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高粱種植減少了

為什麼高粱種植減少了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2 23:32:19

為什麼高粱種植減少了(同樣是糧食類農作物)1

  西晉時期,張華在神話志怪小說《博物志》中說了一種名叫“蜀黍”的作物,他在裡面是這麼說的:三年種蜀黍,其後七年多蛇。

  這裡的“蜀黍”就是高粱。而且這是古籍中出現最早的一個地方,也就是說,我國古代直到西晉時,才有了有關高粱的記載,但栽種明顯要比這個時期古老。張華寫的《博物志》不是農書,所以他寫這些隻是為了引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他不會為高粱追根溯源,但卻在無意間為我們留下了尋找的記載。

  很多人印象中,覺得我國古代關于高粱的種植是非常普遍也非常多的,其實這是個誤解,我們不能拿現代去看古代,不能說現代困難時期種高粱多,那古代農業落後,肯定也是種高粱,這是不嚴謹的,也是非常主觀的。

  事實上,高粱在古代的大規模栽種要到宋朝時,形成有系統性的栽種技術,則是在元朝,關于高粱的栽種技術,在古代出現最早的是元朝的《農桑輯要》。但是他是引用的宋朝《務本新書》,所以可以認為高粱的大規模栽種是在宋朝就開始的。

  到了現代,我們很多地方曾經也大規模栽種高粱,特别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但從八十年代初期,高粱就已經開始逐漸退出規模化種植的主序列,開始退居二線,成為一種适配性種植作物。

  很多人對此感到不解,因為我們的糧食是多樣性的,比如說小麥、水稻、玉米、大豆,這些種植的規模并沒有減少,但高粱同樣作為糧食,怎麼就慢慢退出了?甚至是一些地方隻在田間地頭種幾棵,很少能見到大規模種植的呢?

  其實,高粱的種植規模隻是轉移了地方,但大範圍内減少了種植量倒也是事實。為什麼同樣都是糧食,高粱會被這樣對待?這裡面其實牽涉到高粱的兩個自身缺陷,正是這兩個自身缺陷,導緻它退出了規模化種植的糧食主序列。

  我們下面就說一下這兩個主要缺陷。

為什麼高粱種植減少了(同樣是糧食類農作物)2

  Ⅰ:口感差和産量小

  《平凡的世界》裡,路遙曾經寫過三種饅頭,分别是白面饅頭、黃面饅頭和黑面饅頭。其中,白面饅頭最佳,是最好的,也就是小麥面粉饅頭。黃面饅頭次之,是玉米面饅頭。最差的就是高粱面做成的黑面饅頭。

  高粱的口感很差,有種苦和澀參雜其中的味道,主要是裡面包含單甯物質,這種物質的口感就是一種沒成熟的味道,苦澀難當。有些人會覺得,口感差,不影響它的影響價值,畢竟是粗糧嘛。

  其實并不是這樣的,高粱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在所有谷物中是最低的,所以它的蛋白質質量是最差的。看到這裡我們就能明白,在貧窮時期,種植高粱是為了填飽肚子,至于營養什麼的,至于蛋白質質量什麼的,則不在人們的考慮之列。

  而現在人們追求的可不僅僅是吃飽,由于我國農業的飛速發展,人們早就不再單單追求吃飽,而是吃好。

  所謂吃好,自然是營養和味道齊具,高粱兩者都不具備。

  當然了,現在也有人為了憶苦思甜,或者說是為了減少攝入更多營養而吃高粱,但我們要知道這是少數人,多數人還是以小麥、水稻以及玉米為主。

  口感差而營養少,這是高粱被邊緣化的原因之一,然後它的産量還很少,在衆多谷物中,也不是最能打的。

  高粱的産量每畝能達到七百斤,這個在過去看着是很高的産量,所以過去很多人種,因為相比起其它作物,它的産量非常高。但随着種植技術的發展,别的作物産量都在提升,高粱雖然也提升了,但很有限。拿玉米來說,現在的畝産可以達到一千四五百斤,小麥也一千兩百斤,這些都遠遠超過高粱。

  産量小,則經濟價值就低,因為沒有産量嘛。産量小不說,它的生長周期還長。一般來說,玉米四個月可以成熟,而高粱最多需要五個月甚至是五個多月。

  一種糧食作物,它産量小,生長周期長,口感又不好,怎麼會不退出主要種植的序列?

  說完它自身的原罪,再來說一下它對環境的要求。

為什麼高粱種植減少了(同樣是糧食類農作物)3

  Ⅱ:對于種植環境要求高

  我們農作物對于重茬種植都非常忌諱,但高粱對于重茬更加的敏感,高粱重茬會爆發一種對于高粱來說非常嚴重的病蟲害——黑穗病。

  黑穗病的菌子藏身在土層或者一些沒有收拾幹淨的高粱葉子或者莖杆上過冬蟄伏,以便來年爆發。在葉子和莖杆上的還容易處理,我們可以把這些收拾幹淨,或者燒掉,或者把其拉得遠離我們的田地。

  但是這個藏身在土層中的病菌卻不容易找出來或者殺死。有人會說用深翻的方法,但這并不影響它來年成活,可以說是非常頑固。

  一旦高粱被黑穗病侵襲,生長的時候你不多加注意還看不出來,等到穗大将要成熟了才能全面發現,而這個時候發現已經太晚了。穗裡不是谷物,而是黑色粉末,非常惡心和讨厭。

  你發現得早了,還能及時止損,但它損就損在你一般早發現不了,等你發現了,損失已經形成,所以說非常難受。

  有人說重茬容易得病,因為它們的病菌容易潛伏在土層裡,那我可以轉換種,隔一年種一次不就解決這個問題了?的确,很多人會想到用迎茬的方法來種植,但高粱的頑固在于,迎茬也不行。

  所以,想要種植,需要輪得久一些,比如隔三兩年種一次,誰能有這樣的條件啊?高粱仿佛如一個病嬌少女,但其實她還特别醜。于是就惹得人們很惱火,明明一副張飛的樣子,卻偏要整出一副貂蟬的嬌羞樣,這也不吃,那樣不穿,這麼做不行,那麼做不悅,惹惱了,不種了。

  例子有些極端,但事實上也的确如此,高粱不是不可替代,在如今的農業條件下,高粱其實成為了劣勢作物,但仍然有衆多的不适宜種植,對環境有要求,産量還不高,動不動暴發病蟲害減産。

  等這些都不爆發了,生長周期長,口感還不好,注定不會成為人們的主糧,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會被大規模種植成為主糧之一?但這些是高粱的原罪,比如口感,比如産量,比如生長周期,這都是它自帶的或者自身需要的。自帶的原罪是無奈,而不是罪過,這點還是要分清的。

為什麼高粱種植減少了(同樣是糧食類農作物)4

  Ⅲ:高粱曾經被規模化種植,可以說在經濟困難時期做出過自己的貢獻。在農業發達的今天,人們更加追求高質量和高産量的作物,高粱不符合這些标準,在種植上被邊緣化也并不稀奇。

  但是我們有必要說清的是,高粱并沒有不被種植,而且作用還是非常大的,釀酒、作飼料等等,還是會用到高粱,可就需求量和使用量來說,高粱近些年的數據一直都是衆多谷物中最少的,這也有力說明高粱的确在被逐漸邊緣化。

  加上自身帶有的幾項原罪,使高粱不可能再成為人們大規模種植的主糧。但也不會消失,在一些人們的田間地頭和閑置空地上,還是會有人種的,但作用卻不是用來吃,而是被制成了工具,這似乎是高粱的悲哀,不過同時也是農業發展的見證,您認為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