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格外熱,單純的電風扇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了,開空調是必要的了,空調制冷和兩個模式不同,那麼,哪個更省電呢?人體最舒适溫度是多少度?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空調制冷跟除濕哪個更省電
北京科技大學熱科學與能源工程系教授劉傳平介紹,其實除濕是比制冷溫度更低的“制冷”,它将溫度降到空氣中的水蒸氣可以冷凝的程度,降低房間内的濕度,随着濕度下降,人體皮膚的溫度也會下降,人自然會感覺更涼快。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除濕和制冷其實都是制冷。除濕的原理是把溫度降到空氣中的水蒸氣可以冷凝的程度,這個時候,空調的室内機溫度比制冷時候的溫度還要更低,空調會滴滴哒哒滴水,水排掉之後房間内的濕度就會下降。如果房間不開窗戶、不通新風,不把室外的濕氣放進來,濕度就會一直維持在這個水平。
但是制冷不一樣,因為我們的窗戶、牆壁都會傳熱,雖然說開空調降到26度,過一會關上空調,它還會熱起來。
可能給大家的感覺就是除濕一勞永逸,看起來比較省電。但從能效上來看,除濕的溫度是更低的。
總結一下,如果空氣的濕度很高,除濕是更劃算的,如果空氣本來就比較幹燥,就沒有必要除濕了。
空調在最低設定溫度制冷狀态時,同時實際上也在進行除濕,運行時間長也就費電了;空調的設定溫度最高制冷狀态運行時,運行時間就短,相對來說也就最低制冷狀态時省電了。
另外,因為空調在除濕運行狀态時,空調的電腦闆芯片的設計(默認濕度)是60%-65%(人體适宜濕度),低于這個濕度時,空調就停止運行了,也就不再耗電了。而制冷狀态在設定最低溫度運行時,空調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設定溫度運行,所以耗電量就大;反之,空調制冷狀态在設定最高溫度時,空調在運行後很短的時間内就會達到最高設定效果,空調壓縮機就停機了,耗電量就會小了(就比除濕狀态時省電了)。
另外,環境濕度的高低也會對空調的除濕功能的耗電量産生影響。所以說是相對的概念而已,不能太絕對了。
人體最舒适溫度是多少度
人體最舒适的溫度為26度,夏季中午前後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階段。進入空調房可以先把溫度調低,讓溫度快速降下來。設置溫度一般在22度左右。如果你滿頭大汗,回家以後千萬不要對着空調直吹,否則很容易着涼感冒。
待室内溫度降下來以後,可以把空調溫度調高到26℃左右,如果室内空氣濕度較大,可以适當開啟除濕模式,運行30分鐘到一個小時,然後把模式開啟到制冷模式,把風速調到二級,再按節能模式讓空調保持低速運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