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深度思考讀書會分享

深度思考讀書會分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30 22:25:24

深度思考讀書會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1

主講人 文岚

金陵之聲FM99.7《今晚我是你的DJ》主持人

深度思考讀書會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2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十佳制作人,江蘇廣播著名情感心理DJ,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多家報紙雜志專欄作家。

本書導聽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本書是教人們改變思維模式、養成良好習慣的一本奇書。無論是職場瓶頸問題,還是子女教育問題,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習慣一二三幫助我們獨立,不受他人控制和影響。習慣四五六幫助我們從獨立型變成互賴型,學會與人合作,實現雙赢。習慣七則讓我們不斷更新疊代,螺旋式上升。

該書榮獲福布斯“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10大管理類書籍之一”、世界500強企業經典培訓課程。

你将收獲

■ 成功人士遵循的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赢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 人生沒有界限,任何時候都可以追求更遠的目标。

■ 習慣的養成從來不是一時一刻的事情,點滴的積累也能成就巨大的改變。

作者介紹

深度思考讀書會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3

深度思考讀書會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4

史蒂芬·柯維

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

柯維領導中心的創始人、富蘭克林柯維公司的聯合主席,曾協助衆多企業、教育單位與政府機關培訓領導人才。

曾被《時代》雜志譽為“人類潛能的導師”,入選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音頻文字稿

(上下滑動查看)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非常經典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的作者是史蒂芬·柯維,他是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入選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是美國各大公司、政府機關、軍隊等的必讀書目。

剛一聽書名,你可能會認為這是一本成功學雞湯文,那你猜對了百分之六十。但是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它與其他成功學雞湯文有很大的區别,首先它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工具包——整套的方法論,還給大家配備了喝雞湯的勺子,學完就能用。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呢?我記得上初中的時候,校園圍牆上有一個标語: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是培根在《習慣論》中的原話,通篇論證習慣與命運的關系,可見一個人的思維習慣對命運的影響有多大,而這本書就是教人們改變思維模式,養成好習慣的一本奇書。 無論是面對職場瓶頸問題,還是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你想要的。

接下來我們就說說七個好習慣到底是什麼?柯維提出七個習慣的框架,它們循序漸進,依次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赢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這七個習慣看起來簡單,其實做下來很難,所以我們必須正确理解每個習慣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做,不然就不是習慣,隻是信條。

柯維指出,人從幼童到成熟一共有三個階段: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人在嬰幼兒時期都處于依賴期,吃得飽不飽、開不開心都依賴于父母。然而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就算自己到了30多歲,可能還沒有脫離“依賴期”的一些症狀:被動、依賴别人、被他人控制情緒、自己無法給自己安排時間。很多人的思維經常是被别人操控的,是被潮流推着走的。上什麼學校是爸媽決定的,去什麼單位是被分配的,上班幹什麼是老闆規定的,下班就休息,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主動性。被别人說兩句就心裡難受,整個失去了對自己的情緒、思維、時間的掌控性。

習慣一二三即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能夠幫助我們獨立。從凡事依賴他人到成為自己的主宰,不受他人控制和影響,不依賴于他人的情緒。自己是自己的規劃師、主宰者,重新塑造自己的目标,并能夠自律地完成自己給自己規劃的目标,獲得個人勝利。

實現獨立後才能進入第二階段,即自己對自己有所掌控以後,就要學會與他人合作。畢竟我們不是打單機遊戲的,很多事情需要合作和團隊,不懂雙赢合作的人最後隻能落得單打獨鬥,效率不高。

習慣四五六即雙赢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能讓我們完成另外一個轉變,就是從獨立型變成互賴型。一個人獨立是一件好事,但一個人隻知道獨立,隻知道凡是就靠我自己那就另當别論了。所以你會發現,很多學霸在工作中未必比那些學習不怎麼好的人表現得更好,甚至更糟。為什麼?因為學霸隻相信自己,學霸覺得我能夠成功就是靠我自己學習好,他缺少了從獨立到互賴的這個跳躍。所以在具備雙赢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這3個習慣後,你将學會雙赢的思維,懂得如何和他人溝通,最後獲得最大效益即1 1>2。

最後,習慣七即不斷更新讓我們不斷更新和疊代,保證自己不斷地螺旋式上升。

這就是七個習慣的基本結構。

我們來說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在你腦海中積極主動的概念是什麼呢?大多數人對積極主動的印象,是面對一個問題、一個任務,我在,我來,我做。但是,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積極主動和剛才提到的沒有太大的關系。在這裡,積極主動指的是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做決定。

每天,會有很多刺激性的東西進入我們的大腦,辱罵、輕視、取笑等等。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對于每個刺激,我們都會條件反射一樣有反應嗎?不會,因為人天生具備一個過濾器。人類之所以和動物不同,是因為人在接受刺激和作出反應之間,有一個屬于人的自由。之所以我們有這個自由,因為有自我意識、想象空間和自由意志。因為人擁有自我意識,所以在生氣和憤怒的時候,我們有能力把自己隔離開,并平靜地發現“哦我在生氣呢。”你再仔細想想,每次你生氣的時候,是不是都能很清楚的意識到自己正在生氣,你甚至能脫離出另一個清醒的自己,安慰自己,讓自己不再發火?能自如運用這個過濾器的人,才是真正掌握了習慣1積極主動的人。

二戰期間,奧地利神經學家、精神學家弗拉克爾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納粹的魔掌,他自己在納粹的監獄遭受了殘酷的虐待,每天生不如死,讓他非常痛苦。很多猶太人和弗拉克爾一樣受盡煎熬,他們從為什麼上帝這麼不公平的憤怒和恐懼,逐漸變成了消極接受這就是命,最終精神徹底崩潰,死在集中營裡。但是弗拉克爾沒有這樣。有一天,他醒悟了,并感到無比的安甯:就算納粹如何虐待他的身體,卻無法虐待他精神的自由。人在任何境遇中都可以選擇自己對此事的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就算肉體再痛苦,他都可以想象自己是在監獄外面,把自己和肉體隔離,并選擇不去想痛苦。最後戰争結束了,弗拉克爾走出了地獄。他寫了一本著名的書《活出生命的意義》,書中說,選擇态度的自由是人類的終極自由。

仔細想來,我們之所以因為許多事受傷,隻是因為我們賦予了他們傷害我們的權利。每個人對遇到的事情都有自己特定的解決思路,或者說“思維定式”,受傷害或者有損失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主動積極的人不會把自己的選擇歸咎于環境、外界條件或他人的影響,他們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有意識地選擇待人接物的方式,不會因為外界或情緒沖動而行事。美國小羅斯福總統的夫人——埃莉諾·羅斯福曾說過:“除非你願意,否則沒人能傷害你。”很多時候我們要在無奈中做出選擇,選擇一方就會失去另一方,大多數人總是對失去的耿耿于懷,但是換一個角度想,我們當初選擇的肯定是更重要的,既然選擇是必然的,又把損失降到了最低,就沒什麼好抱怨的了。雖然這不是什麼積極的想法,但畢竟轉換了思路。你有能力選擇讓自己變得更加幸福,人生都是你選擇的結果,不管你願不願意,所以不要輕易放棄選擇的權利。這是積極主動第一層面的定義。

積極主動還有第二層面的定義。事實上,人都有兩個圈:關注圈和影響圈。中間的部分是影響圈,外圍的部分是關注圈。影響圈就是你力所能及可以改變的東西,關注圈是你隻能評論、隻能發表意見、隻能生悶氣,但改變不了的東西。一個積極的人會把精力放在影響圈當中做事。如果你天天焦慮,天天痛苦,天天指責,天天找借口,這都是在關注圈裡下功夫,你的影響圈就會變得越來越小。作者提到,他兒子小時候一直跟社交恐懼作鬥争,他很擔心兒子因為這個弱點而被人輕視。其實這屬于關注圈的範圍,結果錯誤的關注焦點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他自己倍感憂慮和無助,同時也加重了孩子的依賴性。後來他聚焦于影響圈,着眼于自己的思維方式,對兒子特别耐心,信任兒子,讓兒子按照自己的步調發展,結果真的有效,他的兒子成功克服社交恐懼走向演講台。

所以從被動人格變成主動人格,有兩點很重要:第一,要有選擇;第二,要選擇做影響圈的事,而不是關注圈的事。

接下來我們談談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比如說旅行,如果你要去旅行,一定會先有一個目的地,然後根據目的地來統籌你所能夠支配的資源去制定攻略,接下來會把想法付諸于行動,這個完整的過程就是以終為始。書中提出一個概念,所有的事情都是基于二次創造而成。基于頭腦心智的第一次創造,目的地,也就是目标,是我們以終為始的“終”,基于行動的第二次創造,統籌可支配資源,制定攻略,把想法付諸行動,這就是“始”。

我們的人生同樣如此,也是二次創造。我們每個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環境、早年受教育的情況以及外界的限制構成了我們人生的第一次創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是今後的漫長一生取決于我們就此順流而下還是主動設計第二次的創造。如何養成以終為始的好習慣呢,書中介紹了三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确定目标,對個人而言,人生的使命是什麼;對企業而言,公司的願景是什麼;對項目而言,成功的标準是什麼。以終為始的第一步就是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後堅定地去實現目标。

第二個方法是堅持原則,書中介紹可以以事業為中心,以家庭為中心,或者以金錢為中心。根據目标确定自己的原則中心并堅持,這樣在選擇的時候會少一些糾結。比如你确定的目标是三年内升職加薪,那麼你的原則就是以工作為中心,以學習新技能為中心,當下班之後,朋友叫你去喝酒,你就不會糾結是去喝酒還是加班或者學習。

第三是周密的計劃,也叫拆解目标。你想做成某件很難的事情,如果隻看最終結果,可能會覺得太難了,肯定完成不了。就像登一座高山一樣,如果你一直看着山頂,會覺得自己永遠都爬不上去。所以有個訣竅,将目标拆成無數的一小步,目标記在心裡,永遠隻看下一步,告訴自己下一步要到哪裡,集中注意力到下一步就行。

第三個習慣是要事第一。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曆,每天一睜開眼睛,就像在打仗一樣。一個電話接一個電話,兩部手機都不夠用,按住葫蘆起了瓢,各種問題層出不窮。這是救火隊員式的管理者,他們始終在和時間賽跑,忙碌并焦慮着。如何改變這種現狀,要事第一這個習慣專治各種時間不夠用,是為習慣二以終為始的目标服務的,是實現目标的一個工具。要事第一幫助我們基于目标,區分什麼是重要且優先,并怎麼有效地完成它。

很多人知道知名的時間四象限:第一象限,重要且緊急;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第三象限,緊急但不重要;第四象限,不緊急不重要。大多數人會把優先級放在重要且緊急的事情上,容易忽略重要但不緊急的第二象限。久而久之,很多人總是在做重要且緊急的事,結果每天都在撲火,長期下去壓力加大,不能長久。其實長期有價值的東西往往來自第二象限,那些對長期有意義但是短期看起來不緊急的事。這些事情短期看起來甚至可能毫無作用,但長期累積點點滴滴會有很大好處,比如健身、陪爸媽喝茶、培養友情等。作者還提到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多時間,你得學會授權。不要什麼事都自己做,要把手中的活委任出去。要做到有效委任,就得是責任型的授權,你要和對方說明白預期成果、指導方針、可用的資源、責任歸屬以及明确獎懲。

這三個習慣養成了,你基本上可以從依賴型人格變成獨立型人格了。接下來你需要躍升到互賴型的階段。這個階段比上一階段要稍微難一些,因為從依賴到獨立涉及的三個習慣,即積極主動、以終為始和要事第一都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隻要打破以前的舊習慣,建立新習慣,隻要意志堅決加上反複練習,就一定能夠養成。而從獨立期到互賴期,涉及到的雙赢思維、知彼解己和統合綜效這三個習慣是情商層面的問題,需要與其他人的溝通合作才能共同完成,涉及人際關系、溝通交流、分工協作、建立信任,因此會相對難一些,不過還是有法可循。

接下來我們就說說習慣四雙赢思維。我們從小就參加各種比賽、考試,培養了一種你赢我輸、你死我活的競争心态。試想一下,誰甘心在競賽中認輸呢?但是現代社會需要樹立雙赢思維,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尋求互利,以達成雙方都滿意并緻力于合作的協議計劃。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做一個合作的舞台,并不是勾心鬥角的平台。

“雙赢思維”是一種基于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目的是擁有更豐富的機會、财富及資源。利人利己觀念的形成是以誠信、成熟、豁達的品格為基礎的。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步驟完成雙赢過程:1.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真正理解對方的想法、需要和顧慮,有時甚至比對方理解的更透徹。2.認清背後主要問題和顧慮。3.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4、找到實現這種結果的各種可能途徑。

有了雙赢思維,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如何傾聽和表達。我們要學會第五個習慣知彼解己。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人眼睛不太舒服去看醫生,結果他還沒開口,醫生就說:我知道了,然後把自己的眼鏡摘下來給病人戴上。病人心存疑慮,醫生說:你放心,這副眼鏡我都戴了十幾年了,很有用,你試試。病人将信将疑戴上之後,發現眼前一片模糊,直喊頭暈,醫生說:怎麼可能,我戴的時候很清楚啊,一定是你的佩戴方式不對。聽完這個故事,想必你會覺得這個醫生很滑稽,沒有診斷就開始治療了。其實日常溝通中很多人也是如此,在聆聽之前就迫不及待表達,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卻忽視了先要去理解别人。

正确有效的溝通始于準确的聆聽。聆聽按照層次的不同可以分為:充耳不聞、裝模作樣、選擇好接受、聚精會神和移情聆聽。我們要盡可能做到移情聆聽。移情式聆聽,就是需要身為傾聽者的我們,帶入傾訴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了解對方此番談話的真正目的。

第六個習慣叫做統合綜效。統合綜效說的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按照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通過創造性合作,實現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比如餐館和美團,線上線下共享目标,獲取更多流量,利用手機端的流量擴大餐館的生意規模。習慣四、五、六即雙赢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依次疊加,就可以達到互賴期的公共勝利。從剛開始的求赢、漸漸試着尊重對方并作出退讓,而統合綜效則是最終境界。我尊重你和我的不同,并願意通過和你的摩擦來提高自己的反向思維。

習慣七是基于習慣一到六之後的最後一環:不斷更新。它其實就是保護和優化你所擁有的最重要的資産——你自己。它從四個方面更新和疊代你的天性:身體、精神、智力和社會情感。第一個是身體,健康飲食,找到适合自己的運動方式。第二個是精神,書中給出的方法是欣賞優秀的文學或音樂作品;與大自然多相處以及思考與獨處。第三個是智力,正規教育、自我學習、閱讀、寫作、組織和規劃,任何可以鍛煉思維、升級認知的事。第四個是社會情感,前三個層面都指向獨立,第四個層面指向互賴:通過日常生活的練習,基于雙赢思維做到移情聆聽,知彼解己,實現統合綜效、雙方獲益的第三條道路。作者強調,我們應該平衡好四個層面的更新進度,共同推進。

習慣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一種能力,如果你能夠養成這七個好習慣,今後遇到事情時就可以自動運行。相信我們每個人隻要堅持去做,都能成為金字塔頂部那群自律、友善、高效的傑出人才。

(本期編輯 王獻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