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經濟類碩士獨作可發的核心期刊

經濟類碩士獨作可發的核心期刊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4 03:20:09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工作論文》

刊登的相關工作論文引發熱議

經濟類碩士獨作可發的核心期刊(找到了說文科生太多)1

這篇論文在最後談到,當前,我國即将由人口轉型的第 III 階段過渡到第 IV 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已由人口膨脹,轉變為人口紅利即将消失和漸行漸近的老齡化和少子化危機。

對此,文章列出的“應對之策”之一,是促進教育和科技進步。

文章具體談到,未來我國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不是一句空話,而需要實實在在的支持。

首先環境寬松。要抓主要矛盾,把握好創新與監管的平衡。其次建立基本的社保體系。創新要冒風險,如果人們知道即便失敗,也有飯吃、有房住、有病看,就會敢冒險、敢創新。第三控制房價。創新創業靠的是年輕人,但其多半沒錢。一個城市房價太高,把他們都逼走了,何談創新。第四重視教育。要重視母親和少兒的教育;重視基礎教育,提升教育覆蓋面、教育公平性;重視理工科教育,東南亞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另外,論文還主張,要重視儲蓄和投資。首先要高度警惕和防止儲蓄率過快下降的趨勢。要清楚我國不僅肩負發展的重任、而且面臨沉重的養老負擔,要明白沒有積累何來增長。其次要認清消費永遠不是增長的源泉。要明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要清楚發達國家消費率高有曆史原因,其力圖改變、但回天無術,因此不要以此為學習的榜樣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和科技進步周期長、見效慢、不可控(熊彼特也認為創新性破壞難找規律),因此我國當前還是要以人、财、物的儲蓄為本,教育和科技為輔。

論文作者均為經濟學博士

據澎湃新聞,這篇論文的4名作者分别是:

陳浩,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和經濟調查。

徐瑞慧,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

唐滔,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為财稅理論與政策、養老保障改革。

高宏,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

文章注釋道,本文内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人民銀行,文責自負。

另據央行研究局網站資料,《中國人民銀行工作論文》刊登人民銀行系統工作人員撰寫的學術論文,内容涉及經濟、金融和有關改革發展議題,多為人民銀行工作人員開展課題研究的初步成果。及時刊登這些文章,有助于促進與經濟金融學界的學術交流與研讨,推動社會力量加強對相關問題的研究。論文内容僅代表作者個人學術觀點,不代表人民銀行。

網友:文科生做錯了什麼?

經濟類碩士獨作可發的核心期刊(找到了說文科生太多)2

這番有關“文科理科”的言論引發網友争議。

有網友認為文科是求底蘊,理科是求發展,不能抛棄底蘊談發展;

也有網友認為百無一用是書生,此說法不無道理,畢竟不能指望文科生去發展實業 ,“身為文科生也無力反駁”。

經濟類碩士獨作可發的核心期刊(找到了說文科生太多)3

經濟類碩士獨作可發的核心期刊(找到了說文科生太多)4

專家、媒體發聲:鄙視鍊沒有赢家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陸銘想用自己的一些研究為文科生“正名”↓

在我們的相關研究前,有一些教育學的研究指出,理工科的學生相比較而言,更加具有激勵反應的這樣一種導向,也就是說如果你給他一個比較強的激勵,他就會去追求這樣一個目标,而文科的學生相對來說比較有更加長遠的發展的觀點。

于是我們就去研究了一些地方官員的學科背景,我們就發現,一個地方官員,如果他是在接受大學教育的時候,學的是社會科學和文史哲之類的這樣一個學科背景,那麼他所在的這個地方,科教文衛的支出占GDP的比重就要上升1.3個百分點左右。

而相應地來說,學理工科的背景的領導所在的地方,他們的科教文衛支出的比重就要更低一點。考慮到一個地方的财政支出占這個地方的GDP的比重大約在20%左右,所以1.3個百分點的差距實際上已經是比較高的了。

紅星新聞則認為:若是單純将“文科生太多”當成一個新的網絡梗,或認為這純粹是在歧視文科,多少誤解了論文的原意↓

将“文科生太多”視為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其背後的邏輯或許是“在研發和生産制造端創造價值與财富的人不夠多,在流通和消費端制造溢價的人太多”。前者少了,會使得生産率低下,産品供不應求;後者多了,則會在供不應求的狀态下進一步制造溢價,造成收入看起來可觀,錢卻很不經用的生活狀态,國家也會陷入經濟停滞,即“中等收入陷阱”。

另外,論文的不嚴謹在于,文理分科并不等同于研發生産與流通消費這兩端的分野。文科生可以參與研發和生産制造,理科生也可以投身流通和消費領域,如果簡單将問題歸結于文理分科,無疑忽視了人作為個體的特殊性和選擇權,也忽視了不同國家、不同曆史階段和不同經濟狀态下的教育和就業空間。

所以,因為這樣一篇并不嚴謹的工作論文,一個并不清晰的“文科生太多”表述,就上升到“歧視文科”的高度,其實大可不必。

不過,評論員也指出,網友們的激烈讨論,也客觀說明“文理科之争”有多麼激烈↓

文理科互相的争論從未平息。理科生認為文科生不懂科學,沒有邏輯,隻知死記硬背,文科生認為理科生沒有人文修養,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純屬“工具人”……

事實上,這樣的争論和互相歧視并沒有實際意義,因為問題并不在于文科理科孰優孰劣,而在于你自己是否是一個合格的學生。如果你認同文科的優勢是人文修養、審美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那麼你是否具備了這些能力?如果你認同理科的優勢是科學與邏輯,那麼你的知識體系又是否能與之匹配?即使“文科生太多”真的是導緻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理科生又是不是越多越好?畢竟,我們需要的是合格的理科生,而不是不合格的。

文理分科從來都不是絕對化的割裂,而是相互交融。客觀來說,我們的教育仍不完美,通識教育和邏輯教育就一直是短闆。這造成文理科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作為個體,理應重視并進行自我調整。一個文科生,難道就不應該尊重和了解科學,就不應該擁有邏輯?一個理科生,難道就不應該有人文和藝術修養?

片面區分文理科,強調所謂的“自身優勢”,其實往往是在掩飾自身孱弱的一面。可是,與其掩飾,何不去提高自己?

你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

如今從事對口工作嗎?

對今天熱議的話題,你怎麼看?

來源:上觀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