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雍正王朝曆史結局

雍正王朝曆史結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3:27:55

導讀:康熙朝晚年出現的“九子奪嫡”事件,雖然有着九位皇子的直接參與,但真正有奪嫡之心的皇子卻隻有皇長子胤褆、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其餘參與奪嫡的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和皇十三子胤祥則都是依附于強者的附從皇子,并無對皇位的觊觎之心。

《雍正王朝》基本遵照了曆史事實,從太子胤礽的堅定擁護者轉而支持皇四子胤禛的皇十三子胤祥,為皇四子胤禛的奪嫡成功立下了不可替代的巨大功勳。表面看來,胤祥對于胤禛的兄弟感情、支持程度、忠誠程度絕對不容置疑。皇四子胤禛成功升級為雍正皇帝以後,也給予了一個君王能夠給予的全部恩寵。

清朝曆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自太子胤礽首次被廢之時,胤祥因為“受廢太子胤礽牽連,而被短暫圈禁”以後,謎一般的失去了康熙皇帝的恩寵;《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更是對其有着長達十年的圈禁。這僅僅是對皇十三子胤祥的敲打、磨練;僅僅是出于保護皇四子胤禛的考慮?

或許,這個在清朝曆史文獻中沒有一句反面形象記載、在《雍正王朝》中始終以光明磊落、行俠仗義形象存在的“俠王”,也有着自己的打算和最終目的。


雍正王朝曆史結局(雍正王朝愛新覺羅)1

康熙帝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在《雍正王朝》的開篇,康熙皇帝召集諸臣、諸皇子商讨黃河泛濫以後的應對措施時,就有過個性明顯的表現。

皇八子胤禩一番“讨好”康熙皇帝,隻字不提赈濟災民的言論以後,聽不下去的皇十三子胤祥直接怼了上去:

“八哥,你不要忘了,康熙四十三年,黃河也發了一次大水!”

這就是皇十三子胤祥對皇八子胤禩“滿嘴仁義、滿肚子刀槍”評價的正面反映,也是胤祥“光明磊落、仗義執言”形象的首次塑造,真正對得起“俠王”的稱号。

在皇帝奪嫡事件中,皇十三子胤祥先是跟随着皇四子胤禛,堅定支持和擁護太子胤礽,但對于胤礽的支持,胤祥是有過原因說明的。

議舉新太子之前,康熙皇帝将因受到胤礽連累而圈禁的皇十三子胤祥釋放,胤祥在同皇四子胤禛、邬思道喝酒的時候,說出了“九王奪嫡”事件中,唯一一次對于皇四子胤禛的正面規勸:

“四哥,你為什麼就不能争做太子呢?我從小就沒了娘,在幾個阿哥中,就你和太子對我好。可是,我今天說的并不是這個事,我為的是大清的江山,為的是大清的百姓。其實,我早就琢磨過這個事了!這中間挨着太子,因為他的名分早已經定了,我怎麼能背叛他呢!我會拼了死命去保他,全了君臣和兄弟之間的這份情誼。”

雍正王朝曆史結局(雍正王朝愛新覺羅)2

也就是說,皇十三子胤祥看出了皇四子胤禛的“一心為民、一心為公”的有才有德,正面表明了對太子胤礽的背叛,轉而支持皇四子胤禛的堅定态度。

然後,我們需要注意一下邬思道的說法:

“四爺,聽見了吧!十三爺真乃無雙國士啊!熱血衷腸,響铮铮的一條漢子。四爺成大事得此弟一助,真乃天意。天意如此,天意如此啊!”

注意,早在江南募捐之前,皇十三子胤祥就一直跟随在皇四子胤禛的身邊,而且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廢時,還和邬思道一同商議着如何撇清和胤礽的關系,為什麼到此時,邬思道才于胤禛、胤祥兩兄弟面前,公開強調“皇四子胤禛得此弟一助”呢?

難道,在之前邬思道就沒看到皇十三子胤祥對皇四子胤禛的堅定支持和對皇位的“絕無觊觎之心”

難道,皇四子胤禛也需要皇十三子胤祥明确表明對自己的支持和忠誠态度,才會信任胤祥?

正是如此!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在此之前的皇十三子胤祥并不是僅僅是跟随皇太子胤礽、皇四子胤禛的“小跟班”,而是一個有着奪嫡之心,有着皇位追求的潛在對手。

雍正王朝曆史結局(雍正王朝愛新覺羅)3

清朝曆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在太子胤礽被廢之前,備受康熙皇帝恩寵;在雍正皇帝繼位以後,更是在财政改革、水利治理、國庫欠款追繳等等政務處理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不容替代的功勳,就此看來,皇十三子胤祥乃是一個“全能型”的人才,絕對符合當皇帝的潛質。

按照雍正皇帝對其“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的至高評價,皇十三子胤祥在清朝曆史乃至中國曆史上絕對是數一數二的賢能、忠誠之王。

對于清朝曆史上的“俠王”生平,我們不做讨論,本文僅以《雍正王朝》的具體情節演繹和角色人物設定,對皇十三子胤祥到底有無奪嫡之心,進行深入解析。

筆者認為,在皇四子胤禛接過大清皇位之前,皇十三子胤祥并不僅僅是皇四子胤禛的堅定支持者,而是有着對皇位的具體打算和考慮的。

有何憑證?

筆者從兩個方面予以展開解析:

01 權力欲望之大,奪嫡之心隐現

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皇九子胤禟乃系一個“生财有道、愛财如命”的淺顯皇子,他之所以堅定支持皇八子胤禩,胤禩的“賢能”是其仰慕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皇八子胤禩能夠支持胤禟的發财大局安排。皇十子胤俄則是一個出身高貴、毫無畏懼的浪蕩公子哥,隻要保證自己能夠吃喝玩樂,對于皇位的渴望并明顯表現。

雍正王朝曆史結局(雍正王朝愛新覺羅)4

唯獨一個皇十三子胤祥,似乎永遠都是一副無欲無求的形象存在,也就沒有了對皇位的争奪之心。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筆者認為,皇十三子胤祥對于權力的極大欲望,就能間接證明他對皇位的觊觎之心。

“江南募捐”圓滿完成以後,皇四子胤禛被康熙皇帝晉封為郡王爵位,返回京城朝陽碼頭時,皇四子胤禛對胤祥說道:

“十三弟啊,我也弄不明白,皇阿瑪為什麼沒給你加封啊?”

胤祥則“毫不在乎”的回答:

“嗨,我打小就習慣了,我啊,隻要幹的順心,别的也無所謂了!”

但是,皇十三子胤祥對于爵位果真如此“無所謂”嗎?

我們舉兩個例子予以說明:

1、胤礽被複立太子之位後,為了取得江南任伯安手中的《百官行述》,就必須現行利用刑部該管阿哥——皇十三子胤祥将其妻弟劉八女釋放。

所以,獲得《百官行述》的先決條件,則是對皇十三子胤祥的絕對控制和掌握。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雍正王朝》中的太子胤礽并不隻是一個行事荒唐、肆意踐踏國法的酒囊飯袋,有些時候還是有着一定政治智慧的!

雍正王朝曆史結局(雍正王朝愛新覺羅)5

胤礽先是委派胤祥除掉鄭春華,利用胤祥的“俠義之心”必然會救下鄭春華的舉動,抓住了胤祥的把柄;但這還沒完,胤礽又拿出了一張手寫的親王爵位晉封“承諾”

“我要接了位,一定在乾清宮,當着文武百官的面,給你寫張真的!”

一個巴掌以後,再給一顆糖,不得不說,如果沒有邬思道背後的指點和提醒,胤祥上套的幾率還是很大的!

對于胤祥接下來的謝恩動作,我們可以理解為對太子胤礽的迷惑,乃系皇十三子胤祥的“表演”,但我們需要注意一下太子胤礽為何會這樣做?

按照胤祥的說法,太子胤礽乃系從小就疼愛胤祥的所在,對于胤祥肯定也是非常熟悉和了解。所以,皇十三子胤祥必然有着對權力的極大欲望,胤礽才會用親王爵位的晉封承諾,用做對胤祥的拉攏。

2、皇四子胤禛成功登上皇位以後,對于一直指點自己奪嫡成功的邬思道生出了“兔死狗烹”的想法。利用“半隐”說辭,僥幸逃出雍正虎口的邬思道,剛剛離開京城,又被前來“送行”的皇十三子胤祥追上了。

皇十三子胤祥給邬思道倒的一碗酒,邬思道為何在胤祥一口飲下,證明了酒中沒毒以後,邬思道還是沒有喝?隻是問到:

“聽說皇上元旦日要晉封十三爺鐵帽子親王?”

邬思道為何這樣問?

雍正王朝曆史結局(雍正王朝愛新覺羅)6

就是為了證明皇十三子胤祥是不是已經成為雍正皇帝的忠心之臣,而不僅僅是忠心之弟。酒中沒毒,并不能證明胤祥并沒有領到處死邬思道的命令。畢竟,面對邬思道,帶兵出身、武藝高強的胤祥,分分鐘就能去下其項上首級。

作為臣子,胤祥執行處死邬思道的命令,更具合理性。

而作為弟弟,胤祥則可以拒絕,甚至可以規勸雍正皇帝放過邬思道!

面對邬思道的發問,胤祥回答道:

“王不王的,對我來說,已經無所謂了!不過,這個鐵帽子卻難得啊!”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胤祥已經不僅僅是雍正皇帝的弟弟了,更是願意接受雍正皇帝晉封的臣子了!

所以,邬思道才一口飲盡碗中酒,轉身就要上馬車離開。

但是,胤祥接下來一句:

“邬先生,我們對不起您啊!”

又讓邬思道看到了原本那個“光明磊落、行俠仗義”“俠王”形象,邬思道這才又放下心來,緊接着對胤祥規勸了幾句“肺腑之言”

雍正王朝曆史結局(雍正王朝愛新覺羅)7

對于邬思道的謹慎小心,我們不做鋪開讨論。我們讨論一下胤祥為何對“鐵帽子親王”如此看重?

對于邬思道,胤祥曾經對其有過數次“你真神仙”的評價,也就是說,對于邬思道的料事如神、大智近妖,胤祥是非常了解的。

那麼,胤祥為何還會對邬思道勸谏自己“拼死辭掉”“鐵帽子王”如此青睐,如此舍不得?

對于後世的妥善安排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原因在于胤祥對于權力的極大欲望,對于自己在“九子奪嫡”事件中,為雍正皇帝曾經付出和犧牲應得的彙報,不舍得放棄。

擁有對于權力如此大的欲望和追求,皇十三子胤祥能沒有奪嫡之心?

皇十三子胤祥被首次圈禁之時,隆科多為了巴結胤祥,将阿蘭帶進理藩院伺候胤祥,胤祥此時的一句話,這将其奪嫡之心,徹底暴露:

“你們都聽着,争去吧,争去吧!我有阿蘭在這兒,我一輩子都可以不出去!”

這是胤祥表達毫無奪嫡之心的态度?

雍正王朝曆史結局(雍正王朝愛新覺羅)8

筆者認為,恰恰相反,這正是胤祥奪嫡之心之下,反被圈禁以後的無奈控訴和呐喊。

02 皇四子胤禛對其的有意提防,間接證明了胤祥的奪嫡之心

除了對于權力的極大欲望,皇四子胤禛對胤祥的數次提防安排,也能間接證明胤禛已經看出了胤祥的奪嫡之心,隻不過礙于對其的仰賴,不得已利用權謀加以控制,為己所用而已。

這方面,有一個較為明顯的例子能夠說明。

皇十四子胤禵被任命為大将軍王,取得西北戰事勝利以後,康熙皇帝才同意朝臣、皇子為自己祝壽的請求。在壽典上,皇四子胤禛不但自己向康熙皇帝進獻了壽禮,還替圈禁在宗人府的皇十三子胤祥向康熙皇帝進獻了一份用血刺寫的孝經:

“這是皇十三子胤祥十年來,用鮮血刺寫的孝經,托兒臣轉呈皇阿瑪,為皇阿瑪祝壽!”

我們暫且不論被圈禁在宗人府的皇十三子胤祥為何會知道康熙皇帝的壽典何時舉行,因為這場壽典是被康熙皇帝初次拖延才臨時決定舉行的,胤祥在此時完成孝經,并通過皇四子胤禛上呈康熙皇帝的做法,太過巧合。

雍正王朝曆史結局(雍正王朝愛新覺羅)9

在康熙皇帝被一隻死鷹“成功”擊垮以後,康熙皇帝原本就“聖躬違和”的身體徹底走向了生命的終結,此時的皇四子胤禛在邬思道的指點下,前往宗人府尋求皇十三子胤祥的幫助。

注意,在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見面的整個過程中,胤禛對于“鮮血孝經進呈康熙皇帝”一事,隻字未提。按理說,為胤祥做了如此重要的事,應該向胤祥“表功”啊,更何況是在如此需要胤祥為自己站位的關鍵時刻。最不濟,也應該向胤祥做個回禀式的答複吧!

但皇四子胤禛并沒有談及這件事,為什麼?

因為,胤祥壓根就沒寫什麼“孝經”!這卷“孝經”就是皇四子胤禛自己寫來,呈給康熙皇帝的。

那麼,皇四子胤禛此舉的目的何在?

其目的有三:

1、皇十三子胤祥已經被圈禁在宗人府長達十年之久,康熙皇帝久不釋放胤祥,是不是“内心煩憂”的康熙皇帝早已經忘記了還有胤祥這個兒子的存在?胤禛此舉,就是為了提醒康熙皇帝!

2、替胤祥争取康熙皇帝的原諒,以釋放胤祥,為自己的奪嫡之争增加成功砝碼!

上述兩個目的,隻是皇四子胤禛于表面表現出的目的,更是康熙皇帝、皇八子胤禩等人能夠明眼看出的目的所在。如此,如果目的達成,皇四子胤禛“重情重義、兄友弟恭”的正面形象得以進一步增強和維護的同時,還為自己的奪嫡之争增加了不同忽視的勝算。

雍正王朝曆史結局(雍正王朝愛新覺羅)10

但其背後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此。

“江南募捐”歸來,康熙皇帝晉封皇四子胤禛而刻意忽視皇十三子胤祥;從太子胤礽被廢,康熙皇帝對皇十三子胤祥的“無端”圈禁;再到以“擅自派兵剿滅江夏鎮、助太子暗殺鄭春華”的罪名被圈禁了長達十年;皇十三子胤祥被康熙皇帝的可以打擊和冷落,可以說成是康熙皇帝對皇四子胤禛“孤臣”精神的刻意培養和塑造,更是對其的政治保護,為其培養擎天保駕之臣的一片苦心。

但,如果細想下來,康熙皇帝長達數十年的安排,又何嘗不是對皇十三子胤祥的政治保護和刻意磨砺,從而為大清王朝培養、磨練出一位正大光明、戒急戒躁的皇帝呢?

畢竟,康熙皇帝對于胤祥刻意安排的目的何在,皇四子胤禛是在康熙皇帝臨終傳位時,才了解的。

所以,皇四子胤禛“替”胤祥進呈孝經的真正目的,在于将奪嫡政敵們的攻擊方向引導至皇十三子胤祥的身上。

康熙皇帝再次病倒以後,皇八子胤禩有一段對于當下形式的分析:

“皇阿瑪,看樣子是過不了這個冬天了!老十四那,千萬不要翻臉,無需擔心,他遠在西北,隻算手足之疾;老四坐在京裡,他才是心腹之患。”

不可否認,這是皇八子胤禩對當下朝局形式和皇子奪嫡勢力的理性分析。既然皇八子胤禩能夠這樣想,能夠如此清醒,皇四子胤禛就看不透此等形勢?

雍正王朝曆史結局(雍正王朝愛新覺羅)11

也就是說,此時的皇四子胤禛也沒有将皇十四子胤禵對自己的奪嫡威脅放在心上,對邬思道所說“我隻知道他心裡已經默定十四弟做他的繼位人”的說法,也隻是刻意逼迫邬思道給予奪嫡最後權謀指點的辦法。真正對皇四子胤禛形成有效威脅的是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八爺黨”

皇四子胤禛在康熙皇帝病重過壽的當口,用進呈孝經的辦法,為胤祥求情,就是為了讓皇八子胤禩等人看到自己對胤祥的倍加重視,看到胤祥對自己奪嫡成功的關鍵作用。

如此一來,皇八子胤禩等人必然會将攻擊的矛頭對準皇十三子胤祥,皇四子胤禛則落得一個無人顧及、無人攻擊的有利地位。

皇八子胤禩果真按照皇四子胤禛的預設,對胤祥發起攻擊了嗎?

别忘了,雍正皇帝繼位以後,在對胤祥敲打時,胤祥曾經這樣說過:

“我這幾十年如履薄冰、步步小心,還是着了人家的道兒啊!我是從油鍋裡滾出來,地獄中逃出來的人呐!”

這不正是胤祥十年裡遭受的冷血陷害和無情攻擊之下的境遇嗎?

雍正王朝曆史結局(雍正王朝愛新覺羅)12

僅此一招,皇四子胤禛不但借他人之手,将皇十三子胤祥的奪嫡之心徹底抹殺;更為自己的奪嫡成功鋪平了道路、為拉攏和安撫胤祥奠定了絕對基礎。

一舉三得,帝王心術,可見一斑!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于《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并不以曆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