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河鮮,還是在小時候最多!隻要到小河裡随處可見,人們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說得非常實際。如果家鄉不在大江邊,或者不在海邊的人家,想吃海鮮河鮮确實不容易,可是内陸的人,雖然住在大山裡,我是各種河鮮還是有的!魚的種類雖然繁多,可是要吃上真正的河鮮,尤其是這幾種河鮮也不容易,因為這幾種河鮮是百裡挑一的魚類,以前想吃這些河鮮還容易一些,如今已經是可遇不可求。
尤其是在山溝小溪裡的這些魚類,一直住在大城市裡的人根本很少見過。大城市裡的人吃的都是海鮮還有就是人工飼養的各種魚類,根本談不上河鮮兩個字。這不是毫無根據地亂說的,這是親身經曆過才寫這篇文章的,在二十多年前的時候,那時候坐大巴來廣州,到鹽步的水産市場找工作,發現這水産市場雖然各種海鮮和魚類應有盡有。但是就看不到小溪小河裡的河鮮!當時就跟市場裡賣海鮮的人聊了很多,他們都說,現在去哪裡能找到那些河鮮啊?我們天天在市場賣魚賣海鮮都是偶爾見幾次而已,還是外地人放在車上的箱子運到這裡來賣的,吃蝦也要野生的河蝦才好吃!其他蝦類根本不能比,人工飼養的更不是一個級别。
河蝦塘鳢魚
這些賣水産的人還真老實,我的親戚後來就是用兩個箱子放在車上,在家裡收購人們從小河裡捉的小河蝦放在箱子裡運輸到鹽步水産市場賣給那些人銷售的。可是做這種事生意非常難做,一不小心這些河蝦就死那一大半,凡是水産的種類都很難做,我親戚做過好幾次,後來因為賺不到錢就不做了。現在跟大家說說以前吃過的這些河鮮,不知道網友們吃過的有多少種,照片中的這些河鮮你們都吃過嗎?要是吃過的感覺味道怎麼樣?應該還忘不掉這些河鮮的香味吧。
塘鳢魚
塘鳢魚,這種魚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讀,實際上很多人都叫做土步魚,跟小筍殼魚基本是一般的模樣,因此那些賣魚販把這種魚冒充塘鳢魚銷售,主要是小筍殼魚跟這種魚味道差得遠呢,這種魚滿身都是小鱗片,肉質非常鮮嫩,味道更是讓人吃過一次,想二次,可惜現在很少見到啦,價格雖然貴一點,但是很難見到市場上有賣,一年之内偶爾能見三幾次。
泥鳅魚
泥鳅,是一種光溜溜的小魚,即便長得最大的也不會超過四兩重每條,這種魚在水裡的時候想用空手抓住它根本不可能,如果離開了水之後,放在地上自然會沾滿泥巴,這時候就很容易把它捉住了。這種泥鳅在以前是常看到的,無論是魚塘裡,田裡,水溝等,很多地方都會有泥鳅的,可是自從農村裡種田用農藥殺蟲後,就越來越少了,現在隻有在魚塘裡見到這種泥鳅。如今市場上賣的幾乎都是人工飼養的,這種人工飼養的泥鳅跟以前吃的泥鳅天差地别,根本與河鮮二字粘不上邊,如果是真正從小河裡捉到的野生泥鳅,即便貴一半的價錢也值得購買,吃上這種野生的泥鳅才算是真正吃上了河鮮。
河蚌
河蚌,這種河蚌是大的一種,現在能吃上都算是鮮味了,以前在農村裡人們也不愛吃這種大的。很多人都是撿回來喂雞喂鴨,因為多嫌棄吃這種河蚌太麻煩,很難把裡面又污又髒的東西弄幹淨,人們吃的都是大江或小河裡的小河蚌,說真的,這種河鮮現在市場上還是有賣的,但是也有很多是人工飼養的,跟以前小河裡的河蚌根本不是一個級别,不知道是現在的河水被污染了或是其他原因造成這樣的,總之,吃的時候覺得味道就不如以前。
牛尾魚
牛尾魚,又叫做牛尾巴魚,或許是每個地方的叫法不同,現在說的這些河鮮,每個地方都有另一個說法的。這種魚是黑龍江和烏蘇裡江的特産魚,其他地區即便有這種魚也為數不多。這種魚從大江捉起來的時候價格可貴了,市場上100元一斤也可遇不可求,因為是從大江裡捉到的野生“牛尾巴魚”,這種魚非常光滑,金黃色的魚體長得像牛尾巴一樣全大後小,所以才稱為牛尾巴魚,這種魚的肉質非常鮮嫩,味道堪稱一流。可惜大江裡也少之又少了,現在已實行人工養殖,可是,凡是人工養殖的各種水産品,其味道跟野生的都不是一個級别,這些事大家都懂的。
石爬魚
石爬魚,又叫做石爬子,黃蜂角,火箭魚等多種名稱,各種魚基本上是山澗小溪才有的魚類,不然就不說大城市裡的人根本難以遇見,更别說吃過多少次了!當然,現在的交通運輸還是容易把各種物品運輸到城裡的,可是這種魚是很稀少的魚類,除非人工飼養,不然想吃這種魚真的是很難,這種魚可是魚類的上品。在這裡告訴你們,如果遇到野生的石爬魚,即便再貴也買一點來嘗鮮,吃過之後,你會覺得這種魚的味道是多麼的鮮美!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魚類。圖片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