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發生地球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洪災,不然三峽大壩是不可能被沖垮的,三峽大壩一共擁有三級防洪标準,第一級是遭遇百年一遇洪水,三峽大壩隻依靠自身庫容就能夠有效削減洪峰。第二級是遭遇千年一遇洪水,三峽大壩在自身庫容已經接近飽和之時,可以通過向下遊分洩洪區引導洪峰來保證長江中下遊不受太大影響。第三級則是最高的萬年一遇洪水。
三峽大壩的壩體強度是按照萬年一遇洪水加10%的标準設計并建造的,即便是遭遇這樣人類曆史上罕見的超大洪水,三峽大壩也能夠保證自身的安全。根據混凝土的耐久性分析,三峽大壩的壽命在150到200年之間,在這期間基本上不可能遭遇到萬年以上的大洪水,所以我們完全沒必要杞人憂天地擔心三峽大壩的安全可靠性。
大壩根據建造材料的不同可以分為土石壩和混凝土壩,根據承力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重力壩、拱壩、支墩壩、預應力壩等等,而三峽大壩采用的是其中最堅固的混凝土重力壩。所謂的重力壩其實就是依靠大壩自身的重量形成的抗滑摩擦力來抵禦洪水的沖擊力,也就是壩體越重,抗洪水沖擊能力也就越強。
三峽大壩全長約3335米,壩頂最高處達到181米,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它一共使用了1700萬立方米混凝土和46萬噸鋼筋,按照混凝土平均密度2.4噸/立方米計算,整個三峽大壩的重量達到了驚人的4100萬噸,完全就是一座混凝土小山,别說是洪水,就是導彈打上去也隻是炸出幾個小白點而已,根本傷不了筋骨。三峽大壩建成以來經曆過的最大洪峰流量才7萬立方米(7萬噸)/秒,即便是将流量提升到10萬立方米/秒,可想而知這根本不可能能夠将三峽大壩沖垮。
除了重量大之外,三峽大壩在建造時還采用了新型的高強度混凝土制造和澆築工藝,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低溫預冷混凝土。湖北地區夏季高溫,攪拌站的混凝土出機溫度能達到40℃以上,這樣的混凝土如果直接澆築進去,經過混合水化作用,核心溫度将會直接超過70℃以上,而溫度過高後在冷凝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溫度裂縫,最終影響大壩整體結構強度。三峽大壩使用了大量的7℃低溫預冷混凝土材料,搭配分塊分層澆築工藝,保證了三峽大壩世界頂尖的強度和使用壽命。
除了洪水本身對于壩體沖擊的危險之外,在發生超大洪水之時,如果水流無法外洩,水還可能漫過壩頂形成最為危險的跌水,跌水就相當于瀑布,三峽大壩的高度超過150米,成千上萬噸的水從這種高度落下來,由于重力加速度的勢能效應,将會對大壩底下的天然結構層形成破壞,這會直接導緻三峽大壩結構不穩甚至發生潰壩危險,因此現代水庫大壩在其下遊洩洪區域會進行一些堅固,将河道進行混凝土堅固,以防止此類事件發生,而三峽大壩自然也不會例外,所以即便發生水漫壩頂的事件,三峽大壩也不會存在太多危險,我們大可不必擔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