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處暑到了這些趣味民俗您知道嗎

處暑到了這些趣味民俗您知道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4 14:10:51

“天漸涼,心卻揚”,北京時間8月23日11點15分59秒将迎來處暑節氣,處暑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處暑即“出暑”,意味着酷暑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氣溫将呈明顯的下降趨勢。

處暑後晝夜溫差大,非常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農作物成熟得特别快,我國大部分地區林果和農作物陸續進入成熟期,因此農民對處暑非常重視。二十四節氣是我國上古農耕文明的産物,我們老祖宗留下了很多關于“處暑”的農諺,雖然寥寥幾字,但是卻飽含智慧,可以很好的指導我們進行農耕生産。

處暑到了這些趣味民俗您知道嗎(老祖宗留下的6句關于處暑的農諺)1

“天地始蕭,禾乃登”,關于“處暑”的6句農諺,你了解多少?

一、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處暑後雖然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在減弱,但是進入處暑炎熱的三伏天才剛剛結束,暑氣呈退減趨勢,但是并沒有完全消退,地表積蓄的熱量還是很高。

嚴格意義來說,隻有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降到22℃以下時才算進入秋高氣爽的秋季,這一時間節點往往要在“秋分”節氣以後。

處暑後副熱帶高壓雖然在向南移動,但是有時候會突然“北擡”,北擡會導緻副熱帶高壓的北脊線向北移動,會導緻溫度再次回升,這種炎熱的天氣俗稱“秋老虎”,在秋老虎的控制下,會出現晴朗少雲的天氣,太陽的熱輻射量會大大增加,人們會感到異常炎熱。

處暑到了這些趣味民俗您知道嗎(老祖宗留下的6句關于處暑的農諺)2

二、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

處暑後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林果和農作物陸續進入成熟期,因此處暑時節農民非常怕刮大風。

處暑時節刮大風,會導緻果子大量脫落,會給果農帶來巨大的損失;其次,處暑時節糧食作物往往處于“頭重腳輕”的狀态,如果遇到大風天氣,農作物很容易倒伏,農作物倒伏後不僅不便采收,而且還會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會導緻籽粒不飽滿,糧食的千粒重會降低。

處暑到了這些趣味民俗您知道嗎(老祖宗留下的6句關于處暑的農諺)3

三、處暑長薯

紅薯地下塊根膨大期最适宜生長的溫度為22~25℃,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抑制塊莖的生長,而處暑節氣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日平均氣溫會降到25℃以下,非常有利于塊莖的生長。

此外,處暑後晝夜溫差逐漸加大,非常有利于光合産物的積累,澱粉和糖分的合成量會大大增加,紅薯塊莖的膨大速度會大大加快。

“處暑長薯”,處暑後紅薯進入快速膨大期,老話說“寒露早,立冬遲,霜降收薯正當時”,紅薯不耐凍,植株經霜會枯萎死亡,紅薯收獲過早不利于薯塊充分膨大,收獲過晚容易遭受凍害,霜降節氣是紅薯的最佳收獲期。

處暑到了這些趣味民俗您知道嗎(老祖宗留下的6句關于處暑的農諺)4

四、處暑雷聲唱,陰雨天氣多

這句話的意思不難理解,說的就是如果處暑節氣天打雷,那麼就預示接下來一段時間會出現持續的陰雨天氣。

正常情況下處暑後雷暴天氣會降低,如果處暑時節還能聽到雷聲,說明強對流天氣依然強烈,那麼接下來就會出現秋雨連綿的天氣。農村還有句老話說“處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說的就是如果處暑這天下雨,那麼接下來的秋天雨水就會比較多。

處暑到了這些趣味民俗您知道嗎(老祖宗留下的6句關于處暑的農諺)5

五、處暑就把白菜移,十年準有九不離

白菜又稱為“百姓之菜”,在農村有很多人都喜歡種植。白菜喜涼,種植得過早不僅長勢差,而且還容易遭受蟲害,播種得過晚會影響包心。

秋白菜一般在立秋前後進行播種,育苗期一般在20天左右,因此立秋前後播種的白菜,到了處暑節氣就可以移栽了。

注意:白菜育苗移栽有利于茬口的安排,白菜在苗期我們一定要注意防治蟲害,發現害蟲後可以噴灑化學農藥或者撒草木灰來防治。此外,白菜在苗期還需進行1~2次間苗,間苗可以避免幼苗因為過于擁擠而争奪陽光和水分,有利于培育壯苗。

處暑到了這些趣味民俗您知道嗎(老祖宗留下的6句關于處暑的農諺)6

六、處暑不出頭,割了喂老牛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處暑節氣糧食作物還沒有抽穗,那麼糧食就沒有收成,農民隻有把莊稼當做青飼料割了喂牛。

處暑後日照時間越來越短、氣溫越來越低,如果此時谷類還沒有抽穗,那麼生長的積溫就會不夠,到了農作物停止生長的時候籽粒還沒有充分灌漿,那麼農作物的籽粒就會不飽滿,嚴重的可能會絕收,農民不得已隻能把未成熟但已停止生長的農作物割了喂牛,可以說老話很有道理。

處暑到了這些趣味民俗您知道嗎(老祖宗留下的6句關于處暑的農諺)7

總結,處暑後晝夜溫差大,糧食作物生長得特别快,意味着糧食很快可以收獲了。老祖宗留給我們很多關于“處暑”的農諺,可以很好地指導我們進行農業生産,這充分體現了我們老祖宗的智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