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沱長江大橋成功合龍。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1966年,重慶牛角沱嘉陵江大橋的建成通車,結束了中心城區兩岸居民隻能靠輪渡過江的曆史。
當時人們不會想到,近40年後,這座曾經交通不便的内陸城市,會在2005年被茅以升橋梁委員會認定為中國唯一的“橋都”。
3月15日,随着郭家沱長江大橋成功合龍,重慶中心城區已建成通車35座跨江大橋,另有6座正在加緊建設。放眼全市,橋梁總數更是接近15000座,并創下多項世界第一紀錄。
而讓重慶成為中國“橋都”的奧秘,或許便藏在“多、妙、豐、親”這四個字中。
牛角沱嘉陵江大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锟 攝
橋之多
——山水之城孕育出近15000座橋梁
重慶,是山城,也是江城。
山地面積占比為75.33%,江河縱橫水網密布,除長江、嘉陵江、烏江以外,還有大小河流5300餘條。如何保證陸路交通暢行,建橋便是重要途徑。
據茅以升橋梁專家委員會給出的意見,重慶“橋都”的認定,是從橋梁數量、建造規模、技術水平、橋梁多樣化以及影響力等指标進行綜合評定的。其中,橋梁數量,便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1958年,白沙沱長江大橋開工,是重慶長江上第一座跨江鐵路大橋;
1958年,牛角沱嘉陵江大橋開工,是重慶中心城區第一座跨江大橋;
1977年,石闆坡長江大橋開工,是長江中遊第一座特大型城市公路橋……
石闆坡長江大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锟 攝
随着城市不斷發展,重慶橋梁建設逐漸進入“快車道”,到2016年底時,重慶已經建成和正在修建的橋梁就達13000多座,其中,普通的公路橋梁8462座,高速公路橋梁2974座,市政橋梁1551座……遠遠超過中國其他城市。
據重慶橋梁協會統計,截至目前,重慶橋梁總數已近15000座,跨越長江、嘉陵江及烏江的特大橋近120座,密度全國少見。
“重慶依山而建,鄰水而成。地勢落差大,公路交通、軌道交通多用高架橋形式,獨特的地形地貌和立體的交通布局,共同孕育出山水之城獨有的橋梁發展格局。”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橋梁建設在完善城鄉道路網系統的同時,也提升節點交通轉換能力和路段通行能力,便利人們的出行。
黃桷灣立交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锟 攝
橋之妙
——設計巧妙、施工難度大
如果你以為重慶成為“橋都”,僅僅是因為橋多,那便錯了。重慶的橋梁,設計巧妙,施工難度大。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鄧文中,參與主持設計了重慶10多座跨江大橋。在他眼中,重慶的橋梁,無論是技術還是文化都很出色,每一座橋都有着自己的巧妙之處。
“像千厮門嘉陵江大橋,處于渝中區門戶的位置,因此在設計時,對美觀就有着較高要求,橋梁要和周邊景觀融為一體。”鄧文中說,選擇“天梭”橋塔的造型,會讓橋梁看着苗條、輕巧,更好地融入重慶的山水之中。
千厮門嘉陵江大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锟 攝
這樣的案例,在重慶并不少見。
白居寺長江大橋水滴型橋塔,表達着“一滴水融入長江”的概念,也展現了重慶人“水滴石穿”的奮鬥精神。兩座橋塔共使用6萬立方米混凝土,總量相當于一個“水立方”的混凝土用量,共消耗鋼材約2萬噸,相當于兩個重慶來福士水晶連廊的用鋼總量。
寸灘長江大橋,主塔造型萃取巴渝經典門樓建築元素,宏偉挺拔,橋塔上下橫梁之間鑲嵌的“中國結”,寓意和諧團圓。大橋主跨長達880米,鋼箱梁分為59個節段,為保證主跨部分的平穩,每一節的對接都必須異常精确,誤差不能超過2毫米。
黃桷灣立交橋,是多條道路立體交叉形成的樞紐型立交,同時連接着包括廣陽島、彈子石等多個地區,一共有20條匝道,結構異常複雜,被稱為全網最紅的立交橋,吸引不少人來拍照打卡。
重慶的橋梁,真正做到既有“面子”,也有“裡子”。
東水門長江大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锟 攝
橋之豐
——橋型豐富創造多項“第一”
“重慶橋梁并不是單一化的,而是類型豐富、各式各樣的都有。拱橋、梁橋、懸索橋、斜拉橋四種主要橋型,在重慶都能看到。” 林同棪國際橋梁事業部主創設計師劉信航說。
比如提起拱橋,不少人便會想起朝天門長江大橋、萬州長江大橋,遠眺宛若一道彩虹。
梁橋指的是用梁或桁架梁,作主要承重結構的橋梁,像牛角沱嘉陵江大橋,便是重慶最早修建的鋼桁梁橋;石闆坡大橋複線橋,則是連續剛構梁橋。
懸索橋,又名吊橋。郭家沱長江大橋便是公軌兩用懸索橋,橋面靠纜索“吊”起來,強有力的主纜搭在主塔之上,兩頭則固定在了兩側的錨碇上。
斜拉橋是将主梁用許多拉索直接拉在橋塔上的一種橋梁,具有跨越能力強、造型優美等特點,因此近年來的白居寺長江大橋、千厮門嘉陵江大橋都采用了該橋型。
白居寺長江大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锟 攝
豐富的橋型,讓重慶橋梁在各個方面都創造了多項“第一”:
石闆坡長江大橋複線橋,是世界最大跨徑連續剛構橋;
朝天門長江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徑鋼桁架拱橋;
萬州長江大橋,是世界上最大跨徑鋼筋混凝土拱橋;
白居寺長江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徑公軌兩用斜拉橋……
“橋梁是重慶城市的代表作品。”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豐峻,曾給重慶橋梁這樣高度的評價。
建設中的重慶軌道18号線李家沱長江複線橋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橋之親
——橋梁“親”人中的城市溫度
每天,千厮門大橋上層車流不息,下層地鐵6号線頻繁穿梭。一到晚上,洪崖洞的燈光與大橋相映成輝,流光溢彩。每逢節假日,千厮門嘉陵江大橋還會迎來“封橋”,給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提供與橋梁零距離接觸的機會。
這不僅體現出城市的溫度,也體現重慶橋梁“親”人的一面。
重慶人對橋梁的喜愛不言而喻。蔡家嘉陵江大橋、白居寺長江大橋等橋梁竣工時,都邀請了重慶市民提前“踩橋”。熱鬧的場面,讓人想到卞之琳《斷章》的詩句——“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中心城區跨江大橋的跨徑并不算太大,人們很容易将整座橋盡收眼底。”重慶市設計大師劉安雙說,橋不長,一方面利于人們上橋散步,一方面也便于觀賞。立體的交通,讓橋梁實現人、車、軌集為一體,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重慶還在不斷提升橋梁品質,建設“最美橋都”。
千厮門嘉陵江大橋拓展的“城市陽台”,讓遊客市民更好欣賞風景;朝天門長江大橋激活橋下特色空間,提升周邊居民生活品質;東水門長江大橋增設連通大橋上下的電扶梯和垂直升降梯,形成立體循環慢行交通。
建設中的城開高速南長溝特大橋。重慶高速集團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一座座橋梁,跨越江河峽谷,讓山裡的孩子,能安全地上學;渴望緻富的村民,可以方便将農貨運往各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讓人們的出行、生活都更便捷,生活更幸福。
橋梁大師茅以升曾感慨:“人生征途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濤,幸賴橋梁以渡。橋何名欤?曰:奮鬥!”重慶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正不斷加快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
中國“橋都”,重慶當之無愧。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首席記者 董進/文
(本文來自新重慶客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