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請橫屏觀看)
晉朝是中國曆史上很特殊的一個朝代,與之前的漢朝、之後的宋朝一樣,都斷成兩截。
前期的西晉是統一政權,後期的東晉是偏居南方的半壁江山,從這一方面看類似于宋而不似漢;東晉開國皇帝并非西晉“正統血脈”,而是以旁支宗室身份延續帝祚,從這一點看不似南宋而似東漢。
雖然西晉統一的時間(280-316)并不長,僅26年,但晉朝的總體時間超過百年,與後來北魏時間相仿,都是150年左右(晉朝154年、北魏149年)。
西晉短祚,僅50年,統一時間更短,不算追尊的三位奠基人皇帝,西晉有4位皇帝。東晉的100年中,有11位皇帝。根據“皇位世系規律”——平均在位時間越短,政治越混亂——其混亂性可見一斑。
因為東晉自立國起就先天不足——士族門閥掌權、偏居江南、派系鬥争(荊揚之争)嚴重,所以皇位經常受到權臣左右,許多帝王經常不得善終,死于非命,因此平均年齡較小,不到30歲。更有甚者,出現了(堂)兄弟三人(穆帝、哀帝、廢帝)相繼為帝,甚至爺爺輩的(簡文帝)在孫子輩的皇帝之後繼位,這種“大拐彎”的“倒車”現象在曆史上極為罕見(筆者未做過統計,不知是不是僅此一例)。在東晉末期還有權臣(桓玄)篡位,導緻晉朝國祚直接中斷了一年多(其實西晉滅亡時晉祚也有短暫中斷)。
西晉錯誤吸取之前曹魏弱化宗室的“教訓”,加強宗室王族權力,宗室實力過強、自相殘殺,導緻“八王之亂”。繼而内耗了國力,引狼入室,導緻“五胡亂華”,也導緻了懷帝、愍帝的悲劇,其二帝的悲慘命運遠超過後來宋朝的徽欽二帝。
中原淪陷後,琅琊王司馬睿(晉元帝)在士族支持下稱帝,延續晉祚。但權臣問題貫穿東晉始終,他們掌握政權,甚至廢立、殺害皇帝,這使得東晉皇帝在位時間短、壽命短,政治超級不穩定。到了後期,谯郡桓氏更進一步,對待皇室更加肆無忌憚,桓玄直接篡位自立,雖然在“氣吞萬裡”的劉裕等人撥亂反正,但晉室的衰落已經不可挽回,最終還是被權臣(劉裕)徹底取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