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二十大報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十大報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5:45:46

二十大報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原标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主題),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二十大報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十大報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1

二十大報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原标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主題)

——新時代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根本遵循②(副題)

從青藏高原到東海之濱,“十年禁漁”的萬裡長江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從荒原變林海的塞罕壩林場到沙土變良田的庫布其沙漠,“綠色地圖”在人們身邊不斷拓展;從雲南大象北上南歸到藏羚羊穿過鐵路公路繁衍遷徙,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成為一道道美麗風景……這十年,一個個保護自然、保護生态環境的中國故事,書寫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動人篇章,展現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不懈努力。

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問題,也是我國面臨的重大時代課題之一。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以來,在創造巨大物質财富的同時也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攫取,造成人與自然關系緊張。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曆程,生态保護是必須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生态文明思想的鮮明主題是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提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到指出“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再到強調“要為自然守住安全邊界和底線,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格局”,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闡明了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關系,是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在生态文明建設領域的集中體現。

為當代計,為萬世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深入推動生态文明體制改革,有力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從解決陝西秦嶺北麓違建别墅、破壞生态問題,到推進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從提出“雙碳”目标,到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已成為我國生态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要深化對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規律性認識,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洱海邊“立此存照”,囑咐一定要改善好洱海水質;秦嶺深處察看自然生态,叮囑當地當好秦嶺生态衛士;西溪濕地步行察看,思考“統籌好生産、生活、生态三大空間布局”……一次次将目光聚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映照着狠抓生态文明建設的曆史擔當。當前,我國生态文明建設仍然面臨諸多矛盾和挑戰。在生态環境保護方面,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守住人類活動的有形邊界和無形邊界,限制人類過度利用自然的不合理行為,才能真正構建和諧共生的人與自然關系。

強調:“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态文明建設。”生态環境是人類生存最為基礎的條件,是我國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礎,現代化必須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基本前提。同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是不發展、不作為,而是要通過高質量的綠色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現代化建設之所以偉大,就在于艱難,不能走老路,又要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這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态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态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要堅持以生态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統籌污染治理、生态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以生态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态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态環境,我們一定能讓自然生态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甯靜、和諧、美麗,昂首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持續書寫世所矚目的文明史詩。(人民日報評論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