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氣工
這是一個兄弟抱團的三口之家,以送氣為業,輾轉昆明、鄭州、桂林,多數時候三兄弟同城,送氣點也就兩三公裡距離。
一年前,他們相繼離開立足3年的桂林各奔東西,離開桂林的原因是,2016年當地11家燃氣企業結盟後,将每瓶家用氣批零價差壓縮到最低12元,隻有以前的一半,一個送氣網點一個月送氣800瓶左右,平均每月毛收入隻有9000多元,除去生活費、門面租金、氣瓶年檢費,還要一個人守門面,利潤微乎其微,還不如打工。于是,衆多送氣點不得不突破行業限制,到聯盟外氣站進低價氣,便不斷遭遇監管處罰。結果是,許多人轉了送氣點離開桂林。
這個特殊的春節,家鄉湖北成為重點疫情地區,絕大多數回鄉過年的鄉親封在家鄉村莊,至今不能出來。
試着跟三兄弟聯系,知道他們去年四五月份轉了桂林的鋪子離開,到一些地方尋找營生,三兄弟各奔東西。
這個春節,到昆明大學城轉行開超市的老大留守,到河南信陽繼續經營送氣點的老二沒有回家,至今沒有找到新的營生的老三留守家鄉村莊。問他們知道老三的情況嗎?他們說不清楚,隻知道老三封在家裡,沒什麼消息。
筆者跟老二有一段長時間對話,這裡摘錄部分對話。
我:微信封面圖“博美電器”是你的新店嗎?
老二:那是以前在鄭州賣電器的招牌,後來因城中村改造拆掉了,去了桂林。
我:什麼時候離開桂林的?
老二:去年四五月份轉了送氣點回家,在桂林做不下去了,三兄弟都離開了。
我:送氣點轉讓價怎麼樣?虧了嗎?
老二:每個人虧了差不多20萬,總共虧了50多萬。三兄弟的送氣點接手時,一個送氣點35萬左右,一個月送氣量都有七八百瓶,去年轉讓價隻有15萬塊。
我:你們三兄弟現在還在一起嗎?
老二:離開桂林後就分開了,老大去了最早去過的昆明,在大學城開了一個小超市;老三在家沒出去;我轉了送氣點玩了半年,到處跑,在河南信陽找到了一個送氣點,去年10月接手,花了大幾萬塊錢,一個月有1萬塊毛收入。這裡離家近一點,2個小時就到家了,家裡有什麼事好照應。
我:你們三兄弟春節回家了嗎?
老二:我和老大都沒回去,隻有老三封在家裡還出不來。幸虧過年沒回去,不然氣送不成。
我:你的家庭用戶多還是餐館用客戶多,“封城”對你影響多大?
老二:餐館和家庭用戶各占一半,現在隻送私人,餐館都沒開門。
我:“封城”對你們出行有影響嗎?
老二:我們有保供通行證,出出進進沒問題,最近居民出行也放松了一些。
我:老婆跟你在一起做嗎?
老二:就我一個人在這裡,老婆和兩個孩子都在家裡。
我:老婆為什麼不跟你一起做?你一個人又送氣又做飯怎麼忙得過來?
老二:兩個孩子一個上大學,一個上高二,上高中的孩子需要他媽照顧。再說,兩個孩子讀書都要錢,我不做不行啊。
我:這一行實在太辛苦,有沒有想過換個别的行當?
老二:是不想做這一行,但沒有辦法。出去打個工隻有幾千塊錢工資,還不如送氣,搞個事混着算了。
想象他在别人的城市孤身一人,風裡來雨裡去,在城市角落裡尋找生活,肩負着一個家庭,不忍再追問下去。
這個家庭,是進城務工經商者的一個縮影,他們堅韌,營生随時可能變換。他們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每天擦肩而過,像影子一樣來去匆匆。
家鄉送氣工遍布全國各地城市,這是家鄉人跟風的營生,亦工亦商。平常走在路上,習慣捕捉送氣工的身影。
2020-03-0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