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共同慶祝改革開放40年

共同慶祝改革開放40年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5 08:58:24

共同慶祝改革開放40年?視頻來源:東北網視頻部東北網11月16日訊(王精英 鄧紅全 記者 安澤)無木可采,有林經營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後,清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大力貫徹“把資源管起來,讓百姓富起來”的發展戰略,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結合市場需求,探索出職工緻富新渠道不吃“木頭飯”,同樣闖出一片天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共同慶祝改革開放40年?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共同慶祝改革開放40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1

共同慶祝改革開放40年

視頻來源:東北網視頻部

東北網11月16日訊(王精英 鄧紅全 記者 安澤)無木可采,有林經營。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後,清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大力貫徹“把資源管起來,讓百姓富起來”的發展戰略,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結合市場需求,探索出職工緻富新渠道。不吃“木頭飯”,同樣闖出一片天。

林區杜鵑花開正豔。由清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提供

林下經濟,種植養殖創富增收忙

位于小興安嶺南麓,松花江中遊北岸。清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始建于1972年,有林地面積12.84萬公頃,森林總蓄積1291萬立方米。在轉型發展中,圍繞“創新求發展、開放辦森工”的理念,按照“486”産業布局,以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态,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林區實際的發展新路。

被譽為”林中第一潭“的二龍潭。由清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提供

從2012年開始,東輝林場職工梁亞生就在研究如何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發展林下經濟。一開始他也走了不少彎路,經多方考察論證,發現養殖東北民豬的市場前景非常好。在林場的扶持下,他投入了50多萬元在大山深處開辟了林下豬的養殖基地,目前年出欄達到七八百頭,每年利潤達到10多萬元。有了規模才能出效益,如今嘗到甜頭的梁亞生,開始琢磨把自己養殖的東北民豬注冊商标,進入超市,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五味子種植大戶王樹庭嘗足了林下種植的甜頭,目前他的五味子種植面積已達到90多晌。在五味子種植地塊,飽滿的桔紅色果實綴滿枝頭,又是一個大豐收。王樹庭告訴記者,他家的五味子平均每顆能結鮮果1斤多,按每斤收購價10多元計算,一晌地能達到産值10多萬元,純利潤能達到3萬多元。如今該局五味子種植面積達9700畝,是全國最大的北五味子主産區,種植戶近300餘戶,每年的産量約2000噸。

林場職工看着成挂的五味子笑開顔。由清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提供

靈芝大棚裡的靈芝長勢良好。由清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提供

東北民豬、二代野豬、森林牛、冷水魚、蜜蜂、食用菌五味子、藍莓等林下經濟的發展,在給林區職工群衆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能提供8000多個季節性勞動力就業崗位。

生态旅遊,好山好水賣出好錢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清河林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森林氧吧、中國森林康養基地。多年來,清河國有林管理局将生态旅遊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之一,提出了“全域旅遊”的概念,劃分了7大景區,旅遊産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今年以來再發力,從加快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入手,按照“旅遊局管行政、旅遊公司管經營”的基本思路,實行政企分開,實現旅遊局和旅遊公司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分離,旅遊公司擔綱唱主角,公司化、市場化運作,激發出了發展的萬千活力。自旅遊公司成立以來,采取多種措施積極宣傳旅遊推介,進行旅遊營銷,使得清河七大景區遊客量激增,與往年同期相比遊客增長一倍多。

媽媽頂原始森林公園景色。由清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提供

旅遊發展最終受益者還是林區的百姓,育林林場王東興是土生土長的林區人,停伐後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依靠旅遊,他利用自家閑置的住房,自己充當起了瓦工、木工,改造了5間民宿,取名為“森林人家”,把森林人家定位成為遊客及中、老年人提供避暑、休閑、娛樂、度假的候鳥式養生養老社區。每到旅遊旺季,入住這裡的客人都非常多,每天存收入能達到400百多元,每年收入4萬餘元。茂林林場的安振路當時是有名的拖拉機手,如今是當地有名的餐館老闆,在轉型中他看到了旅遊發展的好前景,就做起來旅遊餐館。目前他的餐館能同時接納200餘人就餐,效益非常好。在緻富同時,他始終不忘林場的其他職工,在他的帶領下,林場有10多戶職工群衆搞起來旅遊餐館、旅館。

旅遊産業的發展,帶動了越來越多的林區人吃起了旅遊飯。據統計,目前清河從事旅遊行業的人數已到達2000餘人。

産業轉型,啟動經濟增長新引擎

清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圍繞總局提出的“項目牽動、創新驅動、園區帶動、促進産業加快發展、走産業立局、産業強局、産業興局之路”的要求,努力構建“一核”、“四區”、“一帶”的産業新格局,創新林區産業發展機制,構建新型的産權結構和運行機制。立足當地資源禀賦,以盤活傳統企業閑置資産、激活“僵屍企業”為手段,通過對外租賃承包、引資建廠等途徑搞活林區工業。

生産基地裡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由清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提供

招商引進大連軍門高粱酒釀業有限公司投資1.2億建設的菊苣加工項目,落地後将帶動當地循環經濟的發展。年産菊粉3000噸,産值3億元,年收購菊苣4萬噸,至少帶動1000公頃菊苣的種植,為職工增收1000萬元。

當地的老字号、黑龍江久久藥業龍牙肝泰通過與陝西投資商進行多次磋商,通過兼并整合上了一個台階。新企業預計投資1600萬元對現有生産工藝進行改造升級和GMP認證,并且擁有行銷全國的網絡,使企業恢複了活力。

通過招商引資把閑置資産有效利用,一個林産工業集群正在崛起。E型闆加工項目、五味子飲料廠、泰源木業等多家工業企業給清河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松籽、元蘑、木耳、藍莓、五味子深加工産品等完成了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注冊了商标,正在打造成具有清河地方特色的綠色品牌。

響水河畔的“緻富經”

東北網11月16日訊(王精英 鄧紅全 記者 聶睿)“林區每天都在發生着喜人的變化,再也不用像從前那樣起早貪黑爬冰卧雪了,領導帶領群衆發家緻富,發展旅遊,發展食用菌、紅樹莓、大沙棘、白瓜子……雖然不砍木頭了,但百姓的生活卻越來越好啦,林場每一家都買了樓房,還有的已經開上了小汽車!”方正林業局四道林場七十歲的退休老黨員堯敬恩感慨地說。

方正林區航拍圖。

響水河“響”起來

“全面停伐後,人往哪裡去、錢從哪裡來?成了百姓心中的一大難題。有人來看到響水河後,說這裡如果能漂流一定好玩兒!其實漂流在當時還是比較陌生的名字,我們出去考察後發現地理條件非常适合。”方正林業局石河林場的工會主席商慶甫從1990年畢業後就來到石河經營所,“從2002年春季開發響水河漂流,同時2002也是第一年開始對外經營,規模比較小,大概也就幾千人,但這是個好的兆頭!于是下一步我們開始引導百姓發展旅遊餐飲服務業,這樣一來百姓增加了收入減少負擔,腰包也鼓起來了!”

響水河漂流。

就這樣,從2002年開始,響水河漂流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響水河驚險漂全程約10公裡,落差達到24米,雨量大水面有聲音,所以叫做響水河。

這條由天然河道、人工湖、百米滑道三部分組成的響水河,今年又增加了時空隧道。在漂流過程中,這短短的三小時可以欣賞到原始森林、高山峽谷,體驗了林區美好的景色。

“玻璃鵲橋名聲鵲起

但是時間一久,大家開始意識到這個項目太單一了,我們要開發新項目,要想辦法把人留住。

鴛鴦峰玻璃棧道。

方正林業局對森林旅遊産業進行規劃布局,打造從局址濱水生态城鎮到紅旗鴛鴦峰百公裡黃金旅遊帶,建成了響水河漂流、鴛鴦峰登山、紅旗度假中心三大旅遊闆塊。2017年重點投資350萬元建設鴛鴦峰旅遊項目,建成了羅勒密山244米滑道和近300米玻璃棧道2個項目,為旅遊景區增添了新亮點,共計接待旅遊人數突破15萬人次,累計實現旅遊收入760萬元。今年又投入1000餘萬元,在兩峰之間修建200米長玻璃鵲橋,是國内最長、東三省唯一的玻璃鵲橋。

紅旗林場。

“方正林區旅遊業興起于2002年,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占地面積三千多公頃,也是AAAA級景區。黑龍江首座玻璃吊橋是黑龍江省内遊玩的一大亮點,也是森工景區最富魅力的旅遊項目。未來我們也會加大旅遊設施基礎建設,豐富旅遊項目,拉動地方經濟增長。”方正林業局旅遊局副局長魏麗華向記者介紹到。

生态是金,綠色發展路越走越寬

借助良好的生态資源,旅遊業發展起來了,各類山産品深加工産業也如火如荼興起。

眼下,方正林業局正招商引進世界最先進的森林食品精深加工FD真空冷凍凍幹技術。該技術利用真空狀态下的升華原理,直接以冰态升華為水蒸氣,從而使食品幹燥。和風幹、脫水技術相比,凍幹食品最大的特點是保留了産品的色、香、味、形及原生态營養成分。主要用于對樹莓、藍莓、草莓、沙棘果、藍靛果、食用菌、山野菜等綠色森林食品進行精深加工,便于運輸保存,提高産品附加值。該項目7月下旬正式投入生産。

紅樹莓。

“畢業後我就開始養車拉木材,停伐後轉型做食用菌,從一開始的幾萬袋到今年的二十多萬袋,一年收入20多萬吧。今年夏天溫度低木耳長得很厚實!”四道林場的職工鞏樹元在食用菌種植基地向記者介紹。“這裡的場地都是林場免費提供給我們的!”

林場場長書記帶職工出去參觀學習,還免費提供場地和技術指導!現在四道林場種植食用菌的大概二十多戶,每戶食用菌這一項年收入就十多萬,整個林場食用菌總共純收入二百多萬元,方正林業局全局發展食用菌6000萬袋。今年利用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政策,大力發展樹莓、紅松果林、沙棘果林、大榛子等經濟林(規劃9萬畝)。已完成經濟林樹莓1,400畝、大榛子1,000畝、沙棘果2,900畝、紅松果林600畝。

天南地北遠道而來的旅客,在感受林區綠水青山美好風光的同時,還能品嘗到當地獨有的山特産品。一業興,百業舉,緻富的路子越走越寬,轉型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特别是新近建成的哈佳快速鐵路通車後,将這裡納入了哈爾濱一小時經濟圈,生态旅遊産業的發展更是如虎添翼。

在這片廣袤的原始森林的大山裡,林區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美,連空氣,仿佛都是香甜的。

攝影:曉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