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拉手風琴的基本常識
《您也能拉手風琴》第1課1節
一、手風琴的組成部分及相關用途
手風琴是由鍵盤、風箱、貝司等三部分所組成的(見1.1圖1),這三部分各有各的作用:
1、鍵盤這邊的琴鍵與鋼琴、電子琴的排列是一樣的,我就不多講了。它主要是用于演奏樂曲的主旋律。
2、中間有褶皺的這部分叫做風箱。風箱的作用之一是用于鼓氣來沖擊琴的簧片,使琴能發出聲音;作用之二是用于控制聲音的強弱。
3、貝司這邊有6排鍵鈕,較小的琴有的隻有5排、甚至是4排。
第1排都叫做“對位低音”,第2排叫做“基本低音”,第3排叫做“大三和弦”,第4排叫做“小三和弦”,第5排叫做“屬七和弦”,第6排叫做“減七和弦”。貝司側重于伴奏。(注:對于絕大多數初學者來講,最陌生的莫過于手風琴的貝司了,因此,後面有一節課會專門比較詳細地講解貝司。)
倘若單純操作這三個組成部分的其中之一,比如單純在鍵盤上摁琴鍵,由于風箱的推拉沒有操作,所以就不會有聲音;單純摁貝司的鍵鈕也同理;而不摁鍵盤或貝司,隻拉風箱,也不會有聲音,甚至還會撐破風箱。所以,我們學拉手風琴,就是學習如何對這三個部分進行整體的操作。
4、在琴的左側上方有一顆放氣的按鈕(如1.1圖2箭頭所指),當我們完成了曲子演奏後,倘若風箱還沒合上,此時就要摁這顆按鈕來将風箱裡的氣排掉。要養成這樣的良好習慣。
二、拉琴的基本姿勢
拉琴姿勢包括坐姿、琴背帶的長短、琴在身體上的擺放、手型、手臂的姿勢等。
1、坐姿:要坐直,腰挺直,左腿成90度垂直于地,因為琴體主要是由左腿來支撐,右腿可以靈活一些。
2、琴的背帶長短:記住一點,不能一樣長!一般來講左肩的背帶比右肩的要短1~2寸。
3、琴的擺放位置:通常來講,我們坐着拉琴比較多。坐着拉琴時,将右側約三分之一的琴體放置在左腿上,琴的左側約三分之二的琴體是懸空的。右腿稍微夾一夾琴的右下角,以控制琴的穩固。(見1.1圖3、1.1圖4)
4、右手的姿勢:
(1) 原位手型:要領是,手掌指、手腕要放松,手指自然貼鍵,五隻手指分别自然對應do、re、mi、fa、sol這五個音階,這叫做“原位手型”,平時,五隻手指在完成相關樂句的觸鍵和離鍵之後,就要即刻回歸原位手型,要養成這種習慣。(見1.1 圖5)
另外,在手風琴學習中,沒有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叫法,這些手指的名稱分别由一指、二指、三指、四指、五指所取代。拇指叫做一指,其它的以此類推。
(2) 手臂、手腕、手掌這三者必須成一條直線(如1.1圖6、 1.1圖7、 1.1圖8、 1.1圖9)。這個姿勢的要領是:右肘有意識往外推,但右上臂和右肩又必須放松,不能僵硬。
初學者剛開始可能會有些不習慣,但要堅持,學琴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将許許多多的不習慣轉變為習慣的過程。一般一個月左右就能定型。
正常情況下,手腕不能突出(拉長音、結尾音時可例外)。
(3)手指觸鍵要領。一定要記住:通常情況下,右手的二、三、四、五指的觸鍵和離鍵是由手指的第3個關節、也即是指掌相交的關節來帶動的,而不是用手掌或手腕來帶動的。一指用第2關節帶動。(見1.1圖5)
二、三、四指是用指尖觸鍵,一指用指尖的左側觸鍵,五指用介于指尖和右側之間的位置觸鍵。
當右手指在進行觸鍵和離鍵時,手掌及手腕必須是很放松的,不要用僵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