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心學堂 開欄語】用心呵護生命,用愛延伸服務,塑心學堂專欄将定期推送心髒和急危重症相關的防治及養生保健科普知識,為您排憂解惑!
2021年在國際著名醫學雜志《自然》子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表明,久坐時間過長,尤其是在缺乏運動的人中,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久坐是不良姿勢的一種,可引起全身多系統、多器官的問題,是現代人不可忽視的病因之一。尤其對于辦公室文員、學生、會計、作家、編輯等案頭工作者,售票員、銀行櫃台、窗口單位辦事員在内的各類前台工作人員,以及司機、網蟲、經常打麻将的人,久坐更是最大的健康隐患。
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群,如果久坐、活動少,也更容易發生血液循環緩慢,導緻心腦血管病意外,如心肌梗死或腦中風等。
什麼是久坐?
一般來說,以每天睡8小時且不在工作的成年人為例,在睡覺以外的16小時内,雖然累積活動時間為30分鐘,但是總共花了14.5小時坐着(用于吃飯、聊天、看電視、閱讀)。雖然有一定的活動量,但是除了睡覺以外的大多數時間(大于60%以上)都是坐着。此外,一次坐上2個小時以上,或一天坐上8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也被認為是久坐。
久坐帶來什麼危害?
1.久坐傷脾,暗耗元氣
因缺乏運動,脾的運化功能就弱,造成脾虛或脾濕氣太重,逐漸感覺到沒口味,飯也吃不香。要是天天坐在那兒,不鍛煉還會損傷元氣,在中醫上叫“暗耗元氣”。
2.加速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久坐不動者雖然每天正常攝入食物,但會聚積于胃腸,使胃腸負荷加重,長時間坐位使腸蠕動功能受壓抑,除了可緻胃及十二指腸黏膜受損、潰瘍等慢性難愈頑症外,食物中的脂類、澱粉等物也由于久坐少動,而過多地轉變為脂肪,導緻肥胖。
“猝死往往就是因為心腦血管意外導緻的。”張敏州教授說,久坐少動者熱量消耗自然就少,人體對心髒工作量的需求随之減少,由此引起血液循環減緩,心髒功能減退,血液中的脂質成分容易在動脈管壁造成沉積,血液粘稠度增高,以緻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 、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有些人還會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嚴重者發病後可突然死亡。
有資料顯示,久坐少動的患者患冠心病的風險要比經常運動的人或體力勞動者高4倍。還有資料表明,35歲以上的人久坐不動者比經常運動的人腦梗塞發病率增加136%,腦出血發病率增加220%。
3.久坐還易引發頸肩腰痛,便秘和痔瘡、下肢靜脈曲張、泌尿系統疾病等。
如何避免久坐帶來的損害?
研究提出一種“階梯式鍛煉方式”來先避免久坐帶來的危害:
第一步,從減少久坐時間做起!
如果無法減少坐立時間(每天8小時以上),則進入第二步...
第二步,增加活動時間!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或每天約30分鐘。
研究發現,每天每增加30分鐘的低強度運動或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與心血管疾病降低11%有關,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36%相關;但久坐時間每天每增加1小時,這些結果的風險就會增加33%,用任何強度的身體活動代替久坐行為都會對健康有益,當用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代替久坐行為有最大的獲益。
第三步就是維持低至中等強度的運動。
保持良好體型,減少靜坐時間,塑造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久坐者還同時患有“三高”,近期控制不理想的話,建議盡快就診,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及調整生活-運動方式。
“階梯式鍛煉方式”
塑心學堂 | 血壓控制不好,竟然和它有關!
塑心學堂 | 心肌肥厚,是心髒“胖”了麼?
塑心學堂 | 控制風險,健康養心
醫學指導:
張敏州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國醫大師陳可冀院士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廣東省中醫院名中醫、胸痛中心醫療總監,廣東省高校急性心肌梗死中醫藥防治創新團隊負責人,廣州市心肌梗死中醫藥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臨床重點專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症醫學重點專科協作組總負責人,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副會長兼心髒介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在全國中醫院中率先開展冠心病介入治療,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成功救治104歲超高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服用益氣活血中藥“通冠膠囊”,随訪至110歲仍健康,創世界醫學奇迹。主持制定并發布我國首部中文和英文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構建并推廣“急性心肌梗死救心、治心、養心三位一體”新模式。
擅長: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動脈硬化、高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心髒康複和中醫養心等。
冠心病介入治療和人工心髒起搏器植入術等。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 重症醫學科
執行編輯:盧悅明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