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其曆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内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着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春節習俗主要有置辦年貨、新春掃塵、貼春聯、貼窗花以及倒貼福字、給晚輩壓歲錢等,這些都是我們所熟知的春節習俗,而春節更重要的是能夠一家團圓,這才是春節的意義。
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随着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貼春聯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
貼窗花
新春佳節時,中國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
窗花的内容豐富、題材廣泛。窗花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緻,将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祭祖
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豐收,最後燒紙,俗稱"送錢糧"。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
這些春節習俗,大家都知道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