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這麼兩個選項擺在你面前:
A:一線都市,有份體面的工作,工資豐厚,但每天都被工作填滿,隻有周末能喘息;
B:鄉郊村莊,有份自在的工作,工資微薄,可每天有充裕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
你會選A還是B ?
來自香港的三秒,選擇了一條和常人不同的路。
三秒(Samuel)是一個土生土長的80後港男。
他現在和女友小燕一起住在大嶼山番鬼塘村。
大嶼山島是香港最大的島嶼,比香港島還要大一倍。
由于過去交通不便、遠離香港市區,緻使不少土地未開發,人煙稀少。
但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讓這裡成了香港的一隅世外桃源。
大嶼山風光
6年前的三秒,還是一個在香港鬧市租着劏房,天天996的平面設計師。
某個加班到淩晨12點半的夜晚,他在公司樓下等出租車時候,突然被路過的警察查身份證。
那天恰巧也是他的生日。
三秒的心裡突然生出一個疑問:為什麼我會這麼慘呢,我的生活不該是這樣的。
三秒之前去過澳洲working hoilday,回到香港以後,他非常向往在澳洲騎着單車露營的生活。
于是,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掉工作,搬到香港偏僻的村莊居住!
2018年,三秒就搬到了大嶼山過上了隐居的生活。
現在這間位于番鬼塘村的村屋,已經是他在大嶼山住過的第四個房子了。
因為早年有不少荷蘭人來香港經商時居住于此,加上附近有很多水塘。
所以當地人都叫這裡為番鬼塘村。
村子很小,現在也隻有30多個人住在這裡。
剛剛找到這棟老房子時,周邊都長滿了雜草,裡面到處都是老鼠屎和蜘蛛網。
但三秒卻對這間充滿曆史感的舊房子充滿了興趣。
雖然因為年久失修、沒有住人,這兒顯得有些破敗。
可房屋的整體結構,包括瓦片和木制橫梁都很美。
租下這間房子以後,他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清理成現在的樣子。
整間房子沒有空調,沒有電視。
但是這種老式的傳統吊扇對房子的對流通風很有幫助。
即使是夏天,也非常涼爽。
冬天的時候,三秒就用街坊們送來的火爐燒柴取暖。
靠山吃山,在滿山遍野拾取的木材成為了他取之不盡的燃料。
現在,三秒将這間房子變成了一間近百平的工作室和生活空間。
他在這裡成立了一間“大嶼文化工作室”,将和大嶼山有關的文物和生活用品都收集保存起來。
文化工作室的收入有限。
在香港這個随便吃碗雲吞面都要30港币的地方,三秒和女友每月各自的平均收入隻有5、6千港币。
但好在村屋很便宜,他倆每人的月房租支出不到3000港币。
和市區一個人花8000港币卻隻能租到小小的劏房對比,性價比極高。
三秒現在和女友一直貫徹低消費、低物欲的生活模式。
大部分的時間,他們都是自己做飯吃。
他倆在菜園種了很多蔬果,街坊們也會經常分享食材給他們。
連面包披薩都是自己用面粉做出來的。
每天隻需要30-50元,就可以解決三餐。
整間房子裡面,隻有這張紅色沙發是用錢買的。
其他的家具用品,要麼是回收舊物改造,要麼就是街坊鄰居不要的二手貨。
三秒非常擅長變廢為寶。
比如這張茶幾,是用街坊家不要的海棠玻璃、床闆和床腳拼湊而成。
屋子裡最矚目的大木桌,是由街坊家的門改造來的。
這道門本該被送到廢品回收站,三秒卻覺得非常有靈魂,丢掉的話實在太可惜了。
門制成的桌子,還另有玄機,一打開,裡面是一張香港大嶼山的地圖。
這些地圖是一個很熱愛大嶼山的英國律師在幾十年前用黑英泥和石膏制作的。
隐居深山多年,三秒也學會了很多以前從未想過的技能。
比如蓋房子。
從挖泥燒磚開始,所有的東西都自己動手。
将不同的泥土混合,再加上一些糯米,然後赤腳将它們踩到一起制成泥球。
村裡的老房子,就都是以前阿婆阿公像這樣一手一腳蓋出來的。
香港如今高樓林立,但是建築卻變得千篇一律起來。
三秒覺得既然在村裡生活,他就要了解這裡傳統,融入這裡的生活。
三秒直言,在香港這座城市,人人講效率,講賺錢。
但是做份還可以的工作,是不是就真的能夠賺到錢呢?
假設你賺2萬塊,房租交通餐飲的消費至少就花掉1.5萬,還隻能租一個十分逼聳狹小的房間。
仔細算算,抛去生活成本,三秒覺得現在賺到的是比之前要多的。
因為他現在每天多了很多時間。
與其用忙忙忙碌碌、加班加點賺到的錢,去供養高昂的生活成本, 不如自由自在地把時間留給自己。
在外界看來,他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好像很蠢,但是他卻過得非常開心。
以前女友小燕的媽媽還會經常叫她去找份正經工作。
但最近一兩年,媽媽逐漸感受到女兒現在的生活是真的開心,也不再多管。
這對隐居山林的情侶,形容他們現在的生活,是10分鐘生活圈。
可以10分鐘下海,10分鐘上山,10分鐘坐到巴士,10分鐘見到海豚。
想要過對岸,就直接拉個獨木舟下海劃過去。
但在城市裡,是不可能擁有這樣的生活模式的。
搬來大嶼山之前,三秒的的個性非常自閉,很少和人交流。
特别是在香港的快節奏氛圍下,一天到頭他可以不用和人說話。
但是在這裡,他開始變得喜歡和人溝通。
村裡的師奶阿叔們經常早上7點就叫他喝茶,每個人都很和善、熱情。
對于三秒和小燕而言,海洋和人就是連接大嶼山最重要的兩樣東西。
去年三秒的文化工作室開始了一年的海洋之約計劃,其中的一項活動就是組織大嶼山的街坊們一起學獨木舟。
在最近的一次“3天2夜環大嶼山”活動中,大嶼山街坊們一呼百應,全員出動。
街坊裡有貝澳的,梅窩的,還有大澳的,大家平時都住在不同的區域。
但有人願意提供自己的家給參加活動的人留宿;
有人自發組成後勤小分隊為活動成員們運送物資。
上岸地點梅窩咖啡店的老闆,還專門準備咖啡給上岸的人提神:
“這裡的街坊都是這樣的哦,不問原因的”。
街坊細紋連夜準備好墨魚三明治,香草飯,雞翅水果給上岸地點給的大家補充體力。
這是大嶼山濃濃的人情味。
大嶼山的街坊們,早已成為了一家人,一起分享,一起玩樂。
說起之前在澳洲的經曆,三秒說那裡确實很大,也很美,但總感覺那不是自己的地盤。
一個異鄉人,始終和那裡的文化有一道無法消除的隔閡。
直到來到了大嶼山,他才覺得這裡是他的家。
他在這裡找到了喜歡的生活方式,找到了人生伴侶。
這裡有山有水,還有愛。
我心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繁華盛景不一定就是人生的歸宿。
幸福沒有标準答案,快樂也不止一條道路。
适合自己的活法,才是最好的活法。
撰文、編輯/ Eric
圖片&素材來源/ youtube:Mill MILK #700萬種生活
責任編輯/ 七七、蜜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