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肝内膽管癌中期是晚期嗎

肝内膽管癌中期是晚期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7 20:38:40

肝内膽管癌中期是晚期嗎?肝内膽管癌(ICC)是原發性肝癌的一種它發病隐匿,進展快,發病機制、生物學行為、治療方法以及預後等方面與肝細胞癌(HCC)差異較大,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肝内膽管癌中期是晚期嗎?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肝内膽管癌中期是晚期嗎(肝内膽管癌預後不良待破局)1

肝内膽管癌中期是晚期嗎

肝内膽管癌(ICC)是原發性肝癌的一種。它發病隐匿,進展快,發病機制、生物學行為、治療方法以及預後等方面與肝細胞癌(HCC)差異較大。

為了更好指導ICC診療、改善ICC患者生存,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膽管癌協作組梳理ICC治療相關證據,結合臨床實際情況,撰寫并發布了《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之肝内膽管癌診療共識》。

治療進步推動《共識》出台

肝内膽管癌發病率占原發性肝癌的10%~15%。據此估算,我國每年有4萬~6萬例肝内膽管癌新發病例,而且最近幾年發病率有上升趨勢。

肝内膽管癌早期常無特殊臨床症狀,有可能僅表現為肝功能輕微變化,常作為孤立的肝内腫塊在影像學檢查中被偶然發現。随着病情進展,患者可出現腹部不适、腹痛、乏力、惡心、上腹腫塊、發熱、黃疸等,黃疸相對較為少見。

中國科學院院士樊嘉指出,長期以來,對于肝内膽管癌的分型、名詞定義等,學術上都比較模糊。因臨床缺乏循證醫學證據,以及很好的治療方案和治療手段,肝内膽管癌的治療效果不佳。最近幾年,随着靶向藥物、免疫藥物,以及其他治療方案不斷湧現,對肝内膽管癌的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磷酸化組學、轉入組學、多組學的研究逐漸深入,專家對疾病的認識也在不斷提升。在此基礎上,制訂适合我國國情的肝内膽管癌診療規範尤為必要,臨床也迫切需要可以參照的指南或共識來指導診療。

中國抗癌協會膽管癌協作組審查肝内膽管癌治療相關證據,參考了國際指南以及循證醫學研究結果,結合肝内膽管癌臨床實際,撰寫了《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之肝内膽管癌診療共識》(以下簡稱《共識》)。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周儉教授表示,既往的共識或指南隻涵蓋了肝門部膽管癌診斷和治療,或是遠端膽管癌的治療等,建立中國肝内膽管癌臨床診療規範勢在必行。《共識》的發布,有助于推動我國肝内膽管癌的規範化診療。

《共識》編委代表、複旦大學肝癌研究所副所長孫惠川教授介紹,長期以來,國内的肝内膽管癌綜合診療指南或共識處于空白狀态,現存膽管癌指南也未能針對肝内膽管癌做細緻推薦,很難形成共識。經專家多次讨論、修改、投票,《共識》于今年7月最終定稿。

多學科綜合治療是“剛需”

大部分肝内膽管癌患者就診時已經是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術機會,導緻肝内膽管癌患者診療困難,預後不佳。除腫瘤因素外,肝炎和肝硬化程度、肝功能代償情況和門靜脈高壓症等因素也限制了肝癌臨床治療方法的選擇。

近年來,随着診療技術不斷進步,肝内膽管癌治療手段變得更加多樣,形成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模式,包括手術切除(根治性和姑息性切除)、肝移植、消融治療(射頻、微波、無水乙醇)、介入治療、放療、分子靶向/免疫治療、化療等治療手段。

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沈鋒教授表示,對于膽管癌的診斷和治療,國外已經形成了一些規範和指南,但是我國在這個領域裡尚處于探索階段。随着膽管癌的診療手段越來越豐富,特别是近幾年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研究的進展,醫生有了更多治療疾病的工具和手段。深入開展相關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對提高診療水平非常重要。

“靶向藥物、免疫藥物及其他治療方案不斷湧現、不斷發展,加速了共識的編寫。形成診療共識有助于規範治療,并給進一步研究疾病提供了基礎。”沈鋒教授表示,“希望通過《共識》的發布,公衆能夠更多關注這個疾病。醫生不斷總結診療經驗,開展循證醫學研究,從而獲得更多的病例診斷和治療經驗,為未來出台肝内膽管癌的診療指南,積累更高級别的循證醫學依據。”

共識推薦:1.肝内膽管癌診療必須采取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模式;2.肝内膽管癌的MDT應至少(建議)由肝膽外科、腫瘤内科、病理科、介入治療科、移植科、放療科、消化内科及放射影像科的一名代表組成,在特定醫療機構中為患者提供一緻的診斷、治療和管理建議。

沈鋒教授表示,深入開展相關基礎研究及臨床研究對提高臨床水平非常重要。未來仍需要開展更多的多學科臨床研究,不斷探索更安全、更高效的ICC診斷和治療模式。

多種影像檢查“一起看”更準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病理科紀元教授介紹,ICC形态學上分類為腫塊型、導管周圍浸潤型和導管内生長型,其中腫塊型約占85%。超聲檢查、CT、MRI、PET/CT等均是診斷ICC的影像學檢查手段。雖然ICC的影像表現有一定的特征性,但還需與不典型肝細胞肝癌、混合型肝癌及轉移瘤等惡性腫瘤相鑒别。

臨床上可根據目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多種檢查方法相結合可提高ICC診斷的準确性。用于ICC定性診斷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可以考慮遵循以下的順序:常規灰階超聲→超聲造影→動态增強CT或MRI。

《共識》推薦:對于無法手術的患者,在接受全身化療、放療或治療性臨床試驗前,建議獲得組織病理診斷。用于ICC穿刺活檢或局部治療的影像引導手段可選擇超聲或CT。

手術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方式

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肝膽外科王葵教授指出,根治性手術切除是目前可能治愈ICC的唯一方式,但五年生存率僅30%,術後複發率高達60%~70%。

ICC的手術方式選擇應以根治性切除腫瘤(R0切除)和保留足夠功能性剩餘肝髒體積為原則。R0切除的定義是指:完整切除術前和術中可發現的全部腫瘤病竈,且經組織病理學證實腫瘤切緣為陰性;如有直接侵犯的器官或組織,在合并切除後也需組織病理證實切緣為陰性;腫瘤無肝外遠處轉移和大血管侵犯。

《共識》推薦:對于ⅠB期和無血管侵犯的Ⅱ期ICC,建議經嚴格評估後首選解剖性肝切除術。對于腫瘤體積大、多發病竈、合并大血管侵犯的ICC,有條件的中心可經多學科讨論後實施轉化治療,或經嚴格評估後實施大範圍肝切除,或聯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肝切除術,從而争取根治性切除的機會。經嚴格手術安全性評估後,建議根治性切除ICC的肝髒切緣寬度争取大于或等于10毫米。

文:健康報記者 王建影

來源: 健康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