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粱夢“”最早出自唐朝沈既濟的《枕中記》,就是成語黃粱一夢的出處,逐漸演化成了道家的傳說。元代散曲大家馬緻遠與人合作的元雜劇,寫的也是呂洞賓做夢悟道的故事。随着朝代演化更替,呂洞賓成為民間傳說中最有人氣的人物之一。
“盧生欠伸而悟,見其身方偃于邸舍,呂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觸類如故。生蹶然而興,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唐·沈既濟《枕中記》)
後人根據這個故事提煉出成語“黃粱美夢”。
故事情節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呂洞賓已經是21歲的清俊青年。他聰敏過人,才學滿腹,決意赴長安應試,這是官宦人家子弟必走的從仕之路,隻有求得一官半職,才能日後封妻蔭子,盡享榮華富貴。
呂洞賓生性喜好清靜,離家之後曉行夜宿,飽受旅途勞頓,已把趕考的興緻去了一半。這日來到一家客棧,拴馬卸鞍,徑直進店,要了一間客房住下。房内有一位道人,袒胸露腹,披發赤足,言談爽直,相貌古怪。道人聽說呂洞賓意在仕途,便哈哈一笑,說:“這還不容易,
我給你個官職,顯耀顯耀你的門風!”說完順手拿過一個枕頭,給了呂洞賓。
呂洞賓酣然入夢,夢中他金榜題名,高中狀元,官赫位顯,不可一世,真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又兩娶富貴人家女子,溫柔鄉裡競風流,享盡人間榮華富貴。不料40歲後的一天,他突然被皇上罷官抄家,頃刻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隻落得孑然一身窮困街頭。風雪中又看見一隊人馬窮追不舍,索要他的性命。呂洞賓吓出一身冷汗,驟然驚醒,隻見店外自己拴的白馬仍在嘶鳴,古怪道人就在身邊望着他,才知是南柯一夢。
道人哈哈大笑道:“我蒸的黃粱未熟,你的四十年榮華夢可結束了。”呂洞賓頓感疑惑,欲問原由,道人接着說:“隻有讓你從夢中知曉一心求官的下場,你才會有學道的意念。”呂洞賓歎道:“仕途如夢,我今方知不可留戀啊。”言罷倒身便拜,問道人尊姓大名。道人說:“我名鐘離權,字雲房。”言罷悄然隐去。
呂洞賓幡然醒悟,決定放棄應試,養身修道。
永樂宮
永樂宮是為奉祀中國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因原建在芮城永樂鎮,被稱為永樂宮。永樂宮于元代定宗貴由二年(1247年)動工興建,包括彩繪壁畫在内,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年)竣工,施工期長達110年,宮殿内部的壁畫,其藝術價值之高,數量之多,實屬世上罕見,可與敦煌壁畫媲美.永樂宮原建于運城地區永濟市芮城縣城西南20公裡黃河之濱的永樂鎮,據載,鎮東北興仁巷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呂洞賓的故鄉.呂氏死後,鄉裡将他的故居改為"呂洞祠",金未改為"純陽道觀",後又改稱"大純陽萬壽宮".1954年,因為國家修建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将永樂宮連同牆上的壁畫,完整地搬遷到距縣城北2.5公裡外的古魏城遺址上.永樂宮是金元時期全真教派的三大道觀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