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決勝年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決勝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2 04:02:23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決勝年(脫貧攻堅奔小康)1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決勝年(脫貧攻堅奔小康)2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決勝年(脫貧攻堅奔小康)3

脫貧攻堅奔小康

——“你好小康”系列報道之六

  本報記者 紀雨童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決勝年(脫貧攻堅奔小康)4

農村住房條件得到徹底改善 本報記者 杜傑 攝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

  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扛穩扛牢脫貧攻堅政治責任,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聚焦“六個精準”,實施“五個一批”,盡銳出戰、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全面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舉全市之力,同心同德打赢脫貧攻堅戰。

  精準扶貧結碩果

  三門峽市地處豫西丘陵山區,“五山四嶺一分川”是其真實寫照。這裡貧困程度深、脫貧任務重。截至2020年年底,我市已有建檔立卡戶66036戶224035人(全部脫貧),涉及6個縣(市、區)、65個鄉鎮(涉農街道),全市有建檔立卡貧困村346個(其中深度貧困村232個,約占全省總數的1/5)。易地扶貧搬遷貧困群衆18658戶65257人,占全省易地扶貧搬遷人數的1/4以上。

  8年來,我市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加速,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高,群衆生産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村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等“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全面解決,實現了“動态清零”;貧困群衆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現行标準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4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年底的14.8%降至2020年年底的0%。國家級貧困縣盧氏縣順利脫貧摘帽,特色優勢産業穩步發展,生态環境不斷改善,發展能力和活力明顯提升,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曆史性解決。

  在打赢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集中精準力量投向主戰場。我市各行各業數以萬計的黨員幹部腳沾泥土、心懷人民,踏上扶貧之路,2523名駐村幹部、4.5萬餘名幫扶責任人和長年心系田間地頭的鄉村幹部一起,手拉手、肩并肩,走遍深溝遠山、走進千家萬戶,牢記初心使命,兌現铮铮誓言。

  8年精準扶貧,奪取全面勝利,成果豐碩。

  我市有4名個人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表彰,36名個人和26個集體榮獲河南省脫貧攻堅先進表彰……他們盡銳出戰、迎難而上,栉風沐雨、披荊斬棘,在脫貧攻堅戰中淬煉出的優良作風,彙聚起推進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交出了一份足以載入史冊的合格答卷。

  我市湧現出燃盡生命之火的盧氏縣中醫院黨支部原書記曹祿生、身患癌症仍心系村民脫貧緻富的渑池縣段村鄉四龍廟村黨支部書記張東堂、駐村10年情系鄉親終不悔的盧氏縣朱陽關鎮河南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張冠軍……他們是時代英雄。

  脫貧攻堅奔小康  

  單腿“蹚”出緻富路的盧氏縣瓦窯溝鄉觀溝村村民楊書春、成功後不忘幫助鄉親共同緻富的盧氏縣“80後”青年衛飛舟、年近七旬帶領村民發展花椒産業的湖濱區高廟鄉小安村“花椒大王”李小蛋……他們脫窮帽,走在向着美好新生活的小康路上。

  攻堅克難打硬仗

  脫貧攻堅就是脫離貧困,從而攻克難關,實現共同富裕。

  盧氏的食用菌、靈寶的蘋果、陝州的畜牧、渑池的“雙椒一藥”、湖濱區和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高新區)的城郊農業等亮點紛呈,電商、光伏、旅遊扶貧等新興産業快速發展……2016年以來,我市堅持以“産業 金融”為攻堅之本,發揮資源優勢,帶領貧困群衆發展産業,扶貧産業逐步呈現出特色化、規模化、産業化、品牌化特點。全市累計投入财政扶貧資金23.21億元,實施産業扶貧項目2517個;認定帶貧企業(合作社)423家,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超過18萬人;建成光伏扶貧電站274個,累計為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增加收益11097.48萬元,為群衆脫貧緻富厚植了沃土。

  日益成熟的扶貧産業體系,讓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61067戶建檔立卡脫貧戶從事特色産業,占建檔立卡脫貧戶總數的92.47%;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982.1元增加到16740元,年均增長7.9%。

  探索形成在全國影響廣泛的金融扶貧“盧氏模式”。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累計投放扶貧小額信貸30億元,戶貸率37.69%,位于全省前列;精準扶貧企業貸累計投放135筆70845萬元,帶動貧困戶12098戶,為貧困地區和貧困群衆發展産業提供堅實支撐。

  開展消費幫扶,圍繞“創新一個模式、聚焦三專建設、開展六項活動、拓寬九個渠道”的“1369”工作重點,探索創新分享經濟新模式,組建農産品銷售企業大聯盟,在全省率先建設消費扶貧專館,尤其是開發“移動菜籃子”電商平台,輻射市區2萬餘戶居民,直接帶動2000餘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實現穩定就業,也是斬斷窮根的有力武器。我市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确保貧困群衆能就業、穩就業、就好業。全市貧困勞動力就業率連續3年達到100%。發放創業貸款和補貼,積極落實貧困勞動力“七個優先”政策和就業創業12條措施,确保貧困勞動力返鄉創業,積極融入家鄉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生活品質步步高

  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脫貧攻堅不僅要解決貧困群衆溫飽問題,最終還要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生活品質。

  “兩不愁三保障”是脫貧攻堅的工作目标,加快推進貧困鄉村社會事業的發展,是打赢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

  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資助貧困家庭學生80.14萬人次、累計發放資助金4.46億元;建章立制,确保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實現“零辍學”。“全面改薄”累計投入15.10億餘元新建、改擴建薄弱學校594所;發放特崗教師工資1.03億元、農村教師“一補兩貼”5614.42萬元;鄉鎮及以上中小學多媒體教室全覆蓋,寬帶網絡接入率99.7%,位居全省第三。

  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醫療救助和大病兜底——醫療五重防線全覆蓋,累計實施“先診療、後付費”12.29萬人次、“一站式”就醫結算24.33萬人次;全市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參保率、貧困村标準化村衛生室、合格鄉村醫生配備和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履約服務率100%;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和縣域内就診率達94%以上。2018年,在全省首創未脫貧人口大病兜底保險,累計4.3萬人次享受優惠政策報銷5542.97萬元。

  全市累計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投資40238.82萬元,建成農村集中飲水工程1280處,605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343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得到鞏固提升,57.24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3.78萬人)飲水安全有保障。

  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貧困邊緣人口社會救助、鞏固脫貧成果有效防止返貧等措施行之有效,累計發放農村低保金63030萬元,其中貧困群衆26206萬元;累計發放特困金16957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195萬元。

  以實施殘疾人精準康複、殘疾人證辦理和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為抓手,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辦理殘疾人證15535本,開展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9282戶,救助0—6歲貧困殘疾兒童321名,輔具适配貧困殘疾人7022人;累計發放重度殘疾人補貼2106萬元、臨時救助金561萬元。

  易地扶貧搬遷得民心,累計投資39.02億元,建成15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提前兩年完成建設任務,是全省第一個整建制完成易地扶貧搬遷的地級市,并抓實搬遷後續幫扶“5個1”專項行動、“5個新”提質工程等,确保貧困群衆“搬得出、穩得住、生活好”,96268人次受益。

  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通動力電率、通班車率、通網絡率、通電話率均達到100%……基礎設施面貌一新,生産生活條件顯著改善,群衆生活品質持續提升。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三門峽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目标繼續奮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将再寫波瀾壯闊新篇章。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