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2 18:34:53

之前說了“學而時習之”的意思,本不想繼續了,但是“學而”這篇有許多比較重要的東西,既然開頭了,就好好結尾吧。所以今天又來了!

今天就來說一下學而篇的下一句,也是被千萬人誤解的一句話,“有朋自遠方來”。這句話現在流行的意思大概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愉快嗎?” 今天來看看有朋自遠方來,究竟是什麼意思?孔子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究竟是什麼意思)1

還是按照之前的,我們先來逐字拆解。

先來說“有”,有在這裡。并非有無的意思。而是“左傳”“是不有寡君也”的有的通假字--友,什麼是友?有共同志向人在一起的人稱之為友,在最初的甲骨文裡面,“友”字是雙手并列,意思是以共同志向為基礎而聯手聯合、相互合作的意思,旨在解決共同要解決的問題。而在論語裡面友的共同志向。就是共行君子之事,以成就聖人之道。

而朋字呢?其實朋字,是鳳凰的鳳的古字。本意是鳳凰的意思。“箫韶九成,鳳凰來儀”裡面的鳳凰。孔子在這裡把君子比喻成了人中之鳳。鳳凰來儀,儀的意思在這裡是法度的意思。孔子講的是君子要做的事。他跟你說孤朋狗友,從遠方來了也很快樂?他跟你說假仁義的朋友從遠方來找你玩,你也很快樂?他有這閑工夫給你說這些,他帶弟子颠沛流離尋找地方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幹什麼?他去解易經、寫春秋幹什麼?稍微想想其實就會明白,他沒這閑工夫跟你說那些廢話,還寫在論語裡面。所以“有朋自遠方來”是幹什麼?當然是盡己所能。對沒開化的人,進行教化。制定儀禮,規範行為。導人行君子之事。緻命遂志。

“自”也不是你想當然的,表示時間空間(方位)等開始的一種介詞,在這裡,“自”是仍然,依舊的意思。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究竟是什麼意思)2

“遠”在這裡。更加不是你想當然的地理位置上遠方的意思。遠在這裡的涵義,不單單指了空間,還指了時間,有悠遠、久遠的意思。所謂的聖人之道,君子之道,并不是想當然的憑空就出現了,中國曆史上這麼多君子為了理想,舍身取義,是有理論支持的。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不是想當然就出來了的。為什麼有些人眼中隻有利益?為什麼有些人願意舍身取義。為什麼有君子?為什麼有小人?為什麼在很長的一個曆史時期内人間正道是滄桑?“道可道,非常道”裡面的道,始于萬物之先,這個道才是悠遠久遠的意思,這個道當然也有聖人之道的意思。

好,接下來繼續看“方”字。尚書裡面,方行天下至于海表。聖人之行是方行,君子要行聖人之道,也是方行。方行,行遍布天下的意思。文言文裡,春秋時代,一個字抵現在的100個字,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就想表達一個意思,那時候的文言,一字千金,沒有人會輕易使用一個詞語,表達一個小意思。此遠方非彼遠方。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究竟是什麼意思)3

“有朋友自遠方來”的意思大緻可以解釋為,由共同緻力于行聖人之道的君子,共同聯手。如人中之鳳,繼承宇宙之自然,用禮儀法治教化天下,目标是以讓人們全部明智,譬如禮儀使用,由心的信仰産生,而不隻是裝樣子給别人看。這樣,必然天下和諧。禮治天下,一直是孔子的主張。君子聯手,教化天下。不亦樂乎?

最後來一句不算廢話的廢話:“庖丁解牛,神遇而牛解。”文言解讀是需要“神遇”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