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詩詞大會》,就是和一群詩友們一起感受我國古典詩詞的魅力。它不僅僅是一檔背詩詞的節目,更是一場在長知識的同時,能滌蕩心靈的節目。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是一道關于辛棄疾的題。題目如下: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中的“的盧”指的是什麼?
A.弓箭 B.戰車 C.馬
當時在場上的是一位小選手,他一看到這題就直言:這太簡單了。他表示前面已經出現了“馬”,所以這“的盧”肯定是選C,指的是馬。這位小選手确實說得沒錯,的盧馬是三國時劉備的坐騎,曾背着受傷的劉備跳過檀溪,救了他一命,此後成為了三國名馬。而後一句中的霹靂弦也是一個典故,出自《南史·曹景宗傳》,形容這是一把良弓。辛棄疾這兩句詞,就是他醒後挑燈看劍,想象的沙場情形。
确實如小選手所言,這道題挺簡單。一方面這句詞出自辛棄疾的名篇《破陣子》,年年入選課本;另一方面,的盧馬在三國本來就挺有名氣。所以百人團選錯的選手也并不多。但這首詞,卻在近幾年引起過争論。
一:曾有網友認為辛棄疾這首詞應該移出課本在說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全詞:
《破陣子》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詞确實是一首好詞,但是近些年卻有部分網友認為它該被移出課本,原因是它體現了一種“愚忠”的思想。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争議,還要從諸葛亮的《出師表》說起。陝西的胡覺照教授,曾公開表示《出師表》體現的是諸葛亮的愚忠思想,不适合孩子們讀,應該移出課本。
他這一說法一出現,就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多數網友認為,這種看法是站不住腳的,諸葛亮是義字當頭,算不上愚忠。但胡教授這種看法也有不少贊同者,他們不但認為《出師表》該删掉,同類型的作品也該這樣,比如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這些贊同者認為南宋朝廷本就已經朽到了骨子裡,辛棄疾也半生被罷官,但他卻仍說“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這一說法,既沒管百姓,又隻想着自己的身前身後名,完全是一種封建式的愚忠。
對于這一說法,筆者不敢苟同。咱們不能用現在觀點來看古代,對于當時的辛棄疾來說,了卻君王事,體現的是家國情懷。“君王事”隻是一個指代,他指的是君王收複大好河山的抱負。而渴望建功立業,在意身前身後名,顯然與我們理解的沽名釣譽完全不同。辛棄疾重視聲名是一種對高尚節操的個人追求,與好名利是有本質區别的。
二:康震含淚的點評是對這種“愚忠說”的直接反駁不管這部分網友如何曲解這首詞,都擋不住真正的詩詞迷對它的喜愛。在這期詩詞大會裡,雖然小選手認為“馬作的盧飛快”這句詞太簡單了,但康震和蒙曼老師仍忍不住要講解一下。特别是康震老師,更是眼含淚水點評它。
康老師在節目中,提到了辛棄疾的另一首名作《鹧鸪天》。此詞中有一句這樣的話:“卻将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康震老師表示辛棄疾本是一個将才,20出頭就能率50餘人闖入數萬人敵營捉敵,他一生的抱負就是沙場禦敵,收複大好河山。可是最後卻落得個将萬字兵書,拿去換鄰居家種樹書的結局。他心中的苦與恨,不是一般懷才不遇的文人墨客能理解的。所以康震老師用一句話概括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他說:“辛棄疾是發憤為詞,但卻不改英雄氣!”
康震老師的這一點評,其實就直接反擊了所謂的“愚忠說”:辛棄疾不是愚忠,而是英雄氣。如果隻是一心讨好君王,他為何會甯可罷官也不改谏言,為何不像多數南宋大臣一樣,不理沙場風雲,做一個太平詞人。要知道以他的詞作水平,當個像晏殊似的太平官并不難。
很多人讀古詩詞時,往往隻看詩詞表面的意思,不去了解作者的生平,也不了解詞背後的真意。最讓人接受不了的,是以今天的觀點去曲解古人的意思,這顯然是不可取的。對于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希望大家都能客觀地看待它,不要再有誤讀。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