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成都寵物友好街區

成都寵物友好街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16:19:38

玉林,無論是在老成都人的心裡,還是在流行文化的唱詞中,都被賦予了不可替代的特殊意義。事實上,除了有小酒館、咖啡館,這裡還有一個“人寵友好型社區”。

位于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的蓓蕾社區,這裡原是以老舊院落為主的老社區,玉林西路“火”了後,轄區很多傳統店鋪變成了咖啡店、小酒館,青年文化吸引了更多年輕人駐留。這股年輕的力量,給老社區創造了更多新的可能,但也為社區治理帶來新的挑戰。例如,随着越來越多喜歡養寵的年輕人紮根于此,養寵人與非養寵人的矛盾也逐漸凸顯。

去年春天,在蓓蕾社區黨委副書記包慶的邀請下,“90後”社區營造師楊迎琦所在的“大城小村”工作室參與到“人寵友好型社區”項目中來。“除了緩解社區矛盾,我們也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主動參與到社區營造中。寵物,或許是一個很好的切口。”包慶說。

一年有餘,從最初的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到青年友好型社區……

“你說這事兒,誰負責?”

養寵人與非養寵人,年輕人與老街區

在蓓蕾社區,如果要提名一個打卡地,火燒堰一定榜上有名。這條滿載老成都氣息的小巷子裡,有平整的人行道,高低錯落的休息長廊和合圍空間。這裡也成為社區居民天然的活動場地。

10月的一個下午,紅星新聞記者走進了這條小巷。盡管是工作日,偶爾還能看到年輕人牽着寵物閑逛。路邊設置的巨型撲克牌狀的标語牌格外顯眼。撲克牌上繪有寵物漫畫,上書“遛狗拴繩,嘴套跟上”“非經主人允許,不輕易觸碰他人寵物”“寵物損壞公物需照價賠償”“溜娃去翠園,遛狗請上小天台”等内容。這是蓓蕾社區以民主協商方式制定的13條社區寵物友好公約。

成都寵物友好街區(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1

寵物公約

“站”在公約标語牌旁的,是放置寵物拾便袋的小鐵箱,以及與人等高的立牌,後者是基于社區制作的提示牌。

除了氛圍營造,這裡還有很多寵物友好型商家。這些商家門口貼有“寵物友好商家”标識,客人可攜帶寵物入店,門口放置有“大城小村”設計制作的寵物友好家具,免費為流浪動物提供食物、清水。

轉過一個街角,記者在散花書院二樓見到了包慶。這個社區辦公室不僅對人開放,對寵物也是開放的——記者采訪當天,看到社區辦公室裡随意擺放着幾隻寵物用的碗碟,裡面盛着清水和食物。這是社區工作者為平日随意進出這裡的流浪動物所備的。

成都寵物友好街區(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2

公約

事實上,養寵人和非養寵人的矛盾,由來已久。包慶告訴記者,之前,他們就曾接到投訴,大多是“反映問題的”。例如,遛狗不牽繩,寵物随地大小便等等。

不僅是養寵人和非養寵人,就連養寵人之間,都有可能産生摩擦。比如,一位抱着貓的居民在社區閑逛,碰到一位遛狗的居民,貓遇到狗應激反應,抓傷了主人的臉。“你說這事兒,誰負責?”大多數時候,社區隻能從中調解。

包慶告訴記者,解決這些問題并不是這個項目的全部;動員年輕人,才是關鍵。

包慶是一個“老社區工作者”,時間一久,他發現,每次來參加社區活動的都是“一老一少”。

成都寵物友好街區(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3

社區提示牌

如果這隻是他的“感覺”,那麼,當他拿到社區58個黨組織成員名單時,年齡一欄的數字則真正讓他“紮了心”——這些搞社區治理的骨幹,年齡大部分在70歲左右。“再過幾年,這批人老了,社區工作誰來做?”他也在思考,如果能吸引更多青年群體關注社區治理,通過青年參與、青年視角跟生活的“附近”産生聯結,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但,青年如何真正走入社區?年輕人與老街區如何建立聯系?社區又能做些什麼?

“或許,走近、了解這個群體,和他們成為朋友,以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社區營造,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包慶說,蓓蕾社區找到了一個由年輕人組成的在地文化創意與社區營造機構,并開啟“社區故事學院”計劃。他發現,很多青年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寵物這個話題。

2021年年初,蓓蕾社區在火燒堰街巷博物館策劃了一次展覽,專門開辟了“定制我心目中的美好生活“留言闆。

包慶的手機至今留存着這張留言闆的照片,上面密密地貼了幾百條留言,統計後發現一大半都和不文明養寵有關。比如:“路上踩到狗屎”“貓貓狗狗不拴繩”“環境有點糟糕”。為此,他在社區工作群裡特地寫了首打油詩:“火燒堰上走一遍,留言闆上看一眼,亂拉狗屎占大半。”

“坦率來講,盡管我們也曾接到寵物問題的投訴并從中調解,但社區更關注居民生活狀況或院落改造等宏觀問題,對于小衆的寵物問題此前并未過多關注。”他認為,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的内核是多方面的,既是青年友好型社區的嘗試,也是推進文明典範城市創建的探索。

怎樣動員人?

社區營造第一步:讓人動起來,讓人有話聊

嘗試一個全新的項目之前,調研,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去年5月,“大城小村”聯合花卉協會,在蓓蕾社區進行了一個專門針對養寵群體和非養寵群體的問卷調查,共約千份,以兩個群體為主體設置對應的問題,居民參與問卷,可免費抱走一盆花。結果也非常有趣:養寵人認為自己遛狗牽了繩子,也撿了糞便,非養寵人則是截然不同的回答。

一對一調研時,雙方也都有話說。“我們曾遇到情緒非常激烈的非養寵居民,他們抱怨‘狗兒亂拉屎’,要把‘這些狗兒都趕出去’。”楊迎琦說,養寵人也覺得委屈,“比如,他們覺得社區遛狗場地太少,還要跟跳廣場舞的嬢嬢們争用小天台;或者,有些孩子一定要湊上來揪狗尾巴。”

“我們無法改變人們固有的觀念,但可以尋找減少摩擦矛盾的方法。分析結果後我們認為,兩個群體彼此缺乏溝通理解,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機制。”楊迎琦認為,隻有在一個好的運營機制下,社區營造行動中所推行的改變才是可持續的。這套運營機制既需要社區營造主導方的良好組織,也離不開社區居民的參與,和社區營造本身所能帶來的利益推動。

成都寵物友好街區(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4

社區立牌

如何動員人?

通過包慶,“大城小村”團隊先結識了玉林的六名“養寵骨幹”。他們中有人長期收留流浪動物,有人的寵物是酒吧街的“交際花”,“本身在玉林的寵物界就很有号召力,且都很熱心,願意去做服務”。加上玉林是個老社區,居民彼此相熟,養寵人彼此也大都認識。

楊迎琦先給六名“養寵骨幹”拉了一個群聊,以此又發展出第二個約50人的“中間層”群聊。她發現,這些人會自主拉其他養寵人進群,群聊規模也漸漸擴大到262人,除了蓓蕾社區周邊的商家、居民,輻射範圍跟随養寵人的遛彎路線,一路擴展到了省體育館。

這個200來人的社群是楊迎琦組建過的最活躍的社群,群裡常會有一些養寵心得交流,或是諸如“哪家寵物走丢了,來我家‘撿’”這類話題。在她看來,“讓人動起來,讓人有話聊”,是社區營造第一步。

成都寵物友好街區(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5

社區的井蓋繪畫

怎麼做?

建工作坊,調動骨幹的力量

基本養寵社群樣貌建好後,“大城小村”團隊建起了工作坊,一系列社區營造工作随之展開。

比如,為了解決養寵人與非養寵人的矛盾,“大城小村”先組織專家和骨幹讨論,從公共角度出發制定了若幹條社區寵物友好公約。之後,再組織玉林的養寵人和非養寵人開展了7次線上線下讨論,用一年時間,以民主協商的方式最終敲定了13條社區寵物友好公約,内容包括遛狗牽繩、撿拾寵物糞便等等。

“這13條寵物公約隻是一個基礎條款,但也是兩個群體最核心的矛盾點所在。”楊迎琦說,後續,他們也将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叠代,除了在社區立标示牌,後續還将以社區周邊的形式制作成撲克牌、口罩等,走入大衆的生活中。

成都寵物友好街區(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6

寵物公約撲克牌、口罩

在養寵社群基礎之上,今年3月,“大城小村”通過走訪轄區商家的形式,建立了一個寵物友好商家聯盟。同時,和養寵人共同制定了蓓蕾寵物友好地圖,記下養寵群體習慣遛狗的路線、時間,以及每一個寵物可以遊戲、打鬧、交朋友的地點,以此方便兩個群體“錯峰”出行,盡量避免摩擦。

在這些基礎上,“大城小村”開發了一個微信小程序,隻要居民打開手機,随時都能查看這些信息。

伴随讨論的進行以及養寵人彼此間的日益熟悉,工作坊中逐漸湧現出一些願意用自己的專業能力來協助改造的人。比如,“大城小村”團隊跟骨幹們提議,社群可以自主籌款改造居民們常去遛狗的一個小天台,有人自告奮勇,參與CAD制圖和工程造價。

成都寵物友好街區(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7

小天台設計工作坊

“我們還鍊接了一些學校資源,希望引導青少年建立文明意識,讓下一代去影響帶動更多人。”今年國慶期間,“大城小村”與成實外教育集團旗下學校共同完成了城市文明養寵倡導行動、流浪動物關懷行動,家長的積極性也超出她的想象——當天活動名額隻有60位,短短一天就有300餘人報名。

“去改變居民的生活習慣或理念不太現實,但我們可以引導居民建立文明意識,共同維護我們居住的生活環境。當然,實施過程中我們也号召有專業度的青年群體進入社區,來進行引導。”楊迎琦說,一年多時間裡,“大城小村”建立了一支約300人的蓓蕾寵愛志願者服務隊,這些志願者除了協助“大城小村”進行項目調研,還會投身社區活動。

成都寵物友好街區(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8

成實外集團貓盒子

吸引年輕人

為社區治理找一個“柔軟”的切口

采訪中,楊迎琦和包慶都提到了“認同感”和“共情”這兩個詞。他們認為,青年群體更需要得到認同感,也需要有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間,進而,他們會更多地參與到社區工作中來。

去年年底,“大城小村”在社區策劃了一場寵物T台秀,楊迎琦沒想到,竟有1000餘人報名。寵物的“戶籍”不僅是玉林,還有東大路甚至遠到龍泉驿。今年,他們向社區提議舉辦蓓蕾社區第一屆寵物運動會。這一次,玉林的養寵人們自己設計了運動會的環節,動用自己的關系網免費租到了運動會場地。

青年群體的能動性大大超出了包慶預期,“他們的方式、‘腦洞’比我們社區能想到的還要多。”他提到,有天晚上,正在社區加班的他,被一些骨幹和養寵居民“找上了門”——他們希望社區能開辟一個專屬寵物的活動空間。

剛進辦公室,他們就拿出一張A3紙,那是一張社區小天台改造規劃的CAD制圖,制圖人指着這張圖繪聲繪色地講述了他們的計劃。

成都寵物友好街區(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9

流浪動物地圖攤位

“以前居民找上門來一般都是反映問題的。”包慶認為,青年群體向社區主動提出自己的訴求,是“青年共建”的重要體現,一方面,青年群體發揮了更多能動性,另一方面,青年文化也可以為老社區注入更多新鮮元素和血液。

“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隻是社區治理中一個柔軟的切口,它足以‘共情’,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同青年群體開展工作。”比如,将以往占道經營、噪音擾民等生硬的管理話題轉化為寵物友好商家聯盟,在交流中大家彼此熟悉,這些曾經生硬的話題也更好溝通了。他提及,社區把轄區的寵物醫院及收留流浪動物的機構全都添加進社區養寵群,在特殊時期、特殊情況下,群裡“吼一吼”就能解決問題。這些互動也增強了青年群體的歸屬感和社區黏性。一個小細節是,隻要社區有活動找場地,微信群裡問一問,就有商家免費提供公共場地。

成都寵物友好街區(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10

寵物友好商家門口擺放的流浪動物箱

“社區工作不是想當然,過程中也有一些失敗案例,但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好耍、有趣的嘗試,來了解青年群體。”比如,通過不定期舉辦街區博物館展覽,為青年插畫師搭建展示平台;舉辦一些針對青年群體的活動,如音樂節、咖啡節、單車換咖啡活動等等。

“當我們探讨青年在社區營造中的作為,實則面對的是青年在以何種方式介入社區營造,以及青年如何改變社區營造的路徑。”包慶說,“青年共建”作為其參與社區營造及城市更新的手段,年輕人關于城市與社區的視角與觀點,奠定了青年介入社區營造的特殊性,當青年以新潮、活躍、未來的視角關注社區營造時,将為社區營造創造新的可能性。“成都也在為此探索。當然,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試錯的過程。”

成都寵物友好街區(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11

愛寵箱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實習生 張芷旖 部分圖據受訪者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成都寵物友好街區(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