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黃琴 川觀新聞記者 唐子晴
“咕咕咕......咕咕咕......”11月5日一大早,攀枝花市米易縣普威鎮新舟村裡傳來陣陣特别的“鬧鈴聲”。村民黎起周披上外套朝聲音的源頭走去,“這可是一種會蹦跶的‘寶貝’,一斤能賣到120元到140元。”伴着聲響,黎起周賣起關子。
快步走進米易縣溯源石蛙養殖專業合作社,黎起周來到用石闆擋着的池子前。種蛙、幼蛙、商品蛙、蝌蚪等被分開隔離,管理有序。“撲通,撲通……”黎起周和技術員照例對瓦池開始常規檢查,一掀開蓋闆,一隻隻身披褐色衣、頭大眼圓、活潑機警的石蛙紛紛跳入水中,蛙池熱鬧起來。
“養殖石蛙最關鍵的就是生長環境,因為普威氣候環境、空氣水源等各方面都适合它生長。我們還在水池裡種了菖蒲苗子,還原野外原生态的環境,有利于它生長。”黎起周抓起一隻石蛙介紹道,這種本地人常稱為“石蹦”的動物,是我國南方山區特有的珍稀品種,生活在山澗小溪的石隙或附近岩石中,是地區生态環境的“晴雨表”,也被譽為山泉中的“活人參”和“百蛙之王”,“野生石蛙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而通過人工養殖石蛙,不僅有良好的生态效益,還有很好的經濟效益。”
3年前,愛搗鼓的黎起周在朋友的介紹下,有了養殖石蛙的想法。在鎮上、村上的支持下,他以“村集體經濟入股分紅 新型經營主體”的模式,解決了土地、水源、技術等難題。黎起周幹勁十足,四處參觀學習,終于在今年修建起了蛙場、引進蛙苗,生态石蛙養殖項目逐漸起步。
對于養殖石蛙來說,溫度和水質十分關鍵。合作社将蛙池沿溪流而建,還建起了蓄水池,引來了純天然的山泉水,實現了每個池子水源全天候流動。目前,養殖基地占地20畝,建成蛙池26座,養殖石蛙3個品種,種蛙8000餘隻,幼蛙6000餘隻,蝌蚪5000餘尾。“到明年年底,就可以出售一部分商品蛙了,每斤價格預計在120元—140元。我們還想把養殖規模擴大到200畝,積極發動周邊有資源的農戶加入進來,帶領大家增收緻富。”黎起周說。
據普威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建立合作社前,該鎮第一時間了解了市場、銷售渠道、養殖中可能存在的風險等情況,在養殖過程中,力所能及地為養殖戶提供幫助。下一步,該鎮将引導和支持更多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一步夯實村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米易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