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
1、達芬奇
全名為萊昂納多·達·芬奇(1452—1519),是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齊名的意大利文藝複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複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達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
2、達·芬奇《最後的晚餐》賞析(5★)
1、背景:達·芬奇,文藝複興時期最傑出的畫家、科學家和發明家。畫家所處的時期正是文藝複興最為鼎盛的時期,繪畫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2、内容:《最後的晚餐》是達·芬奇的壁畫作品,畫面取材于基督教聖經中耶穌被猶大出賣的傳說。描繪了耶稣與12個門徒共進晚餐的場景。
3、藝術特點:
①達·芬奇對人物描寫精微,抓住了一瞬問人物不同的神态和動作,着重刻畫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②2構圈十分完美:橫幅的畫面以耶稣為中心,組成嚴格對稱的構圖。12個門徒平均分成對稱的四組,這幾組人物之間彼此緊密相連,又各具不同姿态,顯得豐富而統一
③在畫面空間與背景的處理上,用一點透視法畫出了深遠的空問。
4、意義:這一作品是文藝複興時期繪畫藝術的典範,是享譽世界的藝術作
3、達·芬奇《蒙娜麗莎》賞析(5★)
1、背景:《蒙娜麗莎》是意大利文藝複興盛期達·芬奇的作品,文藝複興确立了個人的價值,肯定了現實生活的積極意義。
2、内容: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産階級的婦女形象。
3、藝術特點:人物儀态安詳、表情平靜,雙手刻畫精确、豐滿。金字塔形構圖增加了人物的端莊和穩重。背景運用“空氣透視法”使主題愈加鮮明。充分突出了人物健康、華貴和青春的美。
4、意義:體現了畫家以科學的精神去觀察自然的态度,是一首贊美自然的頌歌。
4、薄霧畫法(名詞解釋)
達·芬奇主張在明暗處理中,應采取逐步過渡的手法,切忌有截然的分界,這樣能使畫面産生豐富的層次。這種由明到暗的連續過渡,像煙霧般柔和的手法,後人稱為“薄霧法”。如《蒙娜麗莎》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緻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着色法”般的筆法。
5、達·芬奇《岩間聖母》賞析(3★)
1、背景:《岩間聖母》是文藝複興盛期達·芬奇創作的一幅祭壇畫;
2、内容:作品中描繪了聖母、耶稣、約翰、天使,背景是片幽深岩窟,花草點綴其間,洞窟通透露光;
3、藝術特點:達芬奇用的是金字塔形構圖,四個人物統一在這一穩定的結構中,人物以手勢彼此響應。畫面顯示出了他所創立的“薄霧法”和“空氣透視法”,人物在隐秘昏暗的山岩間顯露出來,被層潮濕的空氣所籠罩,營造出幽遠夢境一樣的氣氛。
4、意義:達一芬奇在處理逼真寫實和藝術加工的辯證關系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
6、達芬奇的藝術特點
(1)他主張藝術家要以自然為師,要做自然的兒子
(2)把藝術家頭腦比作反應自然的鏡子,主張繪畫與科學結合;
(3)深化和擴大了表情原理,加深藝術形象的心理内容;
(4)創立了“薄霧畫法”和“空氣透視法”
想要獲取更多關于考編的内容,請關注我,“17學堂“緻力于為您提供有趣有用的資訊與資料,一路陪伴,助您上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