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之學者必有師古

古之學者必有師古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5 21:19:02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

孔子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古代的人學習是為了自己,現代的人學習是為了别人”,它的真意究竟如何,實有頗多争議,目前廣泛認為這是褒揚“為己之學”,貶低“為人之學”的意思。

古之學者必有師古(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1

儒家作為一門入世的學問,他們學習各種知識的目标是治國平天下,這不是為别人而學嗎?孔子怎麼貶低起來了呢?别忙,先看一個“三個小金人”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流傳了很久:古時候有個小國朝見中國,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使者試圖刁難皇帝,他出了一個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這當然難不倒我泱泱中華,一位老臣拿出三根稻草,分别插入三個金人的耳朵,第一根稻草從小金人另一個耳朵裡出來了,第二根稻草從小金人的嘴巴裡出來了,隻有第三個金人的稻草一直沒出來,老臣由此判定這第三個金人是最有價值的,使者歎服。

第一個金人就是人們常說的“左耳朵進,右耳朵出”,這個人沒腦子,記不住東西,價值當然也就低了。第二個金人,它耳朵裡進了東西能從嘴巴裡出來,起碼人家記住了,價值也就高一點。第三個金人最好,它不光記住了,還爛到心裡了。這個故事恰好說明了“為人之學”和“為己之學”。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荀子

荀子說,君子的學習,聽了以後就記在心裡,全身上下一舉一動都能體現出他學習過這個道理,小人的學習,聽了以後嘴巴會講出來,嘴巴和耳朵不過四寸而已,學了又有何用呢?君子的學習,即為己之學,他學習某種知識是為了實用,學習某種道理是為了踐行,即所謂知行合一,小人的學習,即為人之學,他學習某種知識是為了炫耀他懂得多,他學習某種道理是為了教訓别人,即所謂好為人師。

古之學者必有師古(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2

王陽明認為,知道某個道理後,不去實踐,反而拿着大道理壓别人,這樣的人其實是假知,個人認為,這樣的假知還不如不知的好。這個世界上,誰能比誰聰明多少呢?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好為人師,好講大話,這樣的“為人之學”還是少一點好。

古之學者必有師古(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