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閱讀是精神的行走,行走是另一種閱讀。
盛夏,不管是居家的一杯茶、幾縷風,還是旅行中的幾處山水、一兩人家,閱讀,可以讓你與作者一起神遊,也可以讓你更沉浸在旅途。
為此,我們邀請莫言、阿來、李娟、比爾·波特、羅偉章、龔學敏、胡成……他們筆下的文學,經由途經的地理,構成我們這個夏日的一次讀行。
雨是冰涼的流星
風是透明的河流
李娟的阿勒泰
2021年8月,李娟《我的阿勒泰》第三次再版,這本書自從2010年首次面世之後,11年裡出到了第四版。
作家在四版自序裡寫道:“我寫下的故事曾讓無數讀者向往。其實最最向往的是我自己——我曾經多麼渴望自己真的就是那樣一個姑娘啊,任性,光明,從容,歡樂。”
重讀當年文字的李娟,看到年輕時候的自己站在阿勒泰無邊無際的晴空下迎接一切的樣子,不由感慨,覺得真實的自己并非書中所描繪,但轉念又想:下一個二十年,說不定此刻的自己也會被否定、被體諒。
阿勒泰地區 喀納斯湖月亮灣 編者攝于2019年夏末
正如她在一次采訪中所說的那樣:“我未必是特别熱愛這個世界的,但我既然活着,我就要活下去,然後為自己去争取希望,去尋求關愛,去努力對别人好,所有這些生活中細小的一些努力和欲望,讓我活到現在。沒有那麼強大的,就是要努力活着。”
在2022年的這個夏天,翻開《我的阿勒泰》,伴随着那片廣袤耀眼的北疆風光迎面而來的,是比風景更深刻的艱難、遺憾與愛;是她的媽媽,她的外婆,還有那隻一直走在回家路上的大黃貓。
媽媽與離别
有段時間李娟在烏魯木齊打工,雖然沒賺到什麼錢,但走在大街上的這個年輕女孩,總能看到無數種生活的可能性紛至沓來,簡直想張開雙臂走。
但到了晚上,薄薄的被子讓她隻能蜷縮着睡。她給家裡打電話,說一切都好,就是被子薄了點。
第二天晚上,媽媽出現在了她面前,扛着一床厚厚的駝毛被。這是她挂了電話後,立刻買來駝毛連夜洗好、烘幹、裹上細紗布熬了一個通宵趕制出來的。緊接着她媽媽倒了三趟班車,坐了十多個鐘頭的車趕到了烏魯木齊。
阿勒泰地區 村落一戶人家門口的格桑花在夕陽裡鍍上了金邊
李娟每次回家,也會給家裡帶滿滿一大袋子的東西,有鞋子、衣服、好吃的。但她還想再加點兒什麼。于是她有一次買了“袖珍兔”(老闆說永遠長不大但很快長大了),還有一次買了五塊錢一隻的“金絲熊”,被媽媽罵“咱家還少耗子嗎?還花錢在外面買。”
但是當她一件一件驕傲地從大袋子往外掏東西的時候,李娟記得:屋裡燈光很暗,所有的眼睛很亮。這讓她進而想起,自己拖着編織袋走在烏魯木齊積着冰雪的街道上時,“迎面而來的人一個也不認識”。
她隻字未寫諸如“親情”“母愛”“家的溫暖”。她還在另一個故事裡寫過她媽媽來看望她的情形。媽媽獨自一個人帶了大約三到五個人的行李出現,其中還包括兩根三米多長的又直又細的松樹樹幹,供女兒晾衣服用。為了帶這堆行李和兩根樹幹,她中間還倒了三次車。
阿勒泰地區 高山密林間流水潺潺
但這兩根樹幹,李娟在下一次的搬家中,因為帶不走而留給了房東。她媽媽後來問起時,傷心地說“那麼好的木頭,怎麼舍得扔了?”
她送媽媽走,在大巴車上等待發車時間到來。她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另一場離别,想要問問媽媽當時的感受,卻無論如何說不出一句話來。
“人是被時間磨損的嗎?不是的,人是被各種各樣的離别磨損的。”
外婆與貓
在李娟的回憶裡,外婆沒怎麼過過好日子。她的外公嗜賭成性,破草屋裡的一切家私被變賣得幹幹淨淨,隻剩一隻木箱一面鐵鍋和五個碗。最後連全家人冬夏的衣裳都被賣得一人隻剩一身單衣,老老小小全打着赤腳。
外婆一直緊緊藏着、視若珍寶的一隻小銅磬,也有一天被輸紅了眼的外公拳打腳踢搶走了。
除此之外,外婆認為最不該賣的一件“東西”,是家裡養的那隻大黃貓。這隻貓就像狗一樣戀家又認路,前兩次被外公賣到離家近些的地方,都自己跑了回來。外婆苦苦央求丈夫,不要再賣這隻貓,但賭徒哪裡聽得進去,第三次,貓兒被賣到50多裡外的地方,再也沒有回來。
阿勒泰地區 沒有陽光照拂時的喀納斯湖水陰郁沉靜
李娟在新疆出生,大部分時間在新疆長大,但那隻貓的故事,發生在她外婆住了半輩子的四川鄉下。那處早已被時光損毀的舊屋,與李娟唯一的關聯似乎隻是:外婆和母親曾經在那裡生活過。
但這一點已足夠李娟反複懷念着那個真正的“故鄉”。更因為深愛的外婆無數次提及那隻大黃貓,李娟便也常常想念着它。“當我得知它在遠方迷失,難過得連夢裡也在想:這麼多年過去,應該往它的石缽裡注上清水了!”
阿勒泰地區 夕陽将五彩灘的天空映照出漸次的玫瑰色
在李娟的想象中,那隻貓一直都在回家的路上走着。穿過寒冬與酷暑,越過溝渠與山坡。“終有一天,它繞過堰塘邊的青青竹林,突然看到院子空地上那台熟悉的石磨,看到石磨後屋檐下的水缸——流浪的日子全部結束了!它飛快地竄進院子,徑直去到自己往日吃食的石缽邊,大口大口地痛飲起來……”
貓兒不管這水是誰為它注入的。它隻知道:那個人,無論是誰,在這些年裡正如它從不曾忘記過家一樣,從不曾忘記過它。
大于世界的事情
沒有人的風景,在文字中永遠都顯得有些乏味。大自然的模樣大自然從來都曉得,既然是看人類書寫的故事,就要看到人的故事才甘心。
這也是李娟一直在書寫的主題,大地與萬物都與人息息相關,人的意願與人的豪情,人的無辜和人的貪心。其中居于核心的,則永遠是一份柔情。
阿勒泰地區 小村禾木雲煙萦繞的冰涼清晨
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她對小夥子麥西拉産生過的迷戀,這種迷戀與溫馨熱鬧的鄉村舞會和九月的星空攪拌在一起,便催生出比梵高的名畫更令人眩暈迷醉的觀感,太難忘懷。
“我在鄉村舞會(拖依)上認識了麥西拉。他是一個漂亮溫和的年輕人,我一看就很喜歡他。”她在鄉村舞會上尋找麥西拉的身影,守在他身邊聽他彈琴,給他斟滿一杯白酒,然後自己捧着悄悄啜飲,直到害怕失态而不得不離開。
阿勒泰地區 小村禾木熠熠生輝的金色晨曦
九月的鄉村,金黃的草料垛滿家家戶戶的房頂和牛圈頂棚。金黃的草垛上面是深藍的天空。麥垛和天空的光芒照耀大地,把鄉村的樸素之處逼迫得輝煌華麗。喀吾圖小鎮最熱鬧的日子開始了,婚禮連綿不斷。幾乎夜夜都有舞會,幾乎夜夜都有愛情。
“整個秋天我都在想着愛情的事——我出于年輕而愛上了麥西拉,可那又能怎麼樣呢……我并不認識他,更重要的是,我也沒法讓他認識我……不是說過,我隻是出于年輕而愛的嗎。要不又能怎麼辦呢?”
阿勒泰的秋天快要過去了,這片大地還是那麼碧綠蔥籠。隻有河床下,水流邊的白桦林黃透了葉子,紛紛落着……樹下的草地厚厚地積鋪着一層燦爛的金色。
白桦秀美的軀幹躺在靜流的溪水與霧霭裡
在李娟筆下的阿勒泰世界裡,青草頂天而生,爬蟲晝追日,夜逐月。風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涼的流星。在阿勒泰的山頂上,在呼嘯而過的風裡,她慢慢地走路,無邊無際地出神,“世界這麼大……但有時又會想到一些大于世界的事情,便忍不住落淚。”
在無盡的藍天和星夜下,你又會想到哪些大于這個世界的事情呢?
《我的阿勒泰》
李娟/長江文藝出版社
《我的阿勒泰》是一部描寫北疆阿勒泰地區生活和風情的原生态散文集,記錄了作者李娟生活中的點滴,在寂寞遼闊的阿勒泰,開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在恢弘白雲下的山野裡無所事事地睡去,清澈寬闊、亮晶晶的河流,在世間奔馳的風,又黑又堅硬的夜,種種事物都鮮活地展現在眼前。就像是從阿勒泰的山野、草原、河流中自然生長出來的,沒有世俗的繁華熱鬧,沒有世間的算計,有的隻是人與人之間的淳樸感情,純白、幹淨、透亮,就像一塊純美而剔透的琥珀,不摻雜任何雜質,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地閃爍着清輝。
讀 行 書 單
《冬牧場》
李娟/新星出版社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種、冬天複而孕育,阿勒泰牧場的冬天是承接着新生的冬天,同時也是漫長的、孤寂的、沉郁的冬天,就像這片土壤一樣,廣闊無垠,但貧瘠又荒涼。《冬牧場》就是在這樣的土地上、這樣的冬天裡生長出來的。這是一部作者有計劃創作的長篇紀實散文作品,以一位漢人的視角,訴說其在阿勒泰南部生活的四個月裡所見到的,那些冬天的荒寒風雪,岑寂貧瘠的戈壁高地,還有銀白色的鋒利的月亮。
本書以樸實自然的語言将冬季哈薩克牧民們的艱辛與無助、安定與收獲、黯淡與靜默一一道來。在不久的将來,那些在經年的風雪裡行走闖蕩的遊牧民族或許就要因為牧民定居工程進度的推進而放棄過往的生活方式,那片古老的、廣袤的冬牧場也會漸漸随之沉寂,因此,《冬牧場》不僅是作者親曆哈薩克遊牧民族四個月生活的真切記叙,同時也是對阿勒泰冬牧場的人們最後一段遊牧時光的留存。
《遙遠的向日葵地》
李娟/花城出版社
“遙遠的向日葵地”是李娟發表在《文彙報》筆會的專欄,“向日葵地”是李娟的母親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烏倫古河南岸承包的一小片土地,地裡一遍又一遍地種下了葵花,也種下了生命與希望。本書的筆調是溫暖而明亮的,裡面所描繪的動物、植物、人們和人們間的情感也是溫暖而明亮的。在這片向日葵地裡,有外婆和母親,有醜醜和賽虎,有雞、鴨和兔子,有被蕩漾的向日葵花海淹沒的蒙古包,有充滿哭與笑的難忘回憶,還有藍色和金色共同鋪就而成的無盡天地。
李娟用流暢而質樸的文字一點點刻畫下了向日葵地的點點滴滴,刻畫下了邊地人民艱苦辛勞的生活和堅韌樂觀的心。其筆下的向日葵不隻有開花時的燦爛,還有葵籽的初生、葵苗的分權、結籽的豐收、杆株的凋零,還有等待、痛苦、忍受與離别。然而,即使有那些孤獨、悲傷與苦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如這向日葵一般,脆弱但執着,渺小但熱情。讀完這些文字,心會變得飽滿而溫熱,仿佛也有一株葵花正在心房上緩緩盛開。
《在新疆》
劉亮程/春風文藝出版社
本書延續了《一個人的村莊》的行文風格,所見所寫也從一個村莊的鄉土生活擴大到了在新疆南北各域的漫遊,平和而厚重的文字裡,緩緩訴說的是那片廣袤土地上的山河天地、風土人情,靜靜流淌着的是作者對故裡家園的深深眷戀和滿腔柔情。
這是一部浸透着新疆味道的書,無論是可以玩一輩子的托包克遊戲,庫車巴紮上賣歪葫蘆的老漢,還是月光裡的賊,都是曾真切的存在在這片黃土之上的人和事,就像劉亮程自己說的那樣:“我在緩慢的新疆時間裡寫成這部書,前後寫了十年。一部書有自己的生長年輪,少一年都長不成。這些文字是我和新疆的一場相遇。”劉亮程在新疆的時間裡慢慢地生長、行走、思考、回憶,再寫下了一頁頁文字,如同一縷被幹燥的新疆陽光烤曬過的風,緩慢地、綿長地吹拂進讀者的心裡。
紅星新聞記者|喬雪陽 實習生|吳依璠
編輯、攝影|段雪瑩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