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效率這個詞,大家會想到什麼?工作效率、學習效率、生活效率對不對?
并且,大家是不是會想到要學會一些歸檔、整理、筆記的方法?
其實,一切提升效率的前提,是你了解人類的大腦,大腦裡藏着所有人與事物的關系。
我們隻有知道了大腦的秘密,一個人的大腦在面對工作、學習、生活中的事務時,是怎麼運行的,
我們才能應對事情的壓力、徹底戰勝挫敗感、懂得高效記憶等等。
首先,我們來講一下,大腦是怎麼形成的,很多人都知道,所謂智商是遺傳的,也是基因決定的,
這是爹媽給的。所以,很多人常說:“哎,沒辦法天生不聰明,或者沒天賦,不擅長數學“這種話。
但其實,大腦并不是完全由基因來決定的,基因這種先天的因素,隻是為大腦提供了基本的發展基礎,
就像是一個人的長相中等,有個不錯的底子就可以了,
但很多後天的妝容、穿衣、身材都是可以後天修煉的。
在一個人的發展中,後天的因素,也決定了大腦的功能,其中家庭環境至關重要。
大腦就像一個黑箱,因為你肉眼看不到裡邊的結構,所以很多人不理解它。
其實,大腦中藏着很多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就像電路一樣,緊緊連在一起,
然後給大腦運輸營養、信息。如果你長期使用大腦,那神經通路就越用越通暢。
如果把大腦比做一座山,這個山裡,哪條路走人的越多,那條路就越寬。
所以,你在生活中哪個行為做得越多、哪種情緒占主導,哪個想法用得最多,
那對應的神經通路就越強壯、這個大腦的規律對我們至關重要。
第一,這個規律,能夠解答,為什麼童年經曆、原生家庭對我們而言影響這麼大。
因為在一個人生命早期的前幾年,尤其是孩子3歲前、6歲前,
家庭帶孩子的情感溫度決定了孩子長期占主導的情感,是覺得溫暖、安全,還是悲傷、恐懼。
一個人長期在什麼樣的環境長大,成年後她自己就會長期處于什麼樣的心理狀态中,
哪怕外在環境有了變化。
第二呢,這個規律也能指導我們現在的生活。
比如,大腦與壓力的關系。在後天的生活中,無論北上廣深的壓力,
還是家庭教養的壓力,我們每個人都承擔着巨大的心理負擔。
大家可能不知道,“壓力會讓人變笨。”原因是因為,壓力會影響大腦。
當人處于壓力狀态的時候,是不是渾身緊繃、心跳加速、頭腦空白?
這是因為,當我們面對壓力時,身體會分泌一種叫皮質醇的激素,
這會讓你全身進入到暫時的迎戰狀态中。就像動物遇到了一個巨大的敵人,
她的整個身體肯定會進入應激狀态一樣。
如果一個小孩長期處于壓力狀态中,或者一個人她在成長過程的每個階段都處于高壓狀态中,
會怎麼樣?那她就始終處于應激狀态,就像巨大的危險始終在眼前,身體一直在釋放皮質醇,
你的大腦的神經元中充滿了應激激素。長期處于這種高強度的壓力中,對身體都是有損傷的。
研究證明,高應激狀态的孩子,成年後更容易得免疫系統疾病,比如,更容易感冒,抵抗力更弱。
長此以往,不僅身體有損傷,大腦的機能也會被破壞。
首先,大腦的理性系統會被影響。
第二,大腦的感情系統會變破壞。
第三大腦的學習和記憶力系統也會遭受到壓力激素的損傷。
經常能看見學校裡,本來很多孩子小學、初中都聽聰明的,但是成績一直上不去,
老師批評、家長施壓,慢慢地這孩子就會不願意學,成績更差,
甚至出現打架鬥毆、叛逆逃學的狀況,有沒有?就是這個原理。
所以,你看,壓力是不是會讓人變笨?
聽完,這個,你是不是覺得,完了完了,誰還能沒有壓力啊,逃不掉身心疾病,大腦變笨了怎麼辦。
這就要講到第三個規律了,大腦是可塑的。
雖然我們總是遇到一些壓力,比如,考試沒考好、事業受到挫折,和伴侶吵架,
雖然在當時對你來說是一種壓力,但是在事後,如果你生活中重要的成年人,比如長輩、伴侶等等,
可以給你足夠的安慰、支持,你的皮質醇就會逐漸平複下來,
你的身體和大腦就會慢慢地關閉應激狀态。你明白,雖然剛才你确實是有壓力的,但現在你是安全的。
如果這樣的事情在你的成長中反複出現,你的大腦就知道了,壓力是暫時的、會來了又走,
你會在身邊重要大人的安撫下重新獲得平靜。
這就像什麼呢,這就好比大家都健身吧,或者買菜拎重物,如果你長期拎着重的東西,
你就會渾身酸痛,但是如果你沒事揉一揉,舒緩一下身體的肌肉,身體就不那麼酸痛了。
大腦上神經的可塑性就是這個意思。
從心理上講,這也是人的創傷複原力、抗挫力強的體現。
而且,不是有句話說,殺不死我的,必讓我更強大嗎。
不僅如此,我們人還能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生活中的一些行為和思維方式、
學習新的知識、體驗新的人生經曆、或者減少一些人生經曆和外界影響,
來增加或削弱大腦中的某些神經通路、調整大腦的結構。
雖然大腦确實有關鍵期,小的時候塑造是最好的,年紀越來越大,大腦的改變越來越難,
可以調整的地方也可能會越來越少,但也并不是全無希望,越早開始,越能夠達到理想效果。
越來越多的科學實驗證明了,大腦在人的一生中都在發生着改變。
所以,下面教大家如何利用大腦的可塑性,去提高生活的效率。
今天,我們就先講通用的兩個小方法:
第一呢,是掌握壓力管理的基礎方法。
雖然我們不管處于什麼年齡段都會遇到過很多壓力。但也有研究證明,
不是所有壓力對于我們的大腦都是有害的。一些适度的、暫時的壓力,
比如說,學習一門新的課程,還會對你的大腦有益,因為它在幫助你發展、強壯新的神經通路。
心理學上有一個動機喚醒理論,講的就是一個人如何能夠根據任務難度去調整自己感覺到焦慮、
壓力的程度,就會好很多。
比如,當你感覺到任務特别簡單的時候,你的壓力水平也可以是非常低的,
因為你的能力已經遠遠超出任務難度了,完全不需要太認真,也不需要調用自己渾身的資源。
随着任務難度的增加,你的壓力水平和喚醒水平也應該逐步增加。
這個時候,你的工作、學習效率也是越來越高的。
但是,當你的任務難度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你要把自己感受到的壓力調整為中等水平,
反而是更有利于任務完成的。如果壓力變大,你的工作效率反而會降低。
所以,一句話說呢,這個規律告訴我們,任務太簡單、太難,都不适合讓自己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否則不是大材小用,就是壓力過大反而影響心情。
第二個方法呢,是利用自己的大腦,讓外在的刺激物,和大腦産生一個強聯系。
比如,我在家裡工作的時候,我就經常玩手機,但是如果我去了圖書館這個環境下,
我就能夠專心的去做事情,在家裡寫文章很難寫下來,在圖書館中的氛圍就很容易讓我靜下心來完成。
每次當我完成了一天的任務時,還會吃點零食看個電影來獎勵自己。
久而久之呢,大腦就會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到了圖書館這種氛圍,心就很靜。看電影和吃零食,
就會和完成任務的收獲感連在一起。
所以啊,“寫作”和“圖書館、零食和電影”之間就這樣被聯系起來了。
而且中間聯系起來的情感是愉悅的。
輔導孩子寫作業也是這個原理,曾經一位北大的教授在課上分享過,
說自己之所以能讀書一路讀完博士,再當教授,是因為小的時候,
母親會用那種關愛、關懷、溫暖的态度陪伴自己寫作業,
所以他自己一讀書,就會聯想到那種被支持的、溫暖的環境,自然會熱愛讀書。
而很多父母,明明口上說,你要好好學習啊,你今天自己在家做功課,我出去打個牌。
小孩會怎麼想,他會覺得哦,我自己在家是痛苦、孤獨的,打牌是好玩的,
所以就能把學習和孤獨聯系在了一起。
再比如,有的父母,直接對孩子說,學習是難,是無趣,但怎麼沒辦法隻能學。
這其實是在潛意識裡告訴孩子,你爹你媽我也做不到,但是你就要做到。
一個小孩,他不但覺得無助,艱難,還覺得大人都做不到,我更難了,于是會産生習得性無助。
其實,學習本身是樂趣的,父母自己做不到,就傳遞這種無奈感給了孩子。
而不是幫助孩子去看到和尋找樂趣,并且和有意義的刺激物聯系在一起。
這就是太懂大腦的規律。
任何大腦神經通路鍊接和生長,都有利于生活學習工作中習慣的養成。
這也解釋了對我們來說,為什麼舊的習慣很難改變,而新的習慣也很難建立。
所以,隻有我們不斷刺激大腦,不斷用積極情緒、思維刺激神經回路,
不斷減少壓力和損傷,我們才能一步步增加大腦功能,越變越聰明。
歡迎下方評論區一起交流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