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書籍是《一頁紙學習法》作者:[日]淺田卓。
2021年第81本書
書中介紹了三種學習方法:輸入學習法、輸出學習法和貢獻學習法,使學習到的知識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說出來,實際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從輸入開始
學習過的内容,為什麼很快就忘記了呢?
作者總結幾個原因:
1、 是受環境的影響,社會風氣越來越浮躁,導緻無法深入學習。
2、沒有做到邊思考、邊分析、邊學習
3、不能簡明扼要地總結概括學過的内容
怎樣才能避免遺忘學到的内容呢?
①明确目的。
②邊思考、邊分析。
③簡明扼要地歸納概括。
制作一頁紙資料
在豐田中,有一種企業文化,無論是企劃方案、決算書、報告,還是會議紀要、分析材料、研究報告等,所有的文件都必須歸納在“一頁A4或A3紙”内。
明确了“三個基本條件”。
·條件①:不能超出“一頁紙”的篇幅;
·條件②:不能超出“框架”限制;
·條件③:不能偏離“主題”。
在各個提綱框架的上面,還要預留寫“主題”,也就是“這一頁紙針對的主要内容是什麼?”的地方。
在寫材料時,制訂圍繞主題按照框架将内容控制在“一頁紙”之内的規定是決定性的因素。
實際上就洞察事物“本質”的分析思考。
這種方式最先應該做的就是圍繞主題“分析梳理信息”,為進行思考提供基礎。然後,再将這些信息作為材料,“總結提煉出觀點”。
這樣一來,就可以對輸入的知識内容保持長效記憶,也有利于将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提升輸出能力的“學習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要深刻理解把握學習内容,确保被人提問時可以闡明自己的觀點。
“理解是指站在可以對别人解釋清楚的高度分析思考的行為”。
有助于“理解”的三個疑問詞:
通過“What?”“Why?”“How?”進行分析總結。可以用“What ?”“Why ?”“How?”,對資料中的所有項目進行分類。
作為補充,還可以考慮在“采購對象單位”中追加“由誰=Who?”“在哪裡下訂單=Where?”。但是,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兩個問題都可以囊括在“如何實現?”的問題中,因此,可以劃分到“How?”的範圍内。
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都可以分類成三個疑問詞。
在抓住了這個本質之後,就可以按照“What?”“Why?”“How?”的框架,來組織自己想要編寫的材料。
學習時隻要消除了“三個疑問”就達到要求了。
3Q輸出學習法
隻要能“做出消除三個疑問的解釋說明”就可以了,然後将這一點寫在“一頁紙”上并形成框架,這就是下面将要介紹的3Q輸出學習法的基本模闆。
在3Q輸出學習法中,最為關鍵的訣竅就是分布在“1P?”(一個詞語)周圍的三個問題。由此可見,“3Q=解決三個問題”,因此才将其命名為3Q輸出學習法。
在“Q1?”“Q2?”“Q3?”的各個空白格中,應該填寫概括“What?”“Why?”“How?”的相關内容。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
這個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01 編寫三個疑問句
希望大家先明确一點, 那就是在“Q1 ?”“Q2 ?”“Q3?”欄中用“綠筆”填寫的三個疑問句。
Q1:為什麼要參加研讨會?
Q2:學到了什麼?
Q3:今後将如何充分發揮學到知識的作用?
這些疑問句并沒有與疑問詞對應起來。如果标明對應關系,就如下所示:
Q1:為什麼要參加研讨會?→Why?
Q2:學到了什麼?→What?
Q3:今後将如何充分發揮學到知識的作用?→How?
進行深入的思考總結,以消除“What?”“Why?”“How?”這三個疑問。
02 填寫問題答案
在确定了包括“What?”“Why?”“How?”三個疑問詞的問題後,就進入了填寫問題答案的流程。
與“20 個字輸入學習法” 相同, 請使用“ 紅筆” 填寫“1P?”的内容;同時,使用“藍筆”填寫各個問題的答案。
應該先填寫“Q1?”對應的空格。
還有一種方法是邊填寫20個字輸入學習法的框架,邊聽講。
03 完成20個字輸入學習法
在研讨會和講座結束後,首先要做的就是完成20個字輸入學習法的框架圖。請取出“紅筆”,按照“1P?”空白欄内可容納的字數标準,歸納總結自己的觀點。然後,按照要求将總結字數控制在20個字左右,并填寫在3Q輸出學習法框架圖的“1P?”欄
可以對20個字輸入學習法框架圖的模闆進行反複推敲,做出并填寫更加簡明扼要的歸納總結。
在具體操作中,請大家按照5分鐘至10分鐘的标準,力争在規定的時間内完成。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應該是什麼?
·為什麼要參加研讨會?
·學到了什麼?
·今後将如何充分發揮學到知識的作用?
針對這些問題,如果能通過簡明易懂的形式進行歸納總結,無論是誰都可以正确理解。
讀書筆記也可以按這種方式來制作:
彼得·德魯克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二章的歸納框架圖
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彼得·德魯克所謂的時間管理的本質,那就是“如何确保集中利用時間”。“集中利用的時間”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條件。
也可以用Excel 來制作一頁紙資料。
“秘訣”:貢獻
一頁紙貢獻學習法的框架圖:
該圖中的“一頁紙”框架圖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下述五個。
①“Who?”=“為了誰”學習=思考總結?
②“P/W?”=面對的“問題或願望”是什麼?
③“PQ?”=針對①②中明确提出的“目的”,應該設定怎樣的“提問”才能實現?
④“1P?”=針對③中所設“提問”的“答案”,應該怎樣用一句話來總結?
⑤“3Q?”=針對④中的“答案”,如果可以用“三個疑問詞”來解釋,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如果簡單地對縮略語進行解釋說明,那麼,②“P/W”就代表“Problem(問題)/Wish(願望)”。通過①和②的組合,可以明确學習的“目的”。
接下來的③“PQ?”是“Purpose=目的”和“Question=提問”的組合,意思是為了達成目的而提出的問題。
④“1P?”是“1Phrase?”的縮略語,意思是“一句話?”。
最後,⑤“3Q?”反映出的内容是針對④“1P?”,“消除三個疑問後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①②③與20個字輸入學習法中的“P?=目的?”是相對應的。
可以理解為這次要通過①“Who?”和②“P/W?”的組合,來代替20個字輸入學習法框架圖中的“P?=目的?”。
此外,由于将“目的”分成了①和②兩個要素,因此,為了将這兩個要素總結起來,又新追加了③“有助于實現目的的提問是?”的項目。
④“1P?”是20個字輸入學習法中的“1P?”,同時,與3Q輸出學習法框架圖中的“1P?”也是一緻的。
在⑤ “3Q ?” 中, 反映的是“3Q ?” 輸出法框架圖中“Q1?”“Q2?”“Q3?”的内容。隻要看一下“What?”“Why?”“How?”的記載,其相關性可謂一目了然。
例子:
三種框架圖總結
練習1:20個字輸入學習法的框架圖
練習2:3Q輸出法的框架圖
練習3:一頁紙貢獻學習法的框架圖
擴展閱讀:
以前我還介紹過其它的一頁紙整理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