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變為現實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變為現實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4 12:42:48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變為現實?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0團昌安鎮13連職工寇曉燕代表:,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變為現實?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變為現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變為現實)1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變為現實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0團昌安鎮13連職工寇曉燕代表:

攜手共富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曆史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進程中的重要裡程碑。

黨的二十大代表、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0團昌安鎮13連職工寇曉燕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着深切感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不斷改善,老百姓幸福感滿滿。”

黨的十八大以來,寇曉燕代表所在的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6.3%,成為全國有名的長絨棉之鄉、優質奶源基地、棉花生産基地和有機大米生産基地。

作為10團的緻富能人,多年來,寇曉燕代表大膽探索,帶領職工群衆共同緻富:2013年,承包溫室大棚,創辦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如今合作社有務工人員130多人,人均年增收3.5萬元以上;2015年,建成占地68畝的綠色生态園,發展觀光、旅遊、采摘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綜合體,現在生态園已經擴大到199畝,有70多名固定社員,年收入380多萬元。

10年來,無論是住房、就業、交通,還是醫療、養老、教育,我國經濟社會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在寇曉燕代表看來,這些都離不開黨的領導和好政策。她說,“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是每個中國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我堅信,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在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後,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是我們的新目标。我的心願就是帶領更多人共同緻富,把日子越過越好。”寇曉燕代表說。(經濟日報記者 禹 洋 喬文彙)

西藏阿裡地區噶爾縣紮西崗鄉典角村村民尼吉代表:

奮鬥幹勁足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進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取得了曆史性成就,億萬百姓喜圓安居夢。我國住房品質逐步提升,新建住房質量更高、配套設施更全、居住環境更加優美,人民群衆居住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

“如果沒有黨和國家在住房方面的惠民利民政策,我們不可能住上這麼漂亮舒适的新房,我們村莊也不可能變得這麼美麗。”談起住房保障和住房條件的變化,黨的二十大代表、西藏阿裡地區噶爾縣紮西崗鄉典角村村民尼吉十分振奮。

尼吉代表介紹說:“以前,我們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如今,我和家人住進了一棟帶院子和獨立衛生間的兩層小樓。搬到這裡後,我和丈夫精心打理了一番,添置了心儀的家具、家電,還種了不少花草,家裡更加溫馨舒适,我們為美好生活奮鬥的幹勁更足了。”

尼吉代表說,近年來,典角村農牧民的住房條件不斷改善。特别是這10年,村裡相繼建成了“第四代”和“第五代”房,房子不僅外觀結實漂亮,生活功能設施也十分完善,像小别墅一樣。典角村還硬化了道路,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建起了衛生室、農家書屋、村史館、活動廣場、公廁、垃圾填埋場等,實現了供電、飲水、電信移動網絡、郵政全覆蓋,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改善。

典角村正是西藏群衆住房條件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一個縮影。10年來,西藏住房保障能力顯著提升、住房條件極大改善。如今,西藏全區所有地市、縣(區)和鄉鎮都實現了住房保障全覆蓋。2021年,全區農牧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40.63平方米,較2012年底增加11.05平方米。

“這一切都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心與支持。”尼吉代表說。(經濟日報記者 代 玲 徐 胥)

福建安溪鐵觀音制作技藝傳習所主任溫文溪代表:

創業勇當先

“對我來說,能夠幫助提振茶農信心,提高茶農制茶技藝,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技能和機會,改善他們的生活,是共産黨員應該做的事情。”黨的二十大代表、福建省安溪鐵觀音制作技藝傳習所主任溫文溪說。

作為安溪縣遠近聞名的創業先鋒,溫文溪代表創辦了安溪縣中頓茶葉專業合作社,吸引和結對50多戶茶農,為他們免費提供茶園管理、制茶技藝、包裝銷售等服務。

2013年,安溪縣組建農民講師團,溫文溪代表成為其中的一員。一有空閑,他就到田間地頭、茶農家裡,手把手傳授制茶技藝。

茶葉是安溪的支柱與引擎,在安溪,80%的人從事與茶相關的産業,農民純收入的56%來自于茶産業。近年來,安溪積極探索茶農共享機制,建立“龍頭茶企 合作社 基地 家庭農場(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58%的農戶加入合作社或進入企業務工,帶動13.8萬農戶增收緻富。

黨的十九大以來,溫文溪代表不僅自己完成了從茶産業“門外漢”到制茶能手的轉變,還結對幫扶貧困茶農,廣泛開展制茶技術培訓和帶徒授藝,培訓人數每年超過3000人次,培養近百名茶葉高技能人才。通過技藝傳授,100多戶低收入茶農收入翻番,45戶貧困戶家庭成員和殘疾人實現就業。

“說起這些年來的變化,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多’字,農民的就業渠道越來越多、途徑越來越多、政策越來越多,農民的收入也越來越多。”溫文溪代表表示。

截至目前,安溪縣新發展農村緻富能手黨員56名,引導黨員共領辦創辦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37家,實施項目286個,吸引帶動5000餘名群衆參與。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溫文溪代表也十分關注退役軍人的就業情況。今年以來,安溪縣建立自主就業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台賬,實行實名制動态管理,收集7698名就業創業退役士兵信息,其中創業人員269名。福建省安溪華僑職業中專學校、安溪縣虎邱鎮香都茶葉專業合作社以及溫文溪代表所在的安溪鐵觀音制作技藝傳習所都被列入福建省2022年退役軍人教育培訓機構,為退役軍人提供技能培訓和專項證書。(經濟日報記者 李盛丹歌 劉春沐陽)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丁仁彧代表:

撐起“健康傘”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不斷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人民健康狀況持續改善。

“群衆感受最直觀的是藥價降了,看病方便了,健康更有保障了。”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丁仁彧說,近10年來,我國醫療衛生工作圍繞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全方位全周期守護群衆健康,讓老百姓健康獲得感不斷增強。

丁仁彧代表認為,國家提出的健康中國戰略超越了傳統的疾病防治範疇,樹立了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從早期群衆看病的老三樣‘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到如今的B超、CT、核磁共振,從條件簡陋的診所到現代化的超級醫院,從背着藥箱走街串巷的赤腳醫生到免費培養定向醫學生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輸送人才……快速發展的醫療衛生事業為群衆撐起‘健康傘’。”丁仁彧代表說。

國家衛健委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0年來,我國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總量持續增長。截至2021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衛生技術人員分别為103.1萬個、957萬張、1123萬人。

“這是醫務人員受鼓舞、醫療機構增活力、老百姓得實惠的10年。”丁仁彧代表說,“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做好本職工作,努力服務患者,為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新的貢獻。”(經濟日報記者 吳佳佳)

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花坪小學副校長劉發英代表:

照亮求學路

“回望這10年,山區的孩子們不僅‘有學上’,而且還能‘上好學’了。”黨的二十大代表、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花坪小學副校長劉發英對經濟日報記者說。

正是因為目睹了貧困學生上學難,劉發英代表從2005年開始以“英子姐姐”為網名開展網絡助學探索,至2012年10月已募集愛心款460餘萬元,資助了1500餘名貧困學生。

10年彈指一揮間。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10月,愛心助學金額已超過3000萬元,資助學生超過4600人。

劉發英代表沒想到,原本一個人的助學路,會吸引那麼多同行者,“一筆筆愛心款從四面八方湧來,我深切感受到,全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也與日俱增。”

在長陽鄉鎮,學校是當地最漂亮的建築。這得益于國家“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這一重大項目。一幢幢漂亮的教學樓拔地而起,不少學校修建了塑膠操場、标準化籃球場,鋼琴音樂教室、計算機教室等。就在今年上半年,全縣的中小學都裝上了空調,孩子們有了“清涼教室”。看到這些,劉發英代表打心底裡高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教育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全國2895個縣全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形成城鄉義務教育均衡和一體化發展新局面。

多年以來,劉發英代表都有個習慣,即堅持到貧困學生家中實地走訪、發放助學金。長陽位于武陵山區,過去交通條件差,徒步兩三個小時是常有的事。如今,公路修到了村村寨寨,汽車也能開到家門口,求學之路不再那麼艱辛。行走在大山深處,年年都有新變化——低矮的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樓,長滿高粱土豆的莊稼地,如今種上了高山蔬菜、中藥材、小水果……

這10年,我國學生資助政策體系覆蓋全學段;持續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累計錄取學生95萬餘人。劉發英代表舉例說,2016年考入清華大學微電子專業的小方,現在已在攻讀清華大學研究生。他給自己定下目标:力争在半導體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成為祖國需要的科技人才,以此回報愛心人士的無私幫助。

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斬斷“窮根”。劉發英代表表示,作為一名山區教師,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照亮孩子們的求學路,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并以自己的方式回饋家鄉、報答社會,是件特别幸福的事情,“期待我國教育事業能夠在新征程上取得新成就。” (經濟日報記者 李萬祥 董慶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