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村裡沒有通電,天一黑小孩子們就會被叫去床上睡覺,誰也别想瞎胡鬧,所以孩子們更加珍惜白天可以一起玩耍的時光。
而農村那些年有一個特别常見的現象,就是一日三餐總能看到有農民蹲在自家門檻上吃飯。
但我父母卻不允許我們這樣學,說是姑娘家這樣看起來不好看。
以前就很好奇,為何農民總愛蹲在自家門口吃飯呢?其實有3個原因!
以前我父母那輩,還有爺爺奶奶的那個年代,農村隻能用煤油來照明,到了我們出生的年代,農村用上了蠟燭。
但這些東西都是要花錢買的,而且還不便宜。
那時候農民的收入是非常困難的,要搶工分,還要交公糧,能攢到錢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買一次煤油或蠟燭大多是要用一年的,故而用的時候當然要很節儉了。
但農村因為農忙,大多會起很早做早飯吃了去山上幹農活,但有時候天亮的晚點,家裡看不清楚,農忙們就會用大碗盛半碗飯,上面放上菜,端着到門檻上蹲着吃。
有時候遇到有人路過還會邀請對方來家裡吃飯,小孩子們也喜歡端着飯碗到處跑,總覺得别人家的飯更好吃,農村說吃百家飯長大,其實也有這個意思。
為了省錢,農民的晚飯也會吃得相對早一些,大多是傍晚太難還沒完全黑就吃了,很多農民還是會端着飯碗到外面去蹲着吃。
可能這裡有人會想,為何不是端到外面坐着吃?
其實也和以前農民的經濟收入低有關,家裡沒有什麼家具,搬來搬去也比較麻煩,所以索性就直接蹲在門口吃了,這個與鑿壁偷光是一個道理。
以前我家就隻有一個瓦房,但家裡有4個孩子,加上父母是6個人。
每次吃飯椅子就不夠,因為年齡最小隻能站着,大人們還安慰說,站着吃長得高。
那時候委屈巴巴的,有時候會賭氣端着飯碗去外面吃,哪怕蹲着,但一個人反而落得個清靜和寬敞。
換做像我爸媽那個年代,農村很多人家都是七八姊妹/兄弟,家裡根本坐不下,站着都站不下,去外面吃飯是必然選擇了。
農村以前沒有通電的時候,人又多,家裡空間又有限,冬天還好,夏天一屋子人在一起吃飯那是很熱的。
後來通電了,但風扇還是小貴,也比較費電,用吊扇的可能風力還不如外面吹得涼快。
所以大多會到自家門口去吃,還能順帶看一下天氣,遇到人的話相互攀談,聊聊農事。
女人們可以端着飯碗說說自家的調皮熊孩子,或者交談一下怎麼拉鞋墊,怎麼縫補衣服,或者哪道菜怎麼做等等。
吃完飯大家洗好碗後拿着扇子出來,一邊扇扇子一邊聊天,小孩子們也會一起玩躲貓貓,大人孩子都快樂。
以前總是看到父母端着飯出去,一兩個小時才端着空碗回來,臉上還喜笑顔開的。
但也有人覺得,農民們喜歡在門口吃飯,也是因為以前農村通訊不方便,又沒有電話手機大喇叭的。
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
但蹲在自家門口吃飯說不定還能遇到熟人,這樣還能唠嗑唠嗑,八卦一下誰家又有什麼新鮮事,今年莊稼怎麼收,種糧價格什麼的,比打電話還方便。
人是群居動物,需要接收外來的信息,這也是人們接觸外面的一種方式。
還有人覺得,農民喜歡蹲自家門口吃飯其實是為了炫耀。
你想想,當傍晚人家還在地裡忙碌,收割小麥或者插秧打田忙翻天的時候,你卻蹲在門口吃着好吃的飯菜,這不是顯得很有優越感麼?
當然,我個人覺得更多的原因是我上面說到的,省油省錢,寬敞涼快。
現在農村鮮少有人再蹲外面吃東西了,人們更害怕遇到熟人,尤其是自己在吃飯的時候。
現在糧食産量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也高了很多,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更加疏離了,竄門純聊天是不可能,無事不登三寶殿才是真實。
人與人的感情淡了,沒有事情去人家會顯得很奇怪,農村娃娃也不再吃百家飯,因為自家的飯吃起來更香,有的人幾年不見一面,不說一句話也沒什麼。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現在晝夜交替,交通發達,要見一個人不用跋山涉水,一輩子也夠愛很多人,但我怎麼就比較懷念那時候不發達的農村呢?可以在田野裡玩的累到晚上躺下就睡着。
好了吧,今天就說到這了,那麼對于我所說的,農村很多人喜歡蹲家門口吃飯這件事,大家是否遇到過呢?
你們村還有沒有這種現象呢?對此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交流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