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哪裡,黨員幹部就在哪裡!”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是東城每名幹部的責任。
疫情當前,東城區連續抽調精幹力量下沉社區一線,協助開展各項工作。
東城區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全體幹部分批參加,先後支援和平裡、朝陽門街道核酸檢測工作。張庭進,呂昊、劉化玉,3名57歲的幹部聽到召集後,第一時間請戰奔赴戰“疫”一線,發揮帶頭作用,與年輕幹部一同堅守崗位。年輕幹部們則發揮各自特長,互相補位、團結協作,提高檢測效率——平日在辦公室工作的喬立主動協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快速完成健康寶掃碼;有居民忘記攜帶身份證、需要手動登記,“老同志都積極響應,我們沒理由退縮。将帶身份證和沒帶身份證的兩撥人分開,進度快了不少。”考評科的肇博表示。
在安定門街道,下沉幹部協助開展核酸檢測工作
“前往鐘鼓樓文化廣場核酸檢測點參與疫情防控工作。”3月19日深夜11時,東城區委宣傳部的蓋恒接到了下沉任務。在東城區統籌部署,街道、社區的精密組織下,她穿上防護服,走上了戰“疫”第一線。蓋恒主要負責的是檢測隊伍秩序疏導,确保5人一組有序檢測。“4号請走這邊”“請每組之間保持一定間距”成為她在現場說的最多的話。
安定門街道重點人員核酸檢測中,蓋恒所在的鐘鼓樓文化廣場點位是服務分司廳小學及某幼兒園學生及家長的專場點位,檢測人員以小學、幼兒園的小朋友居多。醫護人員一遍遍耐心指導、安撫,小朋友們乖乖配合的樣子令人心疼而感動。“社區防疫工作的節奏太快了,時間緊任務重,經常要應對臨時加派的任務。社區防疫一線的辛苦,算是真切體會到了。”從以前去做核酸檢測到現在組織做核酸檢測,蓋恒感觸頗多。“每個人要面對這麼多居民,而且還要一個不落,我們有同事站了5個小時,腳就腫了,可想街道社區工作者的辛苦。”蓋恒說。
在核酸檢測點,區環衛中心下沉幹部丁虹途一遍遍幫助居民操作手機。
東方置地黨員幹部趙小雷手持麥克風、拉着拉杆音響,走街串戶通知大家進行核酸檢測,敦促各小區居民及時進行檢測。
3月21日,一戶居民在微信群向民旺社區現場指揮部反映,家中天然氣表損壞,無法正常用氣。由于疫情封控相關要求,需要協調燃氣公司進入封控區内現場進行修理。東城區人民法院下沉幹部王欣立即收集記錄居民需求,同時配合街道與物業公司工作進行溝通進一步了解情況,現場指揮部立即按照相應工作機制對居民需求進行研判,啟動封(管)控區城市運行保障預案,經反複協調,3月22日維修人員順利進入封控區内進行維修,目前,居民家中的天然氣儀表已可正常使用。當居民連連表示沒想到前一天發出需求第二天就解決了的感謝時,王欣說,自己心裡有感動更有頗多感受,一件事情看似容易,需要協調的很多,希望大家都能理解他們一線的不易。
據悉,下沉幹部目前仍在積極協助社區,做好人員登記、掃碼測溫、秩序維護、疏導交通、搬運物資等工作,進一步充實社區防疫力量。來自東城區環衛中心下沉幹部杜世中在朝陽門街道的一處重點人員核酸檢測點忙碌着。“3月20日晚上10點半接到支援朝陽門街道核酸檢測點任務的,早上6點多我就趕早過來了,看看有什麼準備工作可以提前做。多做點,社區就能稍微輕松點。”杜世中說,咱們東城的事,關乎每個人。
一線劄記
鬥志不是用口号喊出來的
是一分一秒的堅守磨砺出來的
講述人:東城區老幹部局 嶽平
疫情當前,“大白”的身影随處可見。他們可能是醫護人員,是下沉幹部,也可能是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是無數“疫”線堅守者。水不敢多喝、廁所沒時間去,是“大白”的工作常态;熱氣騰騰的午飯晾在一邊,一直放到下午甚至晚上變冷變硬也顧不上扒拉一口。一次又一次推遲下班時間的勞累,一個接一個完成艱巨任務的自豪,一句再一句地收到暖心叮囑的感動,“大白”的苦與樂,隻有身在其中才能嘗到。
3月17日零時,北新橋街道前永康社區接到疾控中心通知,後永康胡同2号院内發現感染者。經疾控中心評估,将後永康胡同2号院3号樓劃為封控區、後永康胡同2号院劃為管控區,我和區老幹部局的同事們随即接到了下沉社區支援防控的任務,成為“大白”中的一員。
與支援任務一同到來的,還有3月17日、18日的連續降雪,仿佛讓京城又充滿冬天的韻味,卻也讓身處封控區管控區的居民和工作人員一時有些“措手不及”。居民如何采買生活用品?老人買藥怎麼辦?垃圾如何清運?一個個問題擺在面前,我們立即按照統一部署開啟“戰鬥”狀态。來來回回地掃雪鏟冰,一趟一趟地為居民運送物資、代收快遞,防護服内無法穿着臃腫的厚棉衣,單薄的醫用手套裡面雙手已凍得通紅,可大夥兒忙碌起來也顧不上了。
所有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獲得了居民的支持和理解。一位小朋友在家中為大家彈起了琴、唱起了歌,瞬間讓我們心底湧起陣陣暖意。
卡點守衛、街巷巡邏、便民服務……接下來的幾天,我們輾轉在北新橋地區“疫”線防控的各個崗位間。3月21日是我們奮戰在防疫一線的第五天,我們“轉戰”東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廈核酸檢測現場,負責組織居民排隊、保證居民保持安全距離、耐心地為居民解難答疑,甚至還有不少人學會了核酸采集“掰管”工作。
在核酸檢測點,我們與基層幹部、醫護人員并肩作戰,配合做好秩序維護、體溫檢測、信息錄入等工作;管控區内,我們在協助維護秩序的同時,還當起了“社區管家”,幫助居民收發快遞、換煤氣罐、清理垃圾。大家的無私奉獻,就為一個目的:一切為了打赢!
下沉社區支援“疫”線防控,工作雖辛苦,但是大家充滿鬥志。這種鬥志不是用口号喊出來的,是一分一秒的堅守磨砺出來的。許多居民都說看到這麼多工作人員心裡就踏實一點,這是居民對我們的信任。作為下沉幹部,我們也要在支援工作中展示核心區幹部隊伍的形象和作風,讓居民安心、放心。
一場以責任為名的“雙向奔赴”
講述人:東城區投促中心 楊金戈
3月21日,我和同事來到位于安定門街道的國家能源集團,協助企業進行第一輪核酸檢測。聯系醫生、布置桌椅、設置“一米線”……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後,核酸檢測正式開始了。
企業抽調了20多位員工現場服務,因為之前有過組織核酸檢測的經驗,經過簡單培訓,大家上手都很快。其實這項工作并不難,關鍵是要有耐心!
早上11點多,企業員工分批次陸續到達檢測現場,核酸采樣有序進行。“請你們排好隊,提前打開健康碼”“将手機調到最亮”“保持‘一米線’距離”……檢測現場,大家不斷地重複這些話要,一點也不嫌麻煩。我站在離檢測台最近的位置,看到醫務工作者身穿防護服,認真地為每一位員工采樣,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和他們相比,我們的辛苦不算什麼。
檢測從上午一直持續到下午,為了盡快完成檢測,有的服務人員中午都沒有顧上吃飯。在各方的努力下,不到6個小時,完成全部核酸采樣工作。
本輪疫情發生後,同事們有的到隔離酒店擔任組長,有的下沉街道支援核酸檢測,有的為駐區企業做好“四個服務”,還有的支援樓宇園區防疫。
在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單位也得保證日常業務工作順利推進。“正在抗疫,協調核酸檢測,晚點回去把企業能享受的政策跟您細說”“公司地址給您選了三處,晚點發給您選擇”“公司核名和經營範圍已經下來,咱們準備提交材料啊”……防疫現場常能聽到幹部與企業項目負責人的電話和語音留言。“當天我們同事本來已經與幾個企業約好去樓宇選址,突發情況不能現場陪同,立刻聯系了樓宇負責人,讓雙方直接對接,大家都表示理解。這個時候,更能理解什麼叫萬衆一心。真的心裡挺感激的。”
很多時候,心的距離和感情是相互的。面對疫情,企業也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主動支援街道社區。一些居民急需米、面、奶、蛋等生活物資。在我們向駐區企業發出“同心協力,疫線有我”倡議後,多家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到北新橋街道青龍社區、前永康社區的封控區、管控區進行支援,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向封控區和管控區的居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包含大米、雞蛋等。
同事說,這是一場以責任為名的“雙向奔赴”。
來源:北京東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