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兩會精神

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兩會精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8:44:29

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兩會精神?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原創稿,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兩會精神?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兩會精神(守護綠色江淮美好家園)1

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兩會精神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原創稿

人民網合肥9月21日電(韓震震)落實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服務生态文明安徽樣闆建設,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安徽檢察機關開展了為期三年的“守護綠色江淮美好家園”專項檢察監督活動。9月19日下午,安徽省人民檢察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專項活動推進成效。

摸排相關領域侵害公共利益問題線索2453條,立案1901件

安徽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李衛東介紹,專項活動期間,安徽全省檢察機關共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生态環境與自然資源領域犯罪線索439件516人,行政機關已移送422件499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201件267人,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理由215件;批準逮捕破壞環境資源類案件1029件1793人,起訴3097件6307人。

摸排生态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領域侵害公共利益問題線索2453條,立案1901件,履行訴前程序1672件,支持生态環境等機關和組織起訴13件,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1156件,共向破壞生态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企業和個人索賠損害賠償金3.1億餘元。

摸排生态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領域行政機關履職不到位問題線索10042條,立案5719件,向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4805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104件;共督促清理、修複被占用和破壞的林地、耕地4964畝;督促治理被污染水域面積1.29萬畝;督促清除處理違法堆放的各類生活垃圾17.7萬噸;督促回收和清理各類生産類固體廢物15.65萬噸。先後有16件案件被最高檢等評為典型案例。

守護綠色江淮“一盤棋”,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專項活動中,安徽檢察機關構建了有力的專項行動組織領導體系,形成責任明晰、暢通高效的工作網絡。

結合檢察工作實際和“三河一湖一園一區”的地域差别,以及重點生态功能區、敏感區、脆弱區的基本特點,安徽檢察機關因地制宜,開展服務保障長江、淮河、巢湖、大别山、黃山等五個子專項活動,同時針對升金湖、女山湖等區域保護部署開展特色小專項,針對長江船舶污染和長江十年禁漁部署專項監督活動,形成省院牽頭推進、區域分類實施、各地因城施策的生态檢察大格局。

針對涉安徽的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案件線索,安徽省檢察機關作為公益訴訟案件立案14件,制發訴前檢察建議13份。針對曆年長江經濟帶生态環境問題警示片披露及安徽省自行摸排的2200餘個生态環境問題,省檢察院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制定工作計劃,建立工作台賬,實行銷号管理,助力省委“三大一強”攻堅。

針對最高檢督辦的銅陵六國化工長江沿線磷石膏堆場問題,省檢察院每月調度,銅陵市檢察院每周跟進,發現隐患及時督促整改,共消納庫存磷石膏567.7萬噸,有效消除了存在于長江邊二十餘年的環境污染風險。

針對南水北調中線南四湖流域污染問題成立安徽專案分組,立案18件,促成當地政府投入1.63億元對複新河進行治理,保障了南四湖流域(安徽段)水質達标,相關辦案成效受到最高人民檢察院、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該專案被評為2021年度全國“十大法律監督案例”。

深化聯動協作,畫出生态保護最大同心圓

充分發揮一體化辦案機制優勢,集中力量開展大案攻堅,安徽省檢察院對“3·26”跨省處置危險廢物特大環境污染系列案立案,并組織涉案的五市50餘名檢察幹警成立專案組,綜合運用刑事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集中力量解決辦案難點和堵點,有效推動專案順利辦理。

積極争取支持,安徽省委、省政府将“公益訴訟檢察建議辦理情況”納入設區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指标。省檢察院與省生态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省高院、省公安廳等聯合會簽生态環境領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的實施意見及相關運行規則,強化打擊合力。

省檢察院與省生态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河長辦、省林長辦均建立了生态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16個市級院實現“河(湖、林)長 檢察長”機制全覆蓋。

依托協作機制,各地行政機關主動移送問題線索1400餘條,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訴前磋商率達100%,行政機關對訴前檢察建議的采納率達98.2%。在生态環境損害賠償等領域支持生态環境部門磋商和起訴78件,涉及金額2億餘元,助力行政機關依法履職。

主動參與構建長江、淮河、新安江、太湖流域跨省協作新模式,聯合制定《滬蘇浙皖檢察機關加強環太湖流域生态環境保護檢察協作三年行動方案》《滬蘇浙皖檢察機關關于依法全面充分履行職能為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推動蘇魯豫皖四省20個地級市檢察機關建立《淮河經濟區檢察公益訴訟合作框架協議》。

強化智慧借助,有效提升生态檢察軟實力

專項活動中,安徽省檢察院和各市級檢察院統一建成公益訴訟快速檢測實驗室,實現對空氣、水、土壤、噪聲污染的快速取證和檢測,同時充分融合信息化技術,實現現場檢驗與本地指揮的實時數據傳輸,有效提升生态環境資源類案件辦案質效。

同時,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安徽檢察機關建成集案件線索挖掘、辦案知識檢索、遠程指揮督導、管理決策支撐一體化的“智慧公益訴訟平台”,2021年5月上線運行以來,為公益訴訟提供初步線索38000餘條,其中生态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領域線索占比達40%。

積極借助“外腦”,安徽省檢察院及蚌埠、滁州、銅陵等地檢察機關,與生态環境部門互派幹部交流挂職,并聘請生态環境、自然資源等部門業務骨幹為特聘檢察官助理,進一步強化辦案的專業化支撐。

阜陽市檢察院強化與安徽理工大學協作,多次邀請相關專家就生态環境修複出具專家意見獲得法院采納。蕪湖市檢察院與安徽師範大學、合肥市檢察院與安徽農業大學等共同設立公益訴訟聯合檢測實驗室,院校聯手解決公益訴訟檢測難題。

此外,安徽檢察機關還紮實推進代表建議、委員提案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的雙向轉化工作,各地從2021、2022年“兩會”建議提案中梳理出生态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23條,立案76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