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譽為“當代草聖”,小楷書法卻很嚴謹,寫唐楷輕松自然,充滿了行草書的節奏感,難得一見。
“書聖”曆史上隻有一個,就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但是書法史上的“草聖”卻有好幾位,東漢書法家張芝、被稱為“颠張醉素”的唐代書法家張旭、懷素, 以及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铎,都曾被稱為“草聖”。當代書法界也有幾位“草聖”,于右任、林散之又被譽為“當代草聖”。
林散之《草書自作詩軸》紙本草書,1977年,馬鞍山林散之藝術館藏
“草聖”雖多,但每一位都有他的獨到之處,這或許也是草書的魅力,不像楷書、行書、篆書、隸書有着非常嚴謹的标準,草書相對更加自由一點,是最有藝術表現力的一種書體,這樣的條件,也造就了一批極富創造力的書法家,他們都把草書的特點發揮到了極緻,形成了不同的草書風格,這也是為什麼草聖比較多的原因吧。
林散之先生是當代著名書法家,擅長行書、楷書、隸書、草書,尤其在草書方面有着獨到見解,是繼張旭、懷素、黃庭堅、王铎以後又一位草書大師,将草書這種書體重新推向頂峰,林散之對于草書的貢獻主要體現在筆法和墨法兩個方面。
林散之《錄自作揚州雜詩一首詩軸》,1980年代
在筆法和墨法上,林散之大膽創新,使用長鋒羊毫毛筆在生宣紙上書寫, 羊毫筆蓄墨量大,能夠充分地表現出書法作品從“漲墨”到“枯筆”的整個過程,林散之正是把握了這一點,通過狂草這種書體,将書法的筆墨變化發揮的淋漓盡緻,加上林散之多才多藝,還擅長山水畫,在保持書法本體不變的情況下,加入了一些中國畫的元素,增強了草書的表現力。
當代著名書法家邱振中在一次訪談中評價稱:林散之創造了一種新的筆墨。書畫同源,以前都是書法影響繪畫,明清以後,繪畫也開始逐步影響着書法,也讓書法更加具有表現力。
林散之《自作詩稿》紙本,1947年 ,馬鞍山林散之藝術館藏
草書好的書法家,一般其它書體也不會差,林散之在草書之外還擅長行書、隸書、楷書,他寫草書的時候任情揮灑,靜下來練習小楷卻又能十分嚴謹,一筆一畫,一絲不苟,比如我們今天看到的他的這兩幅草書作品《四時讀書樂詩抄》和《自作詩稿》,真是難得一見。
林散之《四時讀書樂詩抄》紙本,1921年,馬鞍山林散之藝術館藏
除了小楷,林散之的中楷也有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林氏筆下的楷書有着濃厚的唐代楷書的味道,卻沒有唐楷的那種闆正和規整,寫得輕松自然,充滿了行草書的節奏感,值得當代唐楷學習者借鑒。
林散之《四友齋論書條幅》紙本 ,1952年,馬鞍山林散之藝術館藏
看來大師總是多面的,寫行草書可以筆墨淋漓,寫唐楷輕松自然充滿節奏感,寫小楷又能嚴禁一絲不苟,這就是書法的功力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