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市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我市要全線推進杭溫高鐵一期建設,同步在楠溪江畔新建楠溪江站。這座站點初步計劃選址永嘉縣楓林鎮。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們就可以搭上高鐵遊覽秀美的楠溪江了。
楠溪江站
楠溪江站初步選址定在楓林鎮,楓林鎮位于國家級旅遊風景名勝區楠溪江中遊東岸,山清水秀,其中以孤山北坑景區為著名,其以瀑、潭為特色,景色迷人。鎮裡留有大批名人遺迹與古建築,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第二批省級曆史文化保護區。
不用擔心新站建設會破壞楠溪江的生态環境,線路穿行的生态區地段不涉及核心區域和主要保護對象,因此工程對沿線區域生态環境影響相對有限。
線路計劃以隧道形式穿行四海山森林公園範圍,隧道進出口均位于森林公園範圍外;以隧道、橋梁、路基形式穿行楠溪江景區。此外,線路還計劃以橋梁形式穿行永嘉坦頭墳山窯址和南岙馬鞍山窯址。
看不盡的楠溪景
龍灣潭
龍灣潭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浙江省永嘉縣東南部,處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楠溪江風景區上遊。
從竹木吊橋上搖搖走來,沿溪道漫步林間,天下一絕“七折瀑”在龍灣潭背上,七潭七瀑相連,飛瀑碧潭,蔚為壯觀。幽幽的潭水深不見底,相對于激流奔騰的瀑布,給人的是一種深沉又甯靜的感覺。
麗水街
墨瓦、烏窗、碧水、青石路,還有廊檐的外側的美人靠,組成了麗水街一幅濃淡相宜的畫境。或有人倚靠着廊邊,搖着蒲扇,或蹲在水邊的石階前,洇濕衣物抖動清爽,或在幽長的石巷盡頭閑庭信步,全部的片段勾勒出江南古鎮生活的本色。
獅子岩
位于楠溪江中心區域,江中兩座小嶼,酷似獅子戲球,是楠溪江的天然盆景。白天,獅子岩倩影投入如鏡的潭中,雄姿嬌态,風情萬種;晚上,皓月當空,竹筏隊隊,鸬鹚捕捉溪魚,漁燈點點,照徹江面,碧波下燈火闌珊,織出亦真亦幻的水中世界。
蒼坡古村
蒼坡,有着極美麗的名字。村中一條直線的石闆道縱貫全村,通向筆架山,為筆;石道中間過一橋,硯池和筆街之間幾塊長長的條石,為墨;整而呈長方形的村子,為紙;整座村落占地面積最大的為石道兩側的蓮池,為硯,整個典雅村落就如同文房四寶,靜居山水。
曆經千年風雨的滄桑,格局基本保持南宋時期的規劃原狀與建築風貌,其寨牆、路道、水池、古柏猶見當年風韻!桃源般的村莊,出門即碧綠湖水、擡頭是楊柳依依,古典的建築和庭院,木的雕花和石的雕刻,泛着歲月的光澤和美麗,流露着典雅和大氣,一切那般錯落有緻!
龍瀑仙洞
龍瀑仙洞是浙江省最大的人工洞穴,洞穴由懸空洞和地下洞兩層組成,由懸空洞開始擴散開發了龍瀑仙洞的洞内風景,整個洞穴的設計與周邊的生态相輔相成,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組成了整個風景區。
龍瀑仙洞冬暖夏涼,是山水瀑布的濃縮,洞嶼文化的傳承。龍瀑仙洞,是楠溪江國家級風景區的重要景區之一。
永嘉書院
永嘉書院位于楠溪江核心區域,風光秀美,融山、水、石、林、灘、瀑于一體,兼容了楠溪江所有的景緻特征,溪床清澈寬闊,灘林蓊郁茂密,坡地梯級舒緩,奇峰巍峨峻秀,峽谷深邃通幽,植被層次分明。有貫穿書院全境的七折瀑、一線天、仙人指路、海獅探月、觀自在等自然景觀,堪稱大自然的神作。
芙蓉古村
始建于唐代未年,村落建築以“七星八鬥”布局,因位于楠溪江著名的自然景觀芙蓉三崖之下故名。村中的民居大都為木質結構,家家戶戶的院牆都是用石塊或者直接采用楠溪江河床底下的卵石堆砌而成的,牆不高,您走過時可以看見院落裡種在泥土裡的花靜靜的開放着,鋪蓋着青瓦的屋頂上,幾縷炊煙缭繞着随風飄散開去。
忘不了的鄉間味沙崗粉幹
沙崗粉幹是永嘉楠溪特産,其制作有着800多年的曆史。據2003年方志出版社出版的《永嘉縣志》記載:“沙崗粉幹和岩坦素面,遠在宋代已成為食中佳品”。
沙崗粉幹細如紗線,潔白軟韌,快熟耐煮,湯清不渾。永嘉人民把沙崗粉幹視為食中上品,凡擺酒請客,總是先端上一盆炒粉幹,到外地探親訪友,也攜帶沙崗粉幹作為禮品。2008年,沙崗粉幹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楠溪素面
楠溪素面的特點是細如銀絲,潔白柔韌,同沙崗粉幹在宋代成為食中佳品。
制作素面是楠溪兩岸村民曆代傳統的家庭副業,迄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曆史。楠溪的素面煮出來看似和普通面條無異,但是味道卻更加清、鮮。由于制作時,鹽的量控制很好,所以素面的韌性也很好,口感也極佳。
烏牛早茶
永嘉烏牛早主産于浙江省永嘉縣烏牛、羅東等區域,是全國最早上市的特早名茶之一。形扁削顯毫,色澤綠翠光潤,葉底翠綠肥壯,勻齊成朵,香氣濃郁持久,湯色嫩綠清澈明亮。
烏牛早茶的生産時間在2月底至4月中旬50餘天之内,雨水開采,谷雨結束。成品呈扁形綠黃,如雀舌,其狀如龍井茶,條索細緊。2008年,永嘉烏牛早茶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永嘉田魚
據傳,三國時期永嘉的祖先早就開始養田魚了,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曆史。
永嘉田魚肉質肥厚、柔嫩,适宜整條紅燒, 不要去魚鱗,烹以當地老酒和老姜,味道極為鮮美。
楠溪麥餅
楠溪麥餅最初誕生于永嘉沙頭。沙頭曆來是舴艋停靠旅客歇腳候潮的埠頭,此地麥餅别有風味,成為來往的旅人常備的幹糧。包入鮮肉與鹹菜、梅幹菜,在爐中烤熟,食之松脆弱,噴香,堪稱美食。
爬爬山嶺,啃啃麥餅,山水冰冰……是永嘉人的口頭禅。2014年,永嘉麥餅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七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永嘉紅柿
永嘉紅柿,品種繁多,有蓋柿、牛心柿、蒸餅柿、八月紅、長奶柿等,但以東臯無核長奶柿為最佳。東臯無核紅柿,汁多味甜,風味别具,無墊牙之狀、吐核之煩;用它制成的柿餅,幹而不硬,軟而不爛,柿霜粉多,油嫩爽口,早就稱譽溫州市場。
蓬溪糕幹
蓬溪糕幹是永嘉頗具特色的民間小吃,它以易消化、健脾胃、松軟香甜而深受人們的喜愛。據傳承人周慶貴介紹,其祖上就是靠做蓬溪糕幹來補貼家用的,有四五代的傳承曆史。
逢年過節,人們總會買一些糕幹當做糖果分給小孩及鄉親。有些患有胃病的老人更是對糕幹情有獨鐘。蓬溪糕幹的制作技藝非常複雜,以100斤早稻米加上20斤紅糖的原材料為例,兩人日夜不間斷操作,也需20多個小時才能完成。
白酒燒制
老實說,好山出好水,好水做好酒。楠溪江水質優良,清甜可口,雨熱同期的氣候環境也适宜糯米種植。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得永嘉使燒制出來的農家白酒,具有無色澈明,芳香純正,甘洌醇厚,後勁悠長等特點,俗稱為人家酒或人家燒,在溫州地區很有名氣。
仙桂月子酒
據永嘉橋下鎮吳氏宗譜、李氏宗譜記載,南宋淳佑二年壬寅(1242年),橋下鎮就有釀造月子酒習俗,盛于明清,代代相傳,至今曆700餘年。過去橋下曾名仙桂鄉,因此,當地人将月子酒冠以“仙桂月子酒”之美稱。
錦粉餃
金粉餃,又叫山粉餃,錦粉餃。是永嘉岩頭的特産。金粉餃是将芋仔煮熟後剝皮,拌山粉(番薯粉)摻揉均勻。以盤菜、碎肉、冬筍、豆腐等作餡,包成三角形(或半月形),蒸熟存放,吃時再加熱即可。
(素材整理自溫州晚報、永嘉發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