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轼的豁達人生

蘇轼的豁達人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4 02:53:53

一、西施浣紗 曲中留影

蘇轼的豁達人生(人間有味是清歡)1

清王翙繪《百美新詠圖傳·西施》

蘇轼的豁達人生(人間有味是清歡)2

《欽定詞譜·浣溪沙》

蘇轼的豁達人生(人間有味是清歡)3

趙松雪畫東坡先生像

“浣溪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小庭花”“滿院春”“東風寒”“怨啼鵑”等。《欽定詞譜》以唐韓偓《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為正體。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過片二句多用對偶。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可婉約靈動,亦可大氣深沉,為詞人們所常用,曆代《浣溪沙》詞共計5000餘首。

“浣溪沙”調名,來自西施溪邊浣紗的典故。據南朝宋孔靈符《會稽記》記載,勾踐曾索求美女用來進獻給吳王,在諸暨羅山找到賣薪女西施和鄭旦,并在土城山教習。相傳山邊有一塊石頭,人們稱為“西施浣紗石”。“浣溪沙”三字,“浣”即“浣衣、洗滌”;“溪”即“溪邊”,一說指今浙江諸暨市南近郊苎蘿山下的浣紗溪,一說指今浙江紹興市南二十裡的若耶溪;“沙”,古通“紗”,指輕細之絲織物。

晚唐五代詞人薛昭蘊作有詠史詞《浣溪沙·傾國傾城恨有馀》,借越女西施之典故,抒曆史興亡之感慨。詞雲:

傾國傾城恨有馀,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

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

本詞上片述古,寫西施入吳的不幸遭遇,遺恨不盡。據《吳越春秋》載曰:“越進西施于吳,請退師,吳王得之,築姑蘇台,遊宴其上。”下片傷今,吳、越山河皆成過去,宮殿亦已荒蕪,朝代更替,千古興亡,唯有藕花菱蔓滿湖。全詞懷古傷今,在滄桑變故中,寄寓了對唐王朝衰微的慨歎,凄涼悲婉。

蘇轼的豁達人生(人間有味是清歡)4

清代禹之鼎繪《溪山行旅圖》卷

二、閨怨離愁 家國之悲

創調之初,《浣溪沙》詞多寫閨怨、離愁,風格婉轉含蓄。代表作如韋莊《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殘》: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幹。想君思我錦衾寒。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全詞叙寫離别相思之情,纏綿凄恻,哀怨動人。唐圭璋《詞學論叢》評曰:“從己之憶人,推到人之憶己,又從相憶之深,推到相見之難。文字全用賦體白描,不着粉澤,而沉哀入骨,宛轉動人。”相傳韋莊懷念愛妾而作此詞,據清代沈雄《古今詞話》記載,韋莊羁滞蜀國時,有一位愛妾,姿色豔美,兼工詞翰。後被蜀王以“教授宮人”為借口強奪而去。韋莊為追念愛妾而作《浣溪沙》等詞,情意凄怨。

北宋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亦為寫離愁别恨之佳作: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挂小銀鈎。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是千古名句,全詞融情入景,意境怅靜悠閑,色調輕淺幽渺,委婉含蓄。

在閨怨、離愁之外,南唐後主李煜所作《浣溪沙·轉燭飄蓬一夢歸》則寫國愁家恨,更顯深沉悲痛。詞雲:

轉燭飄蓬一夢歸,欲尋陳迹怅人非。天教心願與身違。

待月池台空逝水,蔭花樓閣漫斜晖。登臨不惜更沾衣。

全詞滿含身世之感、亡國之悲。上片尤為沉痛,開篇即慨歎人生如夢,如風吹燭火,如飄飛蓬草,命運坎坷,輾轉流離。世事變幻莫測,人世滄桑巨變,夢回故國卻故國難尋,欲尋陳迹卻物是人非。“天教心願與身違”一句,是無奈,是悲慨,是愁恨難泯,怅恨難消。下片即景抒懷,寫登臨情狀,池台空逝,樓閣向晚,寂寞凄涼,慘淡哀傷。全詞句句感慨,字字關情,懷想與現實殘酷對照,更顯沉痛深切。

南宋詞人張孝祥所作《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抒發家國之悲,則為此調豪放詞之代表:

霜日明霄水蘸空,鳴鞘聲裡繡旗紅。澹煙衰草有無中。

萬裡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

此詞作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詞人任荊南、湖北路安撫使,駐節荊州。當時荊州已成為邊塞,詞人登樓觀察邊塞情況,感慨良多,于是寫下了這首詞。全詞上片描寫邊塞秋景,水天空闊,邊地蒼莽無垠,鞘聲紅旗,一片軍戎氣氛。下片借景抒情,中原淪陷,無限悲辛,唯有借酒消愁,表達了詞人對中原故土和人民的思念之情。全詞寫詞人因觀塞而激起的對中原淪陷的悲痛之情,意境深沉,風格悲壯。

三、超越愁苦 哲理之思

宋代《浣溪沙》創作極為繁盛,如晏殊13首、歐陽修9首、晏幾道21首、蘇轼47首、賀鑄25首、周邦彥10首、張孝祥30首、辛棄疾16首、韓淲36首。雖仍多閨怨、離愁之作,但題材範圍大大拓寬,兼有哲理、山水之作,風格亦突破了婉轉含蓄。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即為曆代傳誦之佳作: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全詞傷春惜時,感慨年華飛逝,語言清麗自然,意蘊卻深沉傷感。傷春之作本為尋常筆調,然而此詞卻獨立不凡,“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曆來為人稱道,不僅因其對仗工巧,聲韻和諧,更因其寓意深婉,滿含哲思。花凋春盡,時光流逝,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即使惋惜也無濟于事,故雲“無可奈何”;然而世間萬物,消逝之中亦蘊含着重逢,燕歸來,正是“似曾相識”。詞人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啟迪:一切美好事物必然要消逝,但必然也會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亦為傳誦佳作: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别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詞上片寫光陰易逝,人生苦短,聚少離多;下片借登臨所感,抒發詞人把握當前、超脫愁苦的人生态度。下片亦滿含哲思,“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一句,意境開闊遼遠,情思悲慨深沉。登臨之時,但見滿目山河,不禁使人思念遠方友人;風吹落花,發現春天易逝,不禁使人更加傷懷。時空不可逾越,消逝之物不可複得,令人徒生悲慨。末句突轉,以“不如憐取眼前人”大氣作結,與其徒勞思念遠人,哀傷逝去之物,不如珍惜眼前情誼,超越愁苦,達觀處世。全詞沉郁中有豁達,悲慨中蘊哲思。

蘇轼亦有兩首《浣溪沙》名作: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潇潇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發唱黃雞。

——《浣溪沙·遊蕲水清泉寺》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浣溪沙·遊蕲水清泉寺》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時蘇轼因“烏台詩案”被貶任黃州團練副使。全詞上片寫清泉寺周圍的幽雅風光,溪水潺潺,蘭草萌芽,松間小路一塵不染,傍晚細雨潇潇,傳來杜鵑聲聲。風光自然明麗,雅淡清美。下片即景取喻,抒發議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一句慷慨有聲,昂揚振拔,富有哲理。全詞表達了詞人豁達樂觀的人生态度,雖處困境而仍豪情不減,老當益壯,自強不息,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贊曰:“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題曰“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當年三月,蘇轼被貶黃州四年後,被命遷汝州團練副使。四月蘇轼離開黃州赴汝州,途中遊訪,歲暮到泗州,并上書朝廷,請罷汝州職,乞回宜興修養。時蘇轼與泗州劉倩叔同遊南山,因作此詞記遊。全詞上片寫早春遊山之景,清新明麗;下片寫清茶野餐之風味,充滿春天氣息。作者于殘冬歲暮之中發現物象的新機,洋溢着生命活力。“人間有味是清歡”,這一具有哲理性的命題作為詞的結尾,自然渾成,照徹全篇,更加體現出詞人的逸懷浩氣,寄托着詞人清曠閑雅的審美趣味和曠達自适的人生态度。

(原标題:一曲新詞一阕歌“浣溪沙”)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郭林麗

流程編輯:L01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