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保護法規定優先修複生态功能?強調,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黨的二十大報告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上升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内涵之一,再次明确了新時代我國生态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總基調是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濕地保護法規定優先修複生态功能?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強調,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黨的二十大報告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上升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内涵之一,再次明确了新時代我國生态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總基調是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濕地保有量總體穩定,濕地保護率達到55%。
我國自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以來,在濕地保護上不斷升級。據報道,十八大以來,國家和省級層面累計建立的濕地相關制度多達97項。今年6月,作為首部專門保護濕地的法律,《濕地保護法》正式實施。這次的《規劃》則立足長遠、着眼未來,明确了我國濕地保護的總體要求、空間布局和重點任務。
濕地保護機制的不斷完善,是生态文明建設的必然;而我們越來越重視濕地保護,和濕地的生态價值、保護現狀息息相關。
一方面,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和森林、海洋一起,構成了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統,它在淨化水質、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價值。濕地遭遇破壞,對生态環境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另一方面,濕地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别是在早些年,随着經濟發展和人口快速增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排污、土地開墾、過度捕撈等活動,一度造成了濕地大面積萎縮,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
之前就有媒體報道,有的地方建設工業園區擠占濕地,試圖通過調整保護區規劃将“生米煮成熟飯”,還有的地方多次執法解決不了濕地破壞的問題……類似忽視生态環境的功利短視發展觀念,凸顯了出台更嚴格、更系統的濕地保護機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像《濕地保護法》,在填補立法空白的同時,就依據濕地的價值,推出了嚴格的懲罰機制。如破壞國家重要濕地的,處每平方米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這次發布的《規劃》,設置了清晰明确的目标,即到2025年濕地保護率達到55%。而“十三五”時期,我國濕地保護率從46.6%提高到52.7%。
中國過去的濕地保護,曾經經曆了濕地大面積萎縮後的搶救性保護階段。種種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濕地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濕地保護率每一個百分點的提升,都極不容易。而濕地破壞所需要的修複成本,更是一筆巨大的代價。
黨的二十大報告已經釋放了一個鮮明信号:加強濕地保護,是生态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強濕地保護,要站在全新的戰略高度來考慮。在具體實踐中,則必須回歸到發展觀念的轉變上來——當開發和保護出現矛盾時,絕不能犧牲生态環境換取一時發展,更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
濕地是物種豐富的資源寶庫,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與自然才能和諧共生,濕地的資源價值和生态功能才能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