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上海9月22日電(記者 張建松)染色體數目和結構的穩定是物種生存和繁衍的基礎,而新物種的形成往往又伴随着複雜的染色體結構變化。
例如,現代人演化的關鍵正是源于人與黑猩猩的共同祖先體内兩條染色體的頭對頭融合。染色體頭對頭的融合是如何發生的?染色體融合對生物體有何影響和意義?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科學家需要對生物體的染色體進行改造。
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勁松研究組,開發了基于類精子幹細胞技術的小鼠染色體改造的研究系統。利用此技術可以建立染色體融合小鼠品系,成功模拟了自然界中經由漫長時間演化才會發生的染色體重排事件,為實現哺乳動物的染色體重排改造邁出關鍵一步。
相關研究成果于北京時間9月21日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研究》。該項研究證實:着絲粒斷裂導緻的染色體融合是染色體演化的重要原因,真核生物基因組的穩健性是染色體演化的重要基礎。
業内專家認為,這一研究為構建染色體改造小鼠模型、用于探讨疾病和演化提供了可行的技術路線,開啟了哺乳動物染色體遺傳改造的新領域。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李勁松研究員為本文通訊作者,博士後張曉宇、晏萌,博士生楊振華、向浩為共同第一作者。該工作獲得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唐蔚主管、柳欣研究員、裴鋼院士的大力支持;得到中心動物實驗技術平台和細胞分析技術平台的大力支持,并獲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以及上海市科委等部門的經費支持。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