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古詩孟浩然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年代: 唐,作者: 李白.,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黃鶴樓古詩孟浩然李白?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年代: 唐,作者: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呵,朋友!
你已經辭别了黃鶴樓,
在暮春三月的煙花裡,
揚帆直下揚州。
我的心呵,
随着你的帆兒走!
帆影越來越小,漸漸地,
消失在水天空碧的盡頭。
隻有洶湧的長江水呵,
還在不停地向天邊奔流……
李白結識孟浩然,是在他初出四川不久,正當心高氣傲之時。“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顔棄軒冕,白首卧松雲。”由此可知二人的交往,多是把酒臨風的潇灑和談詩論文的快意。即使是離别,也充滿了詩情畫意,充滿了憧憬、向往和希望。
首句本為點題,但“黃鶴樓”三字一出,便放飛無數想象。“昔人已乘黃鶴去”,“故人西辭黃鶴樓”,僅此一點,就足夠兩位大才子釀制多少詩篇!這時的李白,肯定是詩興湍飛,意氣昂揚。此情流于筆下,這首詩作便成了一支遼遠奔放的暢想曲。
二句緊承首句,交代故人離别的時間和要去的地點。陽春三月,正是繁花似錦的季節。加以“煙花”修飾,便使暮春中的江南大地成了花的海、花的雲、花的仙境,詩人心目中這趟旅行之愉快,已盡在這絢麗字句之中了。
三、四兩句,以一派蒼茫高遠的景色,襯托出一個伫立良久、凝眸矚望的送行人。孤舟隐沒于天際,征帆已融進雲間,詩人卻仍然不肯離去,他的心正伴着朋友,随江水漸行漸遠……
賞析2:
首二句入筆擒題,不僅點明了送别的地點、時間和行人的去向,從而毫不費力地描繪出一幅春意盎然、景色奇麗的送别畫圖,而且着意強調被送者是自己的“故人”。李白離開四川不久,便和孟浩然有了交往。在《贈孟浩然》一詩中曾以美好的詩句,表達了對這位比自己大十二歲的名詩人的敬仰之情:“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顔棄軒冕,白首卧松雲。”可見他們之間有着深厚的友誼和思想上的共鳴。按理說,以他們這種飄逸、灑落的氣質,适值這“煙花三月”的美好時令,正應該聯袂暢遊,詩酒同歡,可天不作美,硬是把他們分了開來,這怎能不使多情的詩人倍感惆怅呢?當然,在這若有所失的惆怅之中顯然揉和着他對友人深深眷戀的一往深情,這種深情和惆怅之感凝聚在一起,便形成了最後兩句情景交融的詩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絕妙的景語,又是絕妙的情語!景中含情,情寓景中;景借情以展現,愈見其境界深遠;情借景以宣洩,更覺其含蓄無盡。不是嗎?故人之舟已遠,而送者仍伫立于江岸之上,久久地凝望着,直望到孤帆遠影消失在天的盡頭,直望到茫茫天地間隻剩下了浩浩奔流的江水,此時此際,詩人内心那翻騰的思緒,早已跳出了靜止的畫面,撼動着每個讀者的心扉;同時,每個靈心善感的讀者,也都會受這無盡思緒的影響,把注意的視線投注到自己想象中那廣闊的畫面之上,從流動的江水中領悟到友情的純真與永恒。
這首詩詞句秀美,氣勢流動,雖僅短短四句,卻令人捧讀之後,回味無窮,馀香滿口,堪稱絕句中的神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