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德國總理告别演講全文

德國總理告别演講全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16:07:32

德國總理告别演講全文(總理記者會上的形象比喻)1

這些比喻實際上是對文件語言的轉譯,無論是社會公衆,抑或是各級部門,也由此找到了理解政策精神的抓手。

德國總理告别演講全文(總理記者會上的形象比喻)2

3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圖/新華社

文 | 柳早

3月11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一年一度的總理記者會,也是全世界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在今年的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總理用了很多生動的比喻,來傳遞中央政府的政策意圖。

關于5.5%的經濟增速目标,他說“越往上氣壓越低、氧氣越少,看似速度放緩了,實際上分量更重”;

關于減稅降費——“施肥還得要施到根上,根壯才能枝繁葉茂”;

關于涵養稅源——“水深魚歸,水多魚多”;

關于政府節約開支——“地方政府要當‘鐵公雞’,不該花的錢一分錢也不能花”;

關于快遞小哥的勞動權益——“我們要逐步完善政策,也就是說要給這些‘騎手們’系上‘安全帶’”……

這些表述很接地氣,也很容易被大衆理解。因此,這些話在互聯網上也很有傳播度,不少句子“話音剛落”,就在輿論場上流傳開來。這樣“接地氣”的表達,實際上實現了記者會功能的最大化:盡可能地擴大了權威聲音的覆蓋面。

這些比喻實際上是對文件語言的轉譯,無論是社會公衆,抑或是各級部門,也由此找到了理解政策精神的抓手。

比如關于政府過緊日子到底要緊到什麼程度?一個“鐵公雞”的比喻,相信各級單位就很容易明白了;再比如快遞小哥的權益保障要起到什麼效果?“安全帶”一詞,能讓人清晰地理解政策目标。

德國總理告别演講全文(總理記者會上的形象比喻)3

3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圖/新華社

從這個層面說,這些語言上的化用,不僅使表達更生動,也讓政策有了更紮實的落點。

具象化的提煉,往往能獲得長久的輿論記憶。就像此前“房住不炒”之類的表達,能夠通過反複強調,形成一種長期的政策預期。這些生動的表述提供了一個個記憶點,也強化了政策的持續推進。

而從一種更高的層面說,語言上的從容,也反映着底氣上的充沛。這些刷屏的話語,其實也在傳遞着一種信心。

客觀來看,今天,發展議題面臨着不小的挑戰:中國經濟現在正在逐漸從以往的高速增長向着可持續的、公平的以及綠色的高質量發展進行轉型,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猶在,地緣政治沖突給經濟也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這個背景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一舉一動都可謂舉世矚目,全球都在緊盯着中國的下一步動作。中國如何克服經濟下行壓力、推進結構性改革、應對世界格局風雲變幻等等問題,世界都亟待在這場記者會上捕捉關鍵信息,梳理出邏輯,得出有效結論。

而表達上的自如與隽永,講清楚了中國的政策方向與重點,也在客觀上展現了中國信心。當然,這種信心更大程度來自于實力本身。

雖然面臨的難題不少,但中國的經濟體量與結構依然具有相當的韌性,宏觀政策依然足以提供巨大的支持力度,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中國有十足的把握。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中國經濟一定能夠爬坡過坎,實現今年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标任務。”這種信心,通過語言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

對于面臨諸多不确定性的世界來說,中國的信心無疑是極為重要的。中國持續多年的經濟增長,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穩住經濟發展的步伐,就是大國擔當的展現。

相信通過這場記者會,相信在擲地有聲的話語裡,世界都能聽懂這分量十足的中國态度。

新京報特約撰稿人 | 柳早(媒體人)

編輯 | 丁慧

實習生 | 呂怡然

校對 | 吳興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