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河南鶴壁浚縣地理位置

河南鶴壁浚縣地理位置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07:54:35

河南鶴壁浚縣地理位置(河南鶴壁浚縣----地名源于尚書)1

浚縣隸屬河南省鶴壁市,浚縣位于河南北部,總面積966平方公裡,總人口66.5萬人。古有“黎陽收,顧九州”的美譽,是河南省七座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家縣級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

河南鶴壁浚縣地理位置(河南鶴壁浚縣----地名源于尚書)2

一、曆史沿革

1、西漢置黎陽縣(治今浚縣東北),以黎山(即今大伾山)在其南,河水經其東得名,屬魏郡。北魏孝昌中置黎陽郡,治黎陽縣。

2、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黎州,治黎陽縣。隋開皇初廢黎陽郡和黎州,十六年(596年)複置黎州;大業初廢。唐武德二年(619年)又置黎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再廢,縣屬衛州。

河南鶴壁浚縣地理位置(河南鶴壁浚縣----地名源于尚書)3

3、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建通利軍。天聖元年(1023年)改為安利軍。明道二年(1033年)複改通利軍,熙甯三年(1070年)廢,元祐初複置。政和五年(1115年),通利軍升為浚州,号浚(音jùn)川軍節度,故治在今浚縣東。金皇統八年(1148年)改名通州,天德三年(1151年)複名浚州。元廢黎陽縣。

4、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浚州為浚縣,治今浚縣縣城,屬大名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屬衛輝府。

5、1913年屬豫北道,1914年屬河北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

6、1949年屬平原省安陽專區。1952年屬河南省安陽專區,1958年屬新鄉專區,1962年屬安陽專區,1969年屬安陽地區,1983年屬安陽市,1987年改屬鶴壁市。

河南鶴壁浚縣地理位置(河南鶴壁浚縣----地名源于尚書)4

二、地名來曆

浚縣之名源于浚川,“浚川”取《尚書·禹貢》“浚畎浍距川”首尾兩字。《尚書·益稷》載“禹曰:……予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意思為:大禹疏通了九條河流,使它們流到四海,挖深溝疏通了田間的大水溝,使它們流進了大河。同後稷一起,教百姓播種糧食,民衆食有糧,居有所,幸福安康。

明洪武三年(1370年),因元末戰亂和蝗災旱災,浚州人流離失所,死傷嚴重,境内不足5000人,為此撤銷浚州建制,将黎陽縣改稱浚縣,縣城從浮丘山頂向北遷移至現在的城址,并在明初先後四次從山西洪洞向浚縣移民,新建了300多座村落。大量的山西移民進入縣境,把浚“jùn”讀成了“xùn”。久而久之,“jùn”縣就成了“xùn”縣。

三、曆史遺迹及景點

河南鶴壁浚縣地理位置(河南鶴壁浚縣----地名源于尚書)5

1、大伾山。大伾山包括大伾山、浮丘山這兩座在千裡平原上突起的秀麗青石山峰。雖然海拔隻有135米,但因當年大禹治水登臨此山,被載入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禹貢》篇中,曆代稱為"禹貢名山"。

河南鶴壁浚縣地理位置(河南鶴壁浚縣----地名源于尚書)6

2、大石佛。大石佛高22.29米,依崖開鑿于十六國後趙時期,距今1600餘年,是"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據明代《浚縣志》記載,後趙皇帝石勒"以佛圖澄之言饞崖石為佛像,高尋丈,以鎮黃河"。大石佛又俗稱"鎮河将軍"。

河南鶴壁浚縣地理位置(河南鶴壁浚縣----地名源于尚書)7

3、城隍廟。浚縣城隍廟位于城中的浮丘山東麓,北倚古城,東依大伾,西南環以古城牆。規模宏敞、布局嚴謹、巍巍壯觀。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浚縣城隍聰正靈祐,诏封為"監察司民城隍聰正靈祐侯"弘治初年,浚縣知縣洪公重修廟宇。

河南鶴壁浚縣地理位置(河南鶴壁浚縣----地名源于尚書)8

4、大運河浚縣段。1800多年前,曹操為了軍事上的需要,在浚縣西南部"遏淇水入白溝",從而使淇河脫離了黃河,流入了它的故道白溝。曹操創修的白溝水運工程為後來隋炀帝開通永濟渠(衛運河的前身,以下統稱衛河)打下了基礎。

河南鶴壁浚縣地理位置(河南鶴壁浚縣----地名源于尚書)9

5、黎陽倉遺址。是隋唐時期大運河沿岸重要的國家官署糧倉,建立于隋朝文帝時期并一直沿用至北宋。2011年11月對黎陽倉所在的大伾山北麓近10萬平方米區域進行鑽探調查,發現了黎陽倉有關的主要遺迹有倉城的城牆、護城河、倉窖、夯土台基、大型建築基址、路、墓葬、灰坑等。這座依山而建的古糧倉,距今1400多年,總儲量約3360萬斤,可供8萬人吃1年。

河南鶴壁浚縣地理位置(河南鶴壁浚縣----地名源于尚書)10

6、恩榮坊:建于明代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是當時的皇帝為了獎勵孟楠家一門三進士而賜建的牌坊。牌坊共分為七層,第一層刻的是“二龍戲珠”;第二層刻着四個大字“龍章寵錫”,就是聖旨恩賜的意思;第三層刻的是“八仙慶壽”;第四層刻有一行字:“敕封承德郎南京工部主事孟含霓”,孟含霓就是孟楠的父親;第五層是“竹林七賢”圖,說的是在魏晉時期七個有名的文人:稽康、阮籍等人,在山林中飲酒作詩的場面;第六層刻一行字:“賜進士第承德郎工部主事孟楠”;最下面一層坊上,刻的就是孟楠祖孫三代“衣錦還鄉顯榮故裡”的情景。在這座牌坊的上面,以前還摞着一座小的牌坊,被稱為“牌坊摞牌坊”。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