摘要:用新自由主義來解讀“供給側”,不僅可能影響到國家經濟戰略任務的正常開展,還可能對中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國策帶來影響。
九派新聞作者 張勝
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以來,社會上出現了各種解讀。部分學者照搬西方的新自由主義理論體系來解釋中國的“供給側”,認為“供給側”等同于計劃經濟,公有制經濟和市場經濟不能并存的觀點喧嚣塵上。
對此,《求是》《人民日報》等黨刊黨報于近日接連發聲,強調對新自由主義保持高度警惕,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要求,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
“供給側”被新自由主義解讀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學界存在着重西方經濟學、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傾向,導緻不少學者對西方經濟學的“迷信”和“崇拜”,從而促使新自由主義時常在國内擡頭。
新自由主義發端于西方,随着改革開放進入我國,在中國經濟改革過程中時時會被照搬。近期,部分輿論聲音照抄新自由主義,以此來解讀“供給側改革”。
什麼是新自由主義?根據360百科解釋,新自由主義是一種政治經濟哲學,反對國家幹預經濟。
5月24日,聯合早報報道《有人把新自由主義重新包裝成“供給側改革”》提到,不同意識形态傾向的人做不同的解讀,一些人把西方所謂的供給學派拿過來作為理論基礎;另一些人則幹脆把新自由主義重新包裝;強調政府作用的則想調和市場和政府的作用。
觀察者網《裡根“供給側改革”的真相與美國百年經濟危機史》也提到,很多信奉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就把1980年代美國總統裡根信奉的供給經濟學和他的新自由主義改革跟“供給側改革”劃了等号,說中國搞供給側改革就要學習裡根。
在新浪微博上也可以看到網友對新自由主義的議論。
新自由主義并不适應中國國情
新自由主義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人民日報曾刊文《正确認識和科學引領社會思潮》稱,新自由主義已成為西方敵對勢力對發展中國家實行分化的工具。
九派新聞梳理了部分媒體報道,從中可以看出新自由主義泛濫所帶來的惡果。
2012年6月,紅旗文稿文章《新自由主義泛濫的惡果》對新自由主義泛濫的惡果進行了總結,主要表現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加強,但經濟增長減速,結構性矛盾尖銳;資本利潤率有所回升,勞工力量被打壓;經濟金融化加強,各種金融風險加劇;貧富差距拉大,貧困問題嚴重;部分前社會主義國家陷入災難性境地;拉丁美洲為新自由主義改革付出沉重代價;全球範圍的有效需求不足,生産能力過剩。
從另一方面看,即使新自由主義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對于中國來說,它并不适合中國的國情。
該文認為,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思潮,作為西方經濟學的一個流派,其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不适合中國國情。新自由主義所主張的徹底私有化、全面市場化、絕對自由化均不适合中國國情。
黨媒發聲為“供給側”正名
用新自由主義來解讀“供給側”,不僅可能影響到國家經濟戰略任務的正常開展,還可能對中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國策帶來影響。
近日,人民日報等黨媒接連發聲,為“供給側改革”正名,表明國家對新自由主義擡頭的重視和關注。
5月26日,人民日報7版頭條發表了《堅定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該文表示,長期以來,經濟學界一直存在一種錯誤觀點,認為公有制與市場經濟不相容,搞市場經濟就必須實行私有化。按照這一錯誤邏輯,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自由主義鼓吹公有制與市場經濟不相容,目的是想把國有企業改革引導到私有化道路上去,對此必須保持高度警惕。
5月2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2版頭條發表了《供給側改革不是重啟“計劃經濟”》。它認為,供給側改革與“計劃經濟”的主體完全不同,二者“風馬牛不相及”。應該認識到,供給側改革既不會走計劃經濟的“老路”,也不會走放任不管的“歪路”,而是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近日,《求是》雜志第10期刊文《決不能用新自由主義解構改革》,作者署名為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紅旗文稿》雜志第10期刊文《警惕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兜售西方理論》,作者為複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周文。
《決不能用新自由主義解構改革》表示,能否正确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是對經濟理論或政策主張科學性的試金石。市場機制對促進生産力發展有着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在促進經濟效率提高的同時,也存在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需要政府幹預。當代中國已經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上,改革進入了攻堅期、深水區,我們隻有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不動搖,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犯颠覆性錯誤,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對于人民日報等黨媒的發聲,明晰事理的網友表示非常贊同。
(九派新聞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
閱讀更多有思想有價值有溫度的精彩内容,請下載九派新聞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