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李紳寫憫農的背景

李紳寫憫農的背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7 12:23:06

李紳寫憫農的背景?小時候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感覺作者是一個非常善解人意、能夠體諒農民辛苦的人,他在道德層面很不一般;,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李紳寫憫農的背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李紳寫憫農的背景(寫下憫農的李紳)1

李紳寫憫農的背景

小時候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感覺作者是一個非常善解人意、能夠體諒農民辛苦的人,他在道德層面很不一般;

後來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這種感覺得到了升華,這個作者不僅體諒農民,還深深的為之共情,用簡單的詩詞揭示農民被剝削和壓榨的心酸與凄涼,把平常的字句化作批判腐敗的刻刀,讓一個個生存不易的老百姓形象躍然紙上,這時感覺作者是個很偉大的人。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兩首詩都是李紳所作,它們都出自《憫農》。

01 李紳其人

772年,李紳出生于浙江烏程(今天的湖州),因為幼年喪父,李紳很小的時候就跟随母親生活,日子相對清貧。但說起來,李紳的家族可不是世代的平民百姓,上溯到他的曾祖父李敬玄,曾擔任過宰相;後來家道中落,繁華不在,到他父親也隻能當個九品芝麻官,直到他父親去世,家中失去頂梁柱,日子才貧苦起來。

日子雖清貧,好在李紳是個好學用功的人,由于唐朝常有一些寺廟做慈善,類似于提供食宿,這就成了讀書時期的李紳常去的地方。李紳打小就有一腔文學才華,他喜歡寫詩搞創作,但是由于太窮買不起紙,就拿寺廟裡的佛經來用,一天寫的太入神,被寺廟裡管事的和尚發現了,把他給痛打一頓。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李紳養成了勤奮的性格,再加上他敏銳的觀察力與感受力,以及出色的才華,很快名聲遠揚。元稹之嶽父、當時的蘇州刺史韋夏卿經常誇獎李紳的才華,讓李紳的名氣不斷“拔高”。後來李紳科舉考試遇到韓愈,當時很盛行名家舉薦,韓愈也很賞識他,并且給了他一個大人情,幫他作推薦。雖說這次沒有成功上榜,但他收獲了很多朋友,比如元稹、白居易,這也為他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有句話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科舉分為明經和進士,三十歲考中明經都算老的,五十歲如果能進士及第就已經很難得了,這句話側面反映了進士的難考程度。806年,也就是唐玄宗元和元年,李紳終于考中了進士。考中後分配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國子監助教,但李紳貌似很不喜歡,決然辭職。

由于李紳的名氣遠揚,當時作為金陵觀察的李锜看中了他,把他帶回去當自己的秘書,專門給自己寫東西。可巧的是,這個李锜并非正派,他暗中謀劃造反,有一次讓李紳幫他寫一封違心的奏折,李紳不願意,李锜就把他關進了大牢。直到李锜事情敗露,李紳才被釋放出來,有人想将此事報告給皇帝,讓皇帝知曉李紳的不易和忠心,可是李紳卻拒絕認為自己的做法是“做臣子的本分”,并非為了名利富貴而邀功。

後來,皇帝還是知道了這件事,對他贊賞有加,并把他調回長安重新任職。這一番,李紳也算是因禍得福。在前幾年的為官生涯,李紳基于現實主義,寫了大量“新樂府”的詩歌,揭露社會現實,以詩歌來“補察時政”,同時還獲得大批的支持者,白居易、元稹等人便在其中。在好名聲、好品格與好人緣的推動下,李紳的“官路”越走越順。

02 卷入牛李黨争

“官路”越走越順的李紳,不僅成了天子近臣,而且還和同在翰林院的元稹和李德裕,統稱為“翰林三俊”。可是在朝堂混久了,就要有自己的立場,而當時牛李黨争正在悄然開始,以牛僧孺、李宗闵等領袖為首的牛黨,主要成員多為新科進士,他們出身寒門,主張科舉取士;而以李德裕、鄭覃等領袖為首的李黨,則站在士族這一邊。很明顯,同為“翰林三俊”,李紳和李德裕的政見相近,他站在了李黨這邊。

這一舉動或許是出乎人意料的,作為一個“憫農詩人”,他從小見多了百姓的疾苦,按理說應該會支持寒門出身的新科進士,卻還是選了支持士族。正是在這看似不起眼的選擇背後,透露着李紳思想的變化。

而這樣的站隊,讓他直接卷入了牛李黨争,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和韓愈“鬧掰”。

823年,韓愈被任命為京兆尹,同時還給了個禦史大夫的頭銜,而李紳為禦史中丞。在當時,禦史中丞雖然是副官,但由于禦史大夫位高權重,很少專門去任命,所以禦史中丞是禦史台的實際長官。當時有個規定“台參”,京城附近的地方官上任要去參見禦史台長官,到了他倆這裡,也就是需要韓愈去參見李紳,以表尊敬。

可這事放在他倆身上就完全不一樣了。雖然李紳實權大,好歹韓愈也是他名義上的上司,更何況早年因為韓愈的賞識,也曾大力推舉他,有過舉薦之恩,算得上是李紳的前輩。可是這節骨眼上,讓前輩去參見自己,明白人怎麼都不會讓這種事發生。

可李紳認死理,不知變通,而韓愈也脾氣爆,這件事自然難堪收場,兩個人都被處分。後來李紳才反應過來,這件事完全就是牛黨給自己下了套,摸清自己的脾氣性格,這事也是在對方意料之中的。

明白過來的李紳萬分悔恨,對着來給自己送行的天子使者哭喊,自己是中了圈套,并且不想離開皇帝身邊。使者為難,去轉訴給皇帝,于是又把他留了下來,甚至還升了職,變成了戶部侍郎。

03 屠龍少年終化惡龍

有個成語叫“司空見慣”,其實出處正是李紳。

雖然一場大哭,讓皇帝把李紳留下來,還當了戶部侍郎,但此後牛黨也沒少對他使計謀,後來他被貶為司馬,又輾轉在江州、滁州、壽州等擔任地方官。假如李紳初心不改,此時正是為民造福的大好機會,隻可惜,他不再是當年的那個“憫農詩人”了。

據史料記載,在李紳崗位調動的空檔期,劉禹錫剛好來京城,兩個人會面,李紳請劉禹錫吃飯,還讓歌妓唱歌跳舞助興。在這場宴會上,劉禹錫特贈一首詩:“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這首《贈李司空妓》中“司空見慣”,指的正是李紳。因為這首詩,李紳一高興還把這名歌妓贈送給了他。這紙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俨然成了李紳的常态。民間甚至有流傳,李紳為了吃一盤雞舌頭,竟殺了300隻雞,隻取舌頭。雖然這出自野史,卻也可見一斑。

被貶到地方,李紳寫的詩不再是為百姓搖旗呐喊,而是百般留戀、千般沉醉以往的富貴生活,對朝廷吹捧,對皇帝吹捧,對權力和富貴極力吹捧。除此之外,他更大的一個變化是成了酷吏,對百姓嚴苛,甚至“刻意刁難”,比如有一次,他大冬天讓老百姓上交蛤蜊,而蛤蜊這東西通常夏天好捕撈,聚集在深水區,得下水才行,冬天水面都結冰,老百姓下去捕撈完回來還剩半條命。就這樣,他一句話就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微末之時,李紳可憐百姓疾苦,能夠與之共情,可當他在高層樓閣待久了,在富貴繁華名利場熏陶久了,他寫出的詩不再關心百姓疾苦,在意的是官場富貴,回憶的是醉生夢死,慢慢就失去了初心。可悲可歎,當初的“憫農詩人”,終究還是屠龍少年化為了惡龍。

作者:我方團隊月落星沉

參考資料:邱俊霖《李紳:崩塌的憫農詩人》、陳尚君《詩人李紳:從新樂府急先鋒到黨争大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