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曹操最深度解析

曹操最深度解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2 08:50:46

曆史讓人覺得有趣。中國的曆史尤其有趣。因為有幾千年,内容非常豐富。

中國人尤其有趣,喜歡編一些順口溜或總結之類的東西,比如說“冬吃蘿蔔夏吃姜”,比如說“四川出美女”,比如說“吃啥補啥”、“以形補形”。其實就是大家茶餘飯後的一些談資而已,真正較真起來都沒啥道理。但是好多人就吃這一套。你再比如說“木瓜能豐胸”,這玩意已經被證明是假的了,但關于木瓜的産品還是在女性中吃香,你說究竟算怎麼回事?是自欺欺人嗎?

曹操最深度解析(别再說曹操得天時)1

有人說:我覺得吃木瓜,還不如吃大白兔奶糖有效,最起碼裡面還有那兩個字!

對于曆史也一樣。說到三國,有不少。比如“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夏九姜維”,都不想吐槽了,為了押韻就把典韋、張飛、姜維排到3、6、9位,實在是有失公允的。按照曆史,肯定沒法排武将的,但就算按照《三國演義》這個榜單的排名水平也太差了。因為無論如何張飛都得排第二。

首先,這個“天時”就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說得到天子、皇帝就是得天時,另一種說北方長期戰亂,百姓渴望統一,曹操順應了統一的趨勢。先說第一種。得到天子算是得天時嗎?有可能吧。那曹操的勝利,是因為這個“天時”嗎?我看基本無關。飯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場一場打。所有的土地、資源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打出來的,來不得半點讨巧。如果說這個天時有用,曹操何必要三戰呂布才奪回兖州?如果這個天時有用,曹操三征張繡還是拿不下?如果這個天時有用,曹操在官渡為什麼會情見勢竭,寫信給荀彧咨詢能不能退兵回許都堅守?曹操統一北方是天時嗎?沒什麼關系!用陳壽的話說,曹操能成功是因為他“運籌演謀”、“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惟其明略最優也”。什麼意思?是因為曹操智術、詐術、法術并用,計謀百出,不計較私人恩怨,策略使用最得當。也就是說,曹操成功靠的是個人魅力、用兵才能、招攬人才,哪是什麼天時?再說第二種說法,百姓渴望統一。那就更無稽之談了。渴望統一,那袁紹勝曹操也一樣可以統一北方,為什麼就不讓袁紹勝?還不是“人謀”導緻的結果嗎?

那再看看曹操有沒有其他兩項,“地利”或者“人和”?地利這個沒法說,因為地方太大,你談不上地利。那人和呢?似乎有,也似乎沒有。說有,就是曹操的班底、謀臣武将團結一緻,在曹操帶領下精誠合作、所向披靡。說沒有,是因為曹操的勢力上還有很多漢室的擁護者,他們“蠢蠢欲動”。

曹操最深度解析(别再說曹操得天時)2

其次,說“孫權得地利”。江東的地方确實是有“地利”的因素的。這一點從赤壁之戰就能看得出來。由于江東能夠據長江天險,曹操的大軍不能順利實行陸戰,而要轉而水戰,所以孫權能夠一直偏安一隅。後來曹操也一直未能攻克長江防線。從這一點看,“孫權得地利”是正确的。但是這句話是一個總結啊。它的言外之意是:孫權坐穩江東,三分天下得其一,最大的原因是得地利。那這句話就有失偏頗了。

孫權沒有天時嗎?他一接手就是整個江東,難道不是天時嗎?就算不是,他哥哥孫策得江東的時候不是天時嗎?當時江東都是劉繇、王朗、嚴白虎等等庸碌之輩,呼喚一個強力的統治者,這不就是天時嗎?這麼看的話,孫權或者說吳國也是有天時的。孫權有人和嗎?這個就可以确定的說有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于孫權方面的評價為“國險而民富,賢能為之用”。“國險”是地利,“民富”和“賢能為之用”就是人和了。孫權的用人水平是相當高的。江東之所以能夠一直雄踞東南,跟孫權之用人分不開。而且孫權的謀略水平也非常高。曹操南下打赤壁之戰時,他聯合劉備抗曹。等到劉備打到漢中時,孫權又适時準備奪取荊州,逼得劉備跟他平分荊州。等到襄樊之戰和夷陵之戰的時候,孫權又采取聯曹的策略。諸葛亮主政時,再與蜀漢修好。把國際關系玩轉成這樣得心應手、進退自如,孫權的“人謀”也是相當高超。

曹操最深度解析(别再說曹操得天時)3

最後,說劉備的“人和”。這個恐怕最不合理。實際上之所以說劉備是“人和”,主要來源于劉備以仁德為名,比如攜民渡江,比如和關張情若兄弟、和孔明君臣相得。但論實際,劉備用人水平在三國的三位君主中應該算是名列最後的。曹操之用人,堪稱不拘一格、唯才是舉、用人不疑。孫權之用人大體也能達到曹操水準,除了在不拘一格方面略有不如。那劉備呢?和孔明之間的君臣相得,實際上隻在于前期。後期劉備對于孔明的信任還不如法正等。所以夷陵之戰的時候,諸葛亮恨自己不能勸阻劉備,就說:如果法正在,一定能勸住。而劉備建立的蜀漢國内也是矛盾重重。劉備自己帶進益州的人和劉焉帶進益州的人、益州本地的士族矛盾重重,難以調解。以緻于最後鄧艾入蜀後,益州本地士族一緻勸劉禅投降。這樣的蜀漢集團,如何稱得上“人和”?

所以,我認為劉備的“人和”很名不副實。但很有意思的是,劉備卻有“地利”。蜀中自古就是易守難攻的地方,李白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差不多就是這麼回事。所以當年劉邦從鹹陽到巴蜀上任把“棧道”燒了,項羽就認為劉邦無大志、不想出來了。路都燒了,還怎麼出來?入蜀的道路非常坎坷。而且山路迂回曲折、又狹窄。大部隊在這塊地方施展不開,号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以,孫權有長江天險為地利是對的,但劉備的蜀中山險作為地利還要猶在孫權之上。這樣看,實際上就反過來了,孫權有地利,也有人和,人和更甚于地利。而劉備地利是真,人和是假。

綜合來看,“曹操得天時,孫權得地利,劉備得人和”,這句經典之語可說是破綻百出。

曹操最深度解析(别再說曹操得天時)4

那為什麼還能流傳如此廣泛?主要原因是《三國演義》的宣傳。古人喜歡用天時、地利、人和這3個方面來衡量戰争的勝負或事情的成敗。那麼三國的魏漢吳就硬往裡面套。孫權的“地利”,一眼可以看出,劉備在演義裡面也表現出了仁義,于是套用“人和”,而剩下一個“天時”就套到曹操頭上去了。

實際上,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的衡量方法,根本是古代的樸素經驗總結,不是科學的分析方法。依我看,任何的成功都是要占據這裡面的大部分的。比如劉邦,就是集“天時”、“地利”、“人和”于一身的。再比如唐高祖李淵,也是三者集于一身的。曹操統一北方同樣三者都有,孫權坐穩江東也差不多都有。

那有什麼誰占“天時”,誰占“人和”之分呢?

小說之言罷了!

讀曆史,思人生,歡迎關注,我是:劉弘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