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34歲小夥被非洲部落土皇親封為酋長,引發輿論熱議。
他手拿權杖,身披白紗,看上去也别有一番風采。
在非洲部落裡他可以享受百畝封地,妻妾成群的待遇,可是他都一一婉拒,選擇回國。
為什麼他放着那麼好的待遇不要反而要執意回國 ,如今的他又過得怎麼樣了呢?
别人家的孩子孔濤,出生于河南濮陽,父母都是公職人員,從小對他的教育就很嚴格
當然孔濤也一直很努力,學校裡的事情幾乎不用父母操心,學習成績也名列前茅。
後來孔濤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交通大學,從本科到碩士,他一路高歌猛進。
時光飛逝,轉眼在學校的學習就接近了尾聲。
2010年,孔濤研究生畢業,他沒有再繼續往上讀。
所以,自然而然他也成了萬千畢業大軍中的一員。
他滿懷期待地踏入社會,積極投簡曆,到各大公司面試。
很幸運,他被中國土木工程集體有限公司錄用,從此就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
孔濤到了公司入職之後不久,因為工作調動,公司要派一批技術人員前往尼日利亞參加工程援建工作。
公司日常調動很正常,但是孔濤覺得自己剛來,應該不會輪到自己。
畢竟自己的工作經驗還很欠缺,很多實地操作的東西還不懂。
但是公司老闆覺得,新人更需要多曆練,多經曆才能成長。
孔濤也沒有再說什麼,畢竟自己是新人,還是不要太張揚。
而且他仔細想了想,此次非洲之行也不是什麼壞事。
公司給出的待遇非常優厚,一年的收入頂上他在這裡兩三年的收入。
他想着,那不然就去,反正待幾年就回來了,自己還年輕,也沒什麼可擔心的。
就這樣,孔濤和同事踏上了去往非洲之路。
與非洲結下不解之緣在孔濤的眼中,非洲是神秘的,充滿古老傳奇的地方。
那裡滿色滿景的熱帶自然風光,各種各樣的動物在大草原上奔跑。
他覺得這次前往非洲,一定會不虛此行。
可有時候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等他們到一行人了尼日利亞之後,孔濤這才意識他們接下來要面對的情況有多複雜。
首先映入他們眼簾的就是住宿環境的巨大差異,雖然孔濤是公司派過來的,但是這邊的情況要差得多。
尼日利亞這邊的公司也沒辦法為他們提供充足的條件,許多事情都需要他們自己去摸索。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孔濤一行人也隻能另想辦法,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
沒有相關技術人員幫助他們,那他們就自己實踐,黑暗過後就是光明。
除此之外,孔濤他們面臨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語言不通。
初到尼日利亞,他們一開始是用英語交流,但是大部分當地居民甚至工作人員都不會英語,一時間溝通陷入了瓶頸。
孔濤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特意去學習了當地的民族語言豪薩語。
而且他還特地去融入當地民衆的生活,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和文化信仰。
這一系列行為也為他們接下來進行工程援建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就這樣,經過多番努力,孔濤他們一行人就在尼日利亞暫時穩定下來。
慢慢地,他也從一個實習工程師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建築工程師。
為尼日利亞的建設添磚加瓦2013年,在尼日利亞已經三年的孔濤,已經成為了公司四電部分部經理,手下帶領着一群人。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被聘任為公司經理的孔濤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
他那會主要負責的業務就是阿卡鐵路四電工程。
這項工程對于尼日利亞來說,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次轉變,是曆史性的跨越。
因為之前尼日利亞早年一直被英國和葡萄牙殖民,以緻于後期工業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薄弱。
他們的很多鐵路系統都是當年殖民時期留下來的,多年過去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安全隐患。
當然有人就會問了,那他們不能自己修鐵路嗎?
這話說到點上了,他們還真就不會,這也是孔濤一行人來這裡的目的。
他們自己的技術水平達不到,想要自己建鐵路,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譚。沒辦法他們隻能求助于外國人。
對他們抛出橄榄枝的就是被稱為“基建狂魔”的中國。
在雙方的共同倡導下,浩浩蕩蕩的阿卡鐵路工程建設順利開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阿卡鐵路是非洲首條采用全中國元素,執行中國标準的鐵路。
四電工程是整條鐵路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孔濤和衆多中方工作人員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克服了重重技術障礙,最終的結果當然也是非常喜人的。
2016年7月26日,阿卡鐵路正式運營。
至此,援建鐵路的事情告一段落,孔濤也繼續做着善後的工作。
2018年,公司整合阿卡鐵路、阿布賈城鐵和運營部三方資源,成立運營事業部。
這就需要進行許多人事調整,孔濤和他的團隊被安排在其中。
因為孔濤帶領團隊做出的許多成績,他被任命為事業部總經理,主要負責整個單位在尼日利亞的鐵路運營,以及機車車輛采購工作。
從小小的實習生的如今掌握一方生殺大權的總經理,孔濤這段時間的經曆也真是讓人敬佩。
經過這幾年摸索實踐,孔濤也已經徹底成長了,他和尼日利亞人民之間的友誼也日趨深厚。
在孔濤援建尼日利亞的這段日子裡,他除了兢兢業業地完成自己的崗位任務之外,還積極為尼日利亞當地居民送愛心,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有一次,孔濤看到當地村莊的小學非常破爛,他突然就動了自己的恻隐之心。
畢竟自己也是有孩子的人,女兒在國内上學,因為工作的關系聚少離多,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
所以孔濤看到這裡的孩子們,心中也是湧上一陣陣酸楚。
他聯合同事們以及當地的居民一起,為那所小學裡的孩子們翻新重建了幾間教室。
除此之外,他還會定期去看望那些小朋友們,給他們買禮物,教他們上課。
當然,孔濤也少不了和當地人民之間的交流。他們坐在一起拉家常,做公益。
不得不說,孔濤的這一系列行為也被當地村莊部落的首領看在眼裡。
他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中國人骨子裡的溫良。
他也沒覺得自己有多偉大,隻是在合适的時候做了合适的事。
但是接下來的事情,讓孔濤覺得受寵若驚,他感受到了滿滿的敬意。
被土皇親授為“酋長”當地時間2019年4月21日下午,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吉瓦地區的首領,也就是當地人民所稱的“土皇”,為了感念孔濤的付出,特意授予他酋長的封号。
當天,孔濤一大早就沐浴更衣,在工作人員的簇擁下來到了土皇的宮殿。
土皇穆薩親手把酋長權杖和象征酋長權力的證書一起授予孔濤。
這可真是讓孔濤又驚又喜,他的封号名稱為“WAKILIN AYYUKA”,意為“工程領袖”的意思。
土皇還給他百畝封地,允許他享受一夫多妻的待遇。
但是孔濤拒絕了,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而且他的内心也還是相對傳統的,始終奉行一夫一妻制的理念。
不過也可别小看這個酋長,他在吉瓦地區的級别,僅次于土皇,這對于身處異鄉的孔濤來說,是一種莫大的肯定。
他也特别榮幸能獲得這項榮譽,他坦言,這不是他個人的榮耀,更是所有在尼日利亞辛勤工作的援建者們的共同榮耀。
後來還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有一次部落裡舉行節日集會活動,孔濤受邀出席,但是要求是必須要騎馬。
可孔濤沒有馬可怎麼辦呢,不過也不用他操心,部落裡的人們早就給他準備好了,這足以看出人們對他的重視
之後每逢重大節日,孔濤都會以酋長的身份出席,當地人民也把他尊為上賓。
圓滿回國,會繼續做中尼溝通的橋梁今年一月份,孔濤結束了在尼日利亞的所有工作,順利回國。
回到國内之後,他和尼日利亞之間的聯系也沒有中斷。
前段時間,孔濤還接受了北京日報的專訪。
他表示,當時吉瓦地區土皇要給自己授獎時,他還特地請示了公司上級領導。
上級領導聽課了也非常高興,他們鼓勵支持孔濤積極參與這樣的事,因為這不僅是對他的肯定,更是對公司企業以及國家的肯定。
孔濤也是這樣想的,他非常自豪自己能有這樣的機會擔任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孔濤還說,自己現在的微信名稱依舊是“WAKILIN AYYUKA”。
他想以此名字來激勵自己,希望自己以後能做出更多成就。
而且現在科技發展得越來越快,信息交流也越來越便捷。他和尼日利亞的那些朋友們會時常不斷地聯絡通信。當然了,和土皇穆薩也少不了聯系。
他還記得,當時土皇對他說的,你是酋長,要關心愛護好周圍土地的一草一木。
他也一直把這些事情放在心裡,時不時在信息裡督促一下那些非洲朋友們。
他希望以後如果有機會的話,他會再騎着馬回去看看。
傳奇經曆,華麗落幕孔濤的這段人生經曆也是相當豐富了,他被授予酋長封号的那一年才34歲,正是人生的大好時光。
不過雖然看着眼前風光,他剛到尼日利亞的頭幾年可也是遭了不少罪。
不過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嘛。
祝願他在回國之後的日子裡和家人好好團聚,事業上也繼續蒸蒸日上。
希望看到故事的每一個人都努力在自己的領域裡發光發熱!
未來也會有更多像孔濤這樣的人,利用自己的能力,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