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全媒體訊(文/ 記者 王琦銘 記者 沈祖嘯 實習生 李佩玥 圖/校方提供)明年秋季新學期開學,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以下簡稱烏市一中)新校區将正式啟用,首批将有52個教學班入駐。新校區是寄宿制高級中學,位于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喀納斯湖路,這裡将是烏市一中高中生的“新家”。
烏市一中新校區總投資5.51億元,校區占地面積14.5547公頃,建築總面積為13萬平方米。她位于喀納斯湖路,北側為新疆軟件園,南側為公務員小區德澤園,西側與烏奎高速路相距80米。
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效果圖
烏市一中校長李志貴說,新校區明年秋季投入使用後,首批将有52個教學班入駐。據了解,目前,烏市一中北門校區在校學生均為高中生。其中,高一、高二各有16個教學班,高三有15個教學班。
效果圖
另外,明年6月,位于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的烏市一中初中部(烏市126中學)二期将投入使用,計劃招收初一年級12個教學班。
按學校總體發展規劃,到2017年,第一中學将有三個校區,即:北門校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高中部、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初中部。到2019年,烏市一中的高中部、初中部招生規模計劃将達到92個教學班。“今後招生規模将逐步擴大,讓更多學生也能享受到烏市一中的優質教育資源。” 烏市一中校長李志貴說。
綜合樓一層大廳
“烏市一中至今已走過125年的光輝曆程,1953年被國家确定為重點中學,并在1982年被列為國家首批‘辦得好’的重點中學,是新疆首批自治區級示範校。自恢複高考以來,一中高考成績穩步提高,1995年以後始終居全疆首位。新校區的建設使用将成為學校125年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 李志貴說。
他說,烏市一中入駐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不僅能更好的提高開發區的文化品牌和競争實力,對開發區教育事業的整體拉動乃至全區文化經濟各項事業的發展産生積極長遠的影響,也将擴大烏市一中的辦學規模,為促進首府優質教育均衡化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中新校區建設“高大上”
空氣清新的教學樓,可同時容納3000名學生就餐的食堂,功能齊全的圖書信息樓,高達21.1米的實驗樓, 一年四季都可用的體育館 ,可進行天象觀測的天文音樂館,有能容納1500人劇場的藝術館,兩層樓的室外衛生間……新校區建築設計、設施可謂“高大上”。昨日,烏市一中校長李志貴向本報記者詳細介紹了新校區。
局部效果圖
在建築結構上,新校區采用隔振墊技術“以柔克剛”,共安裝了469個隔震墊,隔震墊使用年限達50年,安全性可提高3倍以上。施工單位負責人說,“其實隔震墊的作用就像給房屋穿上軟底的運動鞋一樣,地震時一部分能量被吸收了,沖擊力也就小了,房屋也就站穩了,也保護了室内設備儀器。”
在環保節能方面,新校區采用了多項先進技術成果,在保證安全的同時,改善學習環境,提高學習效率。如:智能消防、智能電器控制,中水處理、太陽能供熱系統、新風換氣系統、LED節能照明等。
在軟件上,新校區設計規劃有“智慧校園”,實現學校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景觀規劃突出人文化、園林化和特色化的高質量校園空間環境品質,倡導“尊重”、“人文”、“關愛”為特征的校園空間,關注空間的場所感及校園文化氛圍的創造。
在校園安全方面,新校區校園設置無死角安全監控,外圍設有電子報警圍欄,宿舍設有應急報警系統,消防噴淋系統等安全保障設施。
新校區在規劃設計中體現了以人為本、和諧自然、追求卓越的理念,建築風格突出百年名校傳統與現代技術的融合,采用圍合式的建築形體組合,形成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的品字型結構,不僅豐富校園空間的多樣性,又使學生感受到強烈的歸屬感。
教學樓配先進新風系統
烏市一中新校區教學樓與衆不同,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校長李志貴說,教學樓與行政綜合樓、階梯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通過連廊互相連通。地上一層至五層均為教室,每層八間。校長李志貴說,所有建築結構采用當下最新先進的抗震技術。同時,教室通風采用了先進的新風系統,保證教室内空氣的清新。教室還設計了較大的窗戶,以保證教室自然光的有效采用。
食堂可同時容納3000學生就餐
衛生間效果圖
宿舍效果圖
在新校區就餐不用愁,學校食堂内部三層,一層、二層為漢餐廳和民餐廳,3層為綜合小吃。食堂可同時容納3000學生就餐。
住宿更是先進,學生宿舍樓兩棟,學生宿舍均為四人間,宿舍樓每層設有公共衛生間、盥洗間、開水間,同時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提供24小時供盥洗熱水。
為了不影響他人休息,宿舍樓每層還設有夜間自習室,為習慣于夜間學習的學生提供方便。宿舍樓還設有公共浴室、理發室、洗衣間、超市、醫務室等,保障學生日常生活舒适便利。
功能齊全圖書信息樓
圖書信息樓總建築面積7343平方米,圖書信息樓包含學生閱覽室、教師閱覽室、電子閱覽室、期刊室、微機室、機房校園網主控室、校園電視台及科學活動室等多種功能。
圖書信息樓一、二層為學生閱覽室,三層為教師閱覽室、電子閱覽室、期刊室,四層為多媒體教室,五層為校園電台、科學活動室。圖書信息樓才有玻璃幕牆和石材幕牆相結合的方式,使建築造型形成簡約大方的現代風格,體現出了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園新風貌。
綜合樓造型簡潔大方
階梯教室
總建築面積13022平方米,高度31.75米的綜合樓,地上八層,地下一層。綜合樓設有教師辦公室、教研室、會議室、班主任名師工作室、心理咨詢室、校史館、教職工活動室、學校管理辦公室等,主要滿足學校教職工教學和辦公使用。
為了體現百年名校悠久曆史及全國名列前茅的名校風範,立面設計中通過行政綜合樓來拔高校區的天際線,提升體量感,形成協調統一的新校區,所以将造型運用了簡潔大方的現代風格,外立面采用幹挂石材和玻璃幕牆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橫向拉升的玻璃幕牆,和頂部整體的石材外框将教學樓和行政綜合樓有機的結合起來,大氣沉穩,莊嚴肅穆中透露着靈動活潑。
實驗樓高達21.1米
實驗樓建築面積7343平方米,建築總高度21.1米了,樓内設電梯一部。2-5層分别設有通用技術、物理、生物、化學的标準實驗室,以及各學科的數字化實驗室和特色探究實驗室、創客實驗室等,1層設有生物标本室、地理數字化實驗室、航模、機器人活動室以及科普展室。
體育館一年四季均可用
新校區體育館總建築面積12805平方米,建築總高度22.94米,地下一層,地上三層,設有籃球館、羽毛球館、乒乓球室、形體室、健身房、器材室、休息室、教研室、衛生間等,地下一層設有可停放100輛車的停車庫。結構采用:A段部分為鋼管混泥土網架結構、B段部分為混泥土型鋼結構,抗震設防烈度8度,地下防水等級為一級,采用了PA斷橋鋁合金框雙銀LOW—E中空玻璃窗。
籃球館内有3個标準籃球場,2個籃球訓練場(兼6個羽毛球場),可以滿足平時訓練和正規比賽的需求,對于天氣不适時,室内的體育運動能夠正常的運行。
由于采用了當下最新的新風系統,所以室内的空氣的新鮮度能夠很好地得到保重,使學生能夠在适宜的環境中達到強身健體。
天文音樂館可進行天象觀測
天文館效果圖
天文音樂館是音樂藝術愛好者學習、訓練的場所。校長李志貴說,天文音樂館也是學校業餘天文愛好者學習和進行天象觀測活動的重要場所。
其優美别緻的外觀設計及功能齊全的設施設備,讓更多的一中學子通過天文音樂館來展示其了解藝術,熱愛藝術,認識科學、勇于探索的發展曆程。
天文音樂館總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主樓四層,包括專業音樂教室4間、鋼琴練習室25間、樂器排練室、辦公室、天文觀測台等,配樓包括舞蹈訓練室、合唱訓練室、天象廳。在結構上采用了鋼筋混泥土框架結構,抗震設防烈度8度,耐火等級2級。
藝術館有能容納1500人的劇場
校長李志貴說,新校區藝術館是搭建藝術家與藝術愛好學習者的溝通橋梁的場所,其優美的外觀設計及功能齊全的内部構造呈現了一中的人文精神,推動了一中藝術的發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有創新的一中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間,讓更多的學生通過藝術館來展示其了解藝術,熱愛藝術,發展藝術的曆程。
藝術館總建築面積:10120平方米,建築高度20.7米,地上四層,包括各類美術教室、畫廊、展廳等,還含有能容納1500人的劇場。在結構上采用了鋼筋混泥土框架結構,抗震設防烈度8度,耐火等級2級。劇場部分按觀衆容量屬于大型、建築等級為丙等。
初中部三五年建成全疆領先初中
記者獲悉, 明年6月,烏市一中初中部二期将投入使用,計劃招收初一年級12個教學班。
初中部位于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慈湖路88号,與烏市一中高中部、新疆教育學院實驗小學經開校區、烏魯木齊市婦聯幼兒園開發區分園毗鄰。
去年9月,烏市一中初中部(烏市126中)恢複初中招生,學校現有初一、初二年級共18個教學班級,現有教職員工80餘名人,學生800餘名。
目前,校園建設一期工程15000餘平方米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校園建設25000餘平方米正在進行中,預計2017年6月完成并投入使用,屆時将成為一個擁有教學樓、實驗樓、多功能體育館、400米标準綠地田徑場,綠地面積達15000多平方米的一所綜合性九年一貫制學校。
這是烏魯木齊第一所正式實行走班制教學的公辦初級中學,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即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知識基礎、學習方法、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情況)出發設計教學目标,有針對性地提出學習任務,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這打破了原始行政班級統一授課的死闆教學模式,實行動态流動式分層次教學,從而讓每一位不同的學生個體都能得到充分發展,使水平以更快的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的一種教學形式。
烏市一中校長李志貴說,在未來的3到5年,學校有望建成教學設施全面、教科研能力突出、教學成績優異的初級中學,并力争在各方面達到全市一流、全疆領先的初級中學。
【晨報爆料熱線:0991-8801111】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