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春節臨近,看到外出謀生的遊子們紛紛往老家趕的時候,我的眼前就浮現出一幕幕家人圍在桌前團圓、村頭招朋喚友到家裡吃飯的熱鬧景象,就想起,小時候端着碗挨家挨戶吃“百家飯”的畫面。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百家飯的含義也各有不同。有的指許多家人在一起吃飯,如今大家可以在一些景點看到,有的單純的指乞讨,還有的有祈福的含義,通常是給小孩子祈求100家人的施舍,吃了這些米飯,能消災避難。
今天說的,我小時候吃的百家飯,是在各個人家吃飯,這是現在的小孩子想象不到的,即使有條件吃到,恐怕還擔心衛生。可是我們小時候經常吃,那是一段非常溫馨甜蜜的回憶。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每到夏天打漁的季節,外公就帶很多人回來,白天去遠處的河裡打漁,晚上就橫七豎八的睡在門前的曬谷場。
外婆在廚房裡忙個不停,一個人要燒二三十人的一日三餐,打漁的人回來時間沒個準,吃飯也就沒個點。
到了吃飯的時間,我常常餓的肚子咕咕叫,外婆忙的顧不上我,我就端着碗村裡挨家挨戶的轉,誰家正在吃,我就往桌子上一爬,鄰居們知道打漁的時候忙,看到我來了,就說一句,“小海來了”,然後大家就繼續吃。
那時候,我不知道害羞是什麼,也不會客氣,更沒想過人家會不會說我不禮貌,坐下就吃,什麼好吃撿什麼吃。鄰居們也沒有因為我的到來,而顯得特别熱情,各吃各的,和往常一樣。就像自己家裡的娃,玩瘋了回來遲了一樣。吃完了,端着碗就走,也不用說謝,也不用說再見。
打漁的一待就是三五天,我就在各個鄰居家裡東吃西吃三五天,有時一餐在一個人家吃,有時一餐在好幾家吃,那時候吃飯的碗都大,有我腦袋大小,我雙手捧着個大碗,在李家夾點魚,在張家夾點肉,一圈子下來,滿滿一大碗“山珍海味”、“酸甜苦辣”、豐富多彩。
然後端着碗,晃到河邊,和小夥伴們蹲在大石頭上吃,吃兩口自己碗裡的,看兩眼小夥伴碗裡的,伸筷子去夾,也不惱。大家邊嚼邊看着河裡站成兩排的大人們,喊着号子收漁網,漁網似乎總也收不完,我們碗裡好吃的似乎總也吃不完。
打漁的最後一晚,外婆燒正餐,桌子擺在曬谷場上,漁民們喝酒吃魚。那些回家遲了的,想解饞打打牙祭的老鄉們,就或是扛着鋤頭,或是閑散步一般經過。凡是經過的,桌上的人都要問句,“吃了沒”,鄰居們也不吱聲,桌上的人就明白了,立即親熱地拉過來,坐下吃,一會兒就活絡了。
領居們家去吃的,通常隻是一個家的男人,老婆孩子是不會去的,這個時候,外婆就讓我就端着滿滿一碗的魚,挨家挨戶的跑,見人家在吃飯的,端着碗就上桌,若無其事的吃,然後不動聲色的把魚夾給其他人,魚分完了,飯還剩,就下了桌回去,再到廚房大鍋裡盛一碗,再換一家。
童年的百家飯,是街坊鄰居的和睦,是鄉裡鄉親的淳樸;
童年的百家飯,是彼此分享的胸懷,是相互關愛的溫暖;
童年的百家飯,串聯起一村人的相親相愛,也串聯起了我童年最美的回憶。
幾十年過去了,老家的農村裡有的“空了心”,有的蓋起了三兩層高樓,這樣的百家飯再也難吃到了。
幾十年前的百家飯,他是那樣的營養,那樣的香濃,真想什麼時候,能美美地再吃上一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