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總是一身“浩然正氣”,無論是在深耕的家電産業,還是涉足未深的汽車制造,董明珠每每“出手”,必然引起軒然大波。
不能否認的是,這位常常因為某些“言論”霸占熱搜榜的女強人,确實有着常人難以企及的“魄力”。在将格力推舉至家電産業的龍頭位置之後,董明珠并不甘心拘泥于一方天地,當汽車市場這塊極具潛力的“蛋糕”飄出誘人味道,董明珠果斷決定跨界造車。
早在2016年時,董明珠便嗅到汽車産業的商機,她将珠海銀隆看作開啟新産業的重要“目标”。即便當時股東大會并未通過格力入股銀隆,董明珠仍舊義無反顧以個人名義投資珠海銀隆,成為僅次于大股東魏銀倉的第二大股東。
據國内媒體報道,董明珠在回憶當時情境時曾說:“ 格力看中銀隆,不是看中(魏銀倉)這個人,也不是這個企業,是它的技術,它太符合我們大公交的需要了。”她當時便笃定的認為,中國汽車行業多年被外資壟斷,是因為中國沒有自己的技術。
對中國汽車行業不看好,似乎是董明珠一直以來的心結,從2016年到2019年整整三年的時間,董明珠對中國制造仍然有所介懷。
先是在央視的《對話》欄目中一句“中國汽車粗制濫造”引發汽車圈圍觀,後又在博鳌亞洲論壇上慷慨陳詞,用多重論據力證“中國汽車制造并非世界一流水平”。董明珠還放出話來: “如果是世界一流水平,那麼建議大家都去買他的車。”
對于董明珠這個“半内行”人提出的“批評”,諸多中國汽車品牌大佬自然不予認同。他們集體提出反駁意見,并“邀請”董明珠來工廠實地考察一下,親身鑒定中國汽車是否真的是粗制濫造。
在汽車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汽車大佬們既然敢于“下戰書”,自然是對中國品牌“心中有底”。但對于初入造車圈的董明珠來說,她親手助推的“珠海銀隆”卻是一個補不完的大窟窿。
停工、欠薪、IPO失敗,珠海銀隆在董明珠入股後出現的種種弊病一直在累積,令她雄心勃勃的造車夢頻頻被潑冷水。這或許也就能夠解釋,董明珠為什麼一直以來“炮轟”中國制造,從未熄火半分。
本着對自己當初豪擲千金的負責,董明珠進入珠海銀隆後,曾對公司進行了專項的盡職調查和審計。在發現多宗不合規的财務賬目後,公司管理層迅速于2018年10月18日對大股東魏銀倉提起了民事訴訟。
據相關人士爆料,在提交民事訴訟之後到公司采取行動期間,魏銀倉轉移資産、規避法律義務的行動愈發明顯。對此,珠海銀隆及時追蹤,并公開宣布珠海銀隆與大股東的交易内幕,同時對大股東及相關人員進行追索。
這一系列快刀斬亂麻的大動作,正是董明珠對珠海銀隆喪失忍耐之後,對魏銀倉的公開宣戰。直至2019年4月25日,珠海銀隆發布官微,大股東魏銀倉現逃往美國、原總裁孫國華等6人也已被刑事拘留數日。
與此同時,魏銀倉所犯下的“七宗罪”也被公之于衆。
騙取政府财政補貼資金1.1億元,涉嫌詐騙罪;冒領公司補償款1.5億元,涉嫌犯罪;采購設備虛增價款2.6億元,涉嫌職務侵占罪;虛構1.7億元工程款的建設合同,涉嫌職務侵占罪;同一專利重複轉讓,公司損失9500萬元及利息;債務抵銷,公司損失3.75億元及利息;貨款無法收回,公司損失2.12億元及利息。
珠海銀隆被爆出的罪證從側面力證了一個事實,在家電行業叱咤風雲的董小姐,擡腳邁步到汽車圈後也是一如既往的“耿直”。
對外,她斥責中國品牌“粗制濫造”,對内,她不顧負面影響“自曝家醜”。直爽、果決、不留情面,董明珠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正是脫胎于多年掌舵格力帝國的經驗之上。
可惜的是,格力的成功并沒有延續到董明珠的第二産業,怒斥中國汽車粗制濫造之後,董明珠自己的“造車夢”卻一語成谶。珠海銀隆這艘“殘船”已然千瘡百孔,這一次,它又将載着董明珠的“造車夢”駛向何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