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發現肺GGO(肺磨玻璃影,磨玻璃結節),無法判定良惡性,
于當地按診療規範建議,連續觀察2年,病變變化不明顯,
病人及家屬,尤其是家屬,心理上熬不過去,來診,行肺3D-CT檢查,顯示有惡性征象,建議手術。
術後病理是:ⅠAL(浸潤性肺腺癌)。
問題1-1:
二年前初次發現時,可能是良性的,或己經是癌前病變AAH(非典型腺瘤樣增生),或AIS(原位癌),或至多是MlA(微浸潤腺癌),都可能通過手術、局部切除而獲得治愈,是否值得或應該盡早手術切除? 因為其預後,是ⅠAL(浸潤性肺腺癌)完全不能相比的。
問題1-2:
但二年前即手術,如術後确為良性病變或AAH,是否有過度手術之嫌? 如何掌握手術時機?
問題2-1:
二年前初次發現時,有否可能即己經是MlA(微浸潤腺癌),甚至己經是ⅠAL(浸潤性肺腺癌),因其惰性生長,而在CT顯示的形态上變化不大,這是完全可能的;若為此情況,二年前即适合盡早手術、以期獲得早診早治、獲得治愈,從而避免被無謂地拖延了二年,但證據何在?
問題2-2:
若術後病理為良性病變或AAH,過早手術切除又确有操之過急之嫌,完全可按診療規範先定期複查;然而,在此二年間,何時能觀察到惡變,何時決定手術切除是合适的,又如何掌握觀察原則、手術時機? 因二年間病變變化不明顯,則又完全可能會出現本例之先前一幕。
如何掌握手術時機?
此類病情、病例,越來越多,
亟待認真考量、科學解決。
(肺癌論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