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武禹襄說的“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是指練習太極拳時發力的一瞬間,勁力的根在腳上,但是,在整個太極拳的練習過程中,它的根是在丹田上。
太極拳練習的是什麼?我認為練的是混元一氣,練的是一氣流行。既然練的是“一氣流行”和“混元一氣”,那麼,就不能在腳下練,也不在手上練,而是要練丹田内氣。手和腳是身體的末梢,而修煉太極拳練習的是丹田氣,因此,太極拳的“根”不在手腳,而是在丹田。太極拳是道家内丹的外功,道家内丹的根本就是丹田。
太極拳修煉的目的是“延年益壽不老春”,防身自衛是它的副産品,所以,太極拳練習的是丹田氣,練的是混元勁,它的“根”就應該在丹田與命門之間,通俗點說就是腰腹之間。
太極的根就在腰腹之間,人體的内氣從這裡出發,向外螺旋運行。我們看到的宇宙星雲圖是旋轉的,其中的中極就是太極,這裡是陰陽兩種能量,或者說是兩種宇宙場的交彙之處,這個交彙處就是太極。
人體猶如宇宙,是宇宙的體現,人體的腰腹是太極的根,從這裡延展,腿和手臂就是末梢。拳論說:“立如枰準,活似車輪。”是講身體整個像車輪一樣旋轉自如,腰就是車軸,也就是根。如果認為太極的根在腳,練拳時要腳下紮根,五趾抓地,那就不符合太極拳所遵循的古代哲學和易經的道理了,也違背了太極的哲學和思維。
按照中國古代哲學,天是陽,地是陰;天為乾,地為坤。如果我們練拳時總是腳趾抓地,隻是借地力的話,那就是隻有陰沒有陽。天為陽,地為陰,我們人處于中間,是天地之心,這個心就是根。修道、修佛、修身,都要修心,這個心就是氣,就是根。
古代丹法說,人的性藏在上丹田,就是神所居的地方,在腦部的泥丸宮;人的命是精氣,在人的下丹田,就是腹部。在道家來說,丹田屬于玄牝,就是陰跷穴,這是生命的根。盡管人們對下丹田的具體位置衆說紛纭,但是,其位置基本在人體的腹部與腰之間,這裡被認為是生命的根本,太極拳修煉的根也在這裡。
從人的丹田部位向下延長,就到了湧泉穴,接地下的陰氣;向上延長,就到百會穴,接天上的陽氣。陰氣上行,陽氣下行,交彙于丹田。我們練習太極拳,要讓陽氣下降,陰氣上升,陰陽混合交彙于丹田,這樣才是一個太極完整體。這是内氣向裡回收。當内氣向外展放時,則是由丹田向四肢末梢螺旋舒展放開。所以,太極拳的收與放,是丹田内氣的開合與收放。故而,從太極拳修煉的角度說,它練習的是丹田,練的是混元氣,練的是周身一家。
那麼,為什麼武禹襄在拳論中說“其根在腳”呢?我認為他這是在講述太極拳的發力,是指瞬間發力的狀态,必須要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然後才能把這個力量施加到對方的身上。這也符合太極拳的陰陽平秘,但又偏于陰柔的特點。太極拳是以大地的陰柔之力把對方漂浮起來,掀起對方,但這隻是發力的瞬間。平時練習時,我們不能總是腳下生根,五趾抓地,那就不是陰陽相濟了。
太極拳要求中和,要用中,所以,不能偏陰,也不能偏陽,要把神和氣、性和命,在身體的中間合二為一。武禹襄的《五字訣》中就有“神凝,氣斂”的要求,王宗嶽的拳論說“要斂入骨髓”,都是講的這一點,即要把神意收斂到中間去,不是向外發放。這是太極拳最重要的心法之一。
太極拳的發力講究“一身備五弓”,其中的主弓就在腰背上,還要求“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這時要借助地力發放,但這隻是一瞬間,其他的時候則不能腳下生根,五趾抓地。練習太極拳不是姿勢越低功夫越好,也不是隻有重心下墜,而是要把身體練圓了,所以,沉着之後還要有輕靈。隻有下墜,那叫沉滞,沉滞不是太極拳追求的境界,輕靈圓活才是太極拳追求的境界。所以“其根在腳”隻是發力瞬間的狀态,不是常态。太極拳的根應該在丹田。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與圖片版權屬于原作者。部分文章與圖片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系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立即删除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